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扩大开放,春天来了

2024-04-28 16:10朱秋雨
南风窗 2024年9期
关键词:入境游小涛海涛

朱秋雨

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到底难不难?

3月,全网有百万粉丝的美国旅行博主道格·巴纳德(Doug Barnard)在社交平台连续更新视频,记录自己来华两周的旅途,一举成为热门视频。他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接着是西安—均是外国人来华入境游的热门城市。

第三站,他来到云南昆明,被云南人的惬意与悠閑折服。他在视频标题里写:为什么我说昆明是最被低估的中国城市。

巴纳德不会中文,只会几句简单的“谢谢”“再见”“一点点”。但因为手机安装了线上支付工具,他在中国行动自如—买煎饼、点路边摊、喝蜜雪冰城,不在话下。他对粉丝介绍,在中国,微信与支付宝已经可以绑定国外信用卡,无现金支付非常容易实现。

实际上,我国刚在3月14日宣布,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截至目前,我国已对12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算上新加坡、泰国等今年以来同中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共计23个国家与中国实现了全面互免签证。

入境游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客观上,入境游仍有上升空间,正如3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所言:“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去年入境游客仅恢复到新冠前六七成,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1%,但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只恢复到36%。”

2024年1月,腾讯谷雨从TikTok和YouTube数据中发现,国际游客在中国仍有一些问题待解决,其中包括支付不顺利、缺乏英文标识、酒店住宿难、签证麻烦等。这些问题,如今部分已获解决,部分正在解决中。

要想让外国游客变多起来,就得了解之前变少的原因。一切要从变化的国际旅游市场说起。

技术、习惯和观念

4月,清明雨季一过,国际导游工作室主理人胡海涛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新了一段视频:戴着遮阳草帽的英文导游敏敏,站在梯田交织的杭州龙井茶园前讲解。她告诉围在她身边的外国游客,好的龙井茶叶,应该是2.5厘米长度大小。

这是胡海涛做国际旅游的第十个年头。他在杭州开了一间金牌导游工作室,最多的时候,旗下有20多位国际导游。2024年,胡海涛的账号更新得越来越频繁。

他告诉南风窗,2023年7月,随着出入境政策的放开,他的生意也开始复苏,“许多回头客憋了三年,都想来中国”。

短视频账号记录着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他的工作室接待了一帮又一帮的外国游客,参观的景点主要位于杭州,如西湖、灵隐寺、胡雪岩故居。有时候,他们会带团去上海、苏州,或者更远的深圳。

在西安的“80后”英文导游小涛,也有类似的喜悦。带团的时候,他习惯戴个墨镜,梳着笔挺的头发,操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

2023年9月3日,那是他印象深刻的日子,在入境游沉寂了三年后,他终于接到了第一张团单。那一天,他从西安坐火车到北京,带外国旅客玩转北京。他住在了2019年住的酒店,感慨一切都回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热情洋溢地带着各国旅客,去了西安、北京、阳朔等国内热门旅游地。

他对南风窗说,2024年3月时,自己的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

从寒冬过渡到春天,小涛见证了入境游这几年间的变化。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入境游的恢复不止是政策、签证上的开放,还涉及很多细节问题的恢复与改善。

在封控的三年,外宾流失,国内部分旅客习惯在室内抽烟,导致有些涉外酒店会有烟味。而餐厅也是同理,“以前餐厅多少都会有叉子,现在没了,这都需要我们重新提出诉求”。

比如,允许外国护照入住的涉外酒店。小涛解释:“过去,涉外酒店一直把控得很好,都是无烟房。”但在封控的三年,外宾流失,国内部分旅客习惯在室内抽烟,导致有些涉外酒店会有烟味。而餐厅也是同理,“以前餐厅多少都会有叉子,现在没了,这都需要我们重新提出诉求”。

支付手段也是同理。小涛的客人多数都是来自美国、新西兰、欧洲等国的中老年人。他们习惯用现金和信用卡,使用线上支付和平台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

而国内许多景点预约、购票都通过线上渠道,有的甚至没有英文版。小涛因此表示:“外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来中国若不跟团,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胡海涛也说,中国高度线上化的支付手段,不太符合许多外国人的习惯和观念。

“绑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很多外国人会怕自己的隐私泄露,也不会选择这个办法。”胡海涛说。但在高度依赖线上的中国,许多餐厅需要线上点餐,不提供纸质菜单,这让来华游客感到不便。

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受访时总结,外籍来华人员在国内支付不便的背后,存在几大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境外银行卡刷卡费率,远高于国内支付费率;第二是受理境外银行卡的商户数量较少;第三个难点是,商户有时候没有零钱去找零。

3月7日,为了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了六大举措。比如,今后将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坚持现金兜底定位等等。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在受访中解释,贯彻上述举措总的原则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大额刷卡指的是,根据外国游客刷卡的习惯,在景区、酒店等消费场景布设POS机。小额扫码,即国内国外都有电子钱包等产品,将在技术上实现互通。

大团变小团

只是,线上支付手段的发达,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为何近年成为了阻碍外国游客来华的一大因素?

资深从业者胡海涛有他的发现。

他说,经过全球停摆的三年,国际游客偏爱旅行的方式已经悄然改变。

曾经,国际入境游都是以旅游大团为主。他记得,2019年,我国入境游高峰期时,他的旅行社租的50座的大巴车,每周接待3—4车装得满满的国际游客。

但现在,他说,经历三年停摆期,很多负责在美国、英国等地获客的出境旅行社,倒闭了。

国际旅客钟爱的游玩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他们偏爱自由行,以散客的形式出发。要么像旅行博主一样,在新的国度自备攻略,自由行走;要么在抵达中国以后,他们再找地陪或翻译。

总之,胡海涛的感受是,“大团没了”。

这就意味着,来华游客将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需要国际化的城市配套措施,以及一系列便利国际游客的举措。

法国人佑安就是“自由行”的游客。他即将在今年5月,独自前往梦寐以求的“东方之珠”。此行,他会先抵达香港,接着是他广东朋友们在的广州、深圳,最后再去上海。

佑安告诉南风窗,之所以会选择2024年赴华旅行,是因为2023年末中国政府对法国开放了免签政策,他得以免签在中国入境并停留不超过15天。便利的签证,点燃了他多年来的“中国旅行梦”,促成了这次中国之行。

佑安是中国文化的粉丝,他会说一点中文,爱打乒乓球,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但相比到英语国家旅行,他仍对这趟旅途感到忐忑。

他认为,到中国旅行的不确定性高于其他国家。

首先是语言障碍,“在中国没有好用的英文地图,如google map”。其次是各类APP和支付工具的适应环节。他为此提早下载和注册了许多中国的APP,“但也只有落地到中国了,我才能知道我是否能真正使用它们”。

酒店的选择也相对单一。他说,对比很多国家,“中国能供外国人住宿的酒店,选择很少”。

上述挑战,若穿越回2019年,外国游客也面临相似的处境。只是,在2024年,对于佑安等国际游客而言,决定其是否来华还有另一个因素的干扰—“竞争对手”的变化。

全球城市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正在改变。根据2023年12月咨询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报告,2023年,国际游客青睐的十大热门城市中,除了长期霸榜的巴黎、伦敦、迪拜以外,还新增两个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和安塔利亚。

2023年,中东的入境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22%,成为全球唯一超过2019年水平的地区。欧洲则是接收全球游客最多的地区,入境人数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94%。

4月,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国际游客达到12.8亿人次,恢复至封控前的88%。但亚太地区的恢复较慢,是2019年的65%。

相比之下,中东地区引领了国际旅游的复苏。2023年,中东的入境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22%,成为全球唯一超过2019年水平的地区。欧洲则是接收全球游客最多的地区,入境人数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94%。

中国入境游从业者也感受到了表面平静市场下的暗流涌动。

胡海涛告诉南风窗,他接触的游客里,最大部分的游客是来自东南亚的海外华人。他们愿意不厌其烦地来游玩,是入境游的“主力”回头客。但对于欧美游客而言,国际化程度更高、可以使用海外社交账户的国家,吸引力更高。

例如,他说,东南亚国家泰国、越南等,很受欧美人的青睐。

“国际旅游停摆三年过后,各国都处于要抢客的状态。但在同等条件下,国际游客会选择网络更开放的国家。”胡海涛因此想建议,在一些涉外酒店允许外网的使用。

春天将至

全球竞争正在加剧,开放的步伐也在2024年加快。3月1日,中泰免签协议正式生效,两国全面迈入“免签时代”。再加上与中国全面互免签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国与热门旅游地“新马泰”的往来,实现了“双向奔赴”。

一系列利好政策,促使入境游的全面复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我国入境游订单较2019年增长48%,景区门票销量较2019年增长超10倍。其中,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新增可免签入华的国家,来华游客增长明显。

重新变身国际化都市,一线城市率先“出招”,争抢入境游游客。

4月9日,广州市在“广交会”举办前夕的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广州已经新增9000多台外卡POS机。不仅如此,人民银行还在广州市内圈定17个涉外特色突出的重点区域,涉及重点商户1.4万家。这些区域将进行刷卡机改造,以受理境外主流的银行卡。

与此同时,广州在机场入境旅客必经的位置,首创设立境外来宾支付服务咨询台,进行多语种宣传,“手把手”指引入境人员开通电子支付。

4月,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各类特色住宿资源也开始向入境游客进一步开放。入境游客此后可方便地入住上海的星级宾馆、精品酒店和民宿。

上海乡村民宿协会会长陈语默表示,现在,为方便登记入境游客信息,民宿原有的登记系统将进行模块更新。民宿從业者正在抓紧学习和适应新流程。

变化都是在细节中悄然发生的。小涛告诉南风窗,去年下半年,许多外国游客还向他反馈,很多涉外酒店没有设立“外币兑付人民币”的点。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种种变化让小涛相信,“春天要来了”。

这是他过去坚持等待的结果。过去三年,身边很多同事都转了行。他在没带国际旅客出团的日子里,一边兼职英语教师,一边学会剪短视频。

人民银行还在广州市内圈定17个涉外特色突出的重点区域,涉及重点商户1.4万家。这些区域将进行刷卡机改造,以受理境外主流的银行卡。

此后,只要一有出团机会,他就会拍下与游客一道出行的时光,与他们一起对着镜头愉悦地喊—“hello,China(你好,中国)”。这样的记录,即是他想通过社交媒体揽客,也是希望外国游客回国后,看他的视频了解中国文化。

胡海涛也有类似的信念。从事国际旅游十多年,他深知自己深爱跨文化交流的行业。过去三年,他的旅行社从20多人减员至10人,但他还想着坚守。

他告诉南风窗,大旅行团单量减少了,但这还有另一面:来华游客开始偏好精品游和深度游。

进入2024年,他带的很多团,都是10人以内的小团。因为人数更少、行动灵活,他会带国际游客逛非热门景点,和本地人才知道的宝藏小摊。

“我们在慢慢摸索中发现,30个人的团有时候不一定比3个人的团赚钱。深度游、自由行的总人数比较少,但客人也更高端。”

过去大半年积攒的经验,让胡海涛给出乐观判断:2024年,工作室的利润会与2019年基本持平,甚至追上2019年。

猜你喜欢
入境游小涛海涛
罗海涛作品
铁砂掌
小涛长大了
中国大陆游客访日目的地的热度分区及变化趋势
旅游资源翻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节约用水
广西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烟花爆竹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