从一节课开始的论文写作策略探寻

2024-04-26 10:20沈月锋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润笔论文写作选材

沈月锋

【摘   要】论文写作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线教师每天都在积累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掌握着大量的实践案例,只要稍加关注并进行提炼就可能成就合格的教学论文。教师可以从选材、分段、寻理、润笔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论文写作;选材;分段;寻理;润笔

论文写作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大部分教师都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也有同样的痛点。事实上,一线教师每天都在积累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掌握着大量的实践案例,只要稍加关注并进行提炼就可能成就合格的教学论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创造性的实验室。如果把教室当成实验室,那么每一节课就是一个实验,每一个课例都可以成为一个实验成果,经过静心提炼就能够成为教学论文。那么,如何将一节课提炼成一篇教学论文?本文试从选材、分段、寻理、润笔四个角度出发,浅谈从一节课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选材:定“肉”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关键,好的选题是文章成功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在面对选题时仍然不知从何处入手。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发现问题的专家思维。从一节课开始进行论文写作,能减少教师对选题的担忧。每一个课例的本质都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只要确定自己选择的课例,也就确定了用哪一块“肉”做菜。当然,课例既可以来自自己,又可以来自他人;既可以是优质课,又可以是常态课。关键在于,所选的课一定是教师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课。

(一)自己的课和他人的课

选择自己的课撰写论文,优点无疑是突出的。比如亲身经历的课堂更有记忆点,更有利于教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他人的课表达自己的理解,意味着用自己的思想解释他人的课堂。笔者曾经听取了兄弟县市的一节公开课《快乐使者——木星》,并据此撰写了一篇教学论文。教学思想与教学案例相辅相成,产生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二)优质课和常态课

优质课课例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的首选。原因在于这些课通常是团队多次精心研磨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品质与较高的影响力。全国、省、市、区级的优质课都可选择。若曾参与其中,则更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提炼与阐述。五位曾在全国数学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小学教师联手出版了《赛课者说》,该书记录了他们在参赛期间的亲身经历、课堂教学设想及教学理念,影响深远。那么普通的常态课是不是不能写呢?高品质的课可以写,有待改进的课也可以写。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认为,有待改进的课是真实的课,而真实也是好课的标准之一。教学论文的写作过程通常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优质课或常态课等熟悉的案例中进行论证的过程。

二、分段:剔“骨”

为什么在这里用了“分段”这么一个朴素的词?从教师的习惯来看,分段或许更能让他们明白写作的手段。要写的课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份教案,或是一份听课笔记,基本上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稍显成熟的教案可能已经进行了分段,但教师的听课笔记大部分记录的是整个过程。分段就是要将文本结构化,让程序、步骤清晰可见。这就像卖肉“剔骨”,为的是使写作骨骼分明。因此,段落划分显得尤为关键,它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文本的结构化表达,并在重命名后使主题更加清晰明确。

(一)注重结构化表达

结构化表达就是指在厘清教学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后,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或图表加以呈现,使人一眼就能看清,一想就能明白。以2023年浙江省小学音乐课堂优质课评审一等奖获得者宁波金秋雨老师的《龙的传人——变变变》一课为例,金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了他的教学过程(如图1)。从思维导图中不仅可以看到学习的重点为三种和声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唱、辨、创。这样的结构化呈现使得学习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因此,教师须掌握将课堂划分为若干部分的方法,以便将学习步骤、阶段和环节以结构化的方式加以呈现。

(二)过程表述重命名

教案中经常出现“复习导入、基本练习、歌曲新授、情感处理、课堂小结”等表述。这样的过程表述在论文中是需要进行重新命名的,从而更加规范。一位教师在教学儿歌《甜甜的秘密》时,围绕“以情融情”这一主题,将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学唱歌曲”“感动之情”重新命名为“创情”“说情”“唱情”“动情”四个部分。这样的调整使得情感表达的过程得以在歌唱学习中完整展现。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容易提炼出上位概念,即论文的主题关键词,也容易提炼论文的题目“以情融情:小学音乐歌唱情感表达的实践”。

三、寻理:疗“伤”

理论支持是一线教师论文中比较匮乏的部分,绝大多数教师关注课堂过程中的内容设计,但疏于理论著作的阅读,在学理运用方面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对此,教师要加强寻理。寻理就是指寻找理论支持自己的教学设计,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事实上,所有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行为选择都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因此理论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寻理就像是给自己“补短板”,从而让自己拥有“有理走遍天下”的教学自信。寻理可以从“应用思想”“改造思想”和“提炼思想”三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思想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体现的是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教学论文就是教育思想落實的体现。比如“情境教育理论的音乐课堂实践”“大概念教学的音乐课堂构建”“扶放有度的音乐课堂”等,都是教师根据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的教育领域热点话题而提炼的教学主题。深度学习、大单元学习、任务群、项目化学习等,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话题,当然也要避免形式主义的教学。

(二)改造思想

改造思想是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发展原有理论,或突出特定的学科特点。

比如浙江省音乐特级教师徐慧琴老师的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就是参阅了美国大卫·库伯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并将其丰富与发展为“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六层次”。

(三)提炼思想

当教学思想的应用与改革陷入困境时,可以尝试依据已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独立总结并赋予一个具有特色的名称,然后进行概念界定。

四、润笔:美“言”

论文是一种文本表达的形式,也需要满足审美的要求。要做到看起来结构美观、读起来朗朗上口,需要作者精心雕琢。这可谓论文写作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一)专业术语之美

以音乐学科专业术语为例,基础乐理与音乐教材表述均要做到严谨准确,理论上不应存在争议。但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存在表述混乱的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参考王家祥所著的《音乐教学名词简析》一书。该书对音乐教学中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详细解读,能够帮助一线教师澄清认知误区,确保论文写作的专业性。

(二)文本语言之美

论文的文本语言之美首先表现在它的规范化方面,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都有相应的规范格式。规范就是一种美。比如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应该包含作者姓名、作品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者、出版年份及引用句段所在的页码等信息。其次体现在表述的顺畅性方面,衔接、过渡用语十分重要。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衔接和过渡词的合理运用,让文章完整流畅、逻辑严密。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论文写作,每一位教师都要拓展学术写作思路,从口才卓越的课堂走向文采飞扬的作品。教师在上课、听课的基础上,可以从选材、分段、寻理、润笔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将授课及听课经历转化为宝贵素材。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积累案例,尝试构建模型,精心提炼概念,使论文写作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徐慧琴.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润笔论文写作选材
“润笔”和“稿费”有关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探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史学理论意义探析
润笔
宋代文人的稿酬
宋代文人的稿酬
基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知识应用训练体系
适合需要的,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