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与共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24-04-30 21:34段雪怡童宇平杜娟段一凡胡婧
护理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相关性共情影响因素

段雪怡 童宇平 杜娟 段一凡 胡婧

Status quo of vicarious trauma in clinical nurs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mpathy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DUAN Xueyi, TONG Yuping, DU Juan, DUAN Yifan, HU Jing

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ONG Yuping, E?mail: tongyupingjizhen@163.com

Keywords  clinical nurse; vicarious trauma; empathy;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fluencing factors; correlation

摘要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与共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386名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得分为(86.98±23.79)分,与共情总分呈正相关,與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护理职业再选择态度、性格类型、共情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存在替代性创伤,女性、内向型性格与对护理职业再选择持否定态度的护士为替代性创伤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引导临床护士适度共情,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而降低其替代性创伤风险,改善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共情;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相关性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8.034

替代性创伤是助人者的内心体验因共情参与受创伤者的创伤经历而发生的永久性的转变[1]。临床护士在高压力水平、高体力消耗的医疗环境中工作,频繁暴露于各种创伤事件中,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峻挑战,是替代性创伤的高危人群[2]。共情是指个体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体验,是主观感知、客观识别他人感受的过程[3]。共情是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产生的关键因素[4],护士对创伤病人的共情关心和共情反应会带来精神负担,进而使临床护士产生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并导致心理痛苦和躯体化反应[5]。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和体验,是个体对外界所提供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的看法与满意度[6]。相关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弹性心理资源,能够在临床护士受到创伤时提供缓冲和保护,是替代性创伤的重要保护因素[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替代性创伤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话题。尽管已有一些研究着眼于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但对于临床护士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关注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理解和保护这一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替代性创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工作年限≥1年;3)在职的注册执业护士;4)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实习、进修或规培的护士;2)调查期间不在岗的护士。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结合本次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根据临床护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最高学历等10个条目。

1.2.2 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

采用由韩雪[8]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评估被试的替代性创伤水平。问卷由心理部分和生理部分构成,共38个条目。其中心理部分有27个条目,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生活信念4个维度,生理部分有11个条目。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救助者所受到替代性创伤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5。

1.2.3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采用由Davis编制、詹志禹修订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评估被试的共情水平[9]。包括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性关心和想象力4个分量表,共22个条目,其中5个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共情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

1.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选用由Zimet等编制、姜乾金等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估被试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10]。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量表采用7级计分法,总分12~36分为低支持状态,37~60分为中等支持状态,61~84分为高支持状态。量表总分越高,表示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

1.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所有问卷均采用问卷星形式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回收问卷后,认真审查并核对信息,剔除无效问卷。采用双人核对录入数据的形式,避免错误,保证问卷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9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样本使用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组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共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共情与领悟社会支持现状

本研究中临床护士的替代性创伤总分为(86.98±23.79)分,处于中低水平;共情总分为(55.12±13.56)分,处于中高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9.39±11.99)分,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得分比较(见表2)

2.3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共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共情总分与替代性创伤总分呈正相关(P<0.05),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替代性创伤总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3。

2.4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性格类型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进行哑变量设置;共情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原值录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4。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R2=0.397(>0.20),表明本次运算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各因素对替代性创伤的影响情况;共线性诊断表明各模型的容忍度为0.609~0.993,方差膨胀因子为1.007~1.643,考虑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方程显著。结果显示,性别、护理职业再选择态度、性格类型、共情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因素,见表5。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86名临床护士的替代性创伤得分为(86.98±23.79)分,高于官小莉等[11?12]研究结果。在高强度的轮班制护理工作中,临床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创伤事件中,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共情互动,长期接触病人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导致护士在情感上沉浸在病人的创伤情绪中,加强对脆弱感觉的认知,导致认知方式和信念系统的改变。出于职业保密的原则,护士在工作时间所累积的悲伤、痛苦或绝望的负性情绪无法通过对他人的倾诉而消弭。以往文献也表明,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力不容小视[13],可以给临床护士带来明显的心理痛苦和身体症状,如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体力下降、易疲劳和睡眠障碍等,甚至会导致护士对救助、照护工作产生麻木感、倦怠感与情感衰竭,影响工作质量和生活品质[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得分中生活信念维度的条目均分高于其他维度。说明对于临床护士而言,替代性创伤的负性影响更多体现在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的信念中。因此,护理管理者可以从生活信念角度出发,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通过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途径[15]强化临床护士的正性信念,更好地避免替代性创伤的发生。

3.2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女性护士的替代性创伤得分高于男性护士,这与相关研究结论[16]一致。研究发现,性别是替代性创伤的最佳预测因素之一,女性相比男性通常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她们往往对病人的情绪状态更敏感,能够提供更富有同情心的护理[17]。但在应对创伤事件时产生自我卷入感会导致女性护士更多地承担来自病人的情感压力,从而导致替代性创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和解决这种基于性别的差异以确保护士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应对女性护士所面临的心理压力,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等,及时掌握护士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此外,提供相关的心理培训项目和教育资源也可以帮助女性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心理挑战。

3.2.2 性格

相关报道指出,护理人员的心理创伤与人格特质具有相关性[18]。本研究结果显示,内向型性格护士的替代性创伤得分高于外向型护士与中间性格护士。原因可能与内向型护士的同理心特质有关[19],内向型护士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强的情感投入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注意到病人的需求和情感体验。然而,这种高度的情感投入也会导致内向型护士更容易受到病人情感的影响[20],需要全方位地关注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应为内向型护士提供额外的心理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反应并保护自己免受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同时应在临床工作中创造支持性文化氛围,以鼓励护士们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从而更好地规避心理风险。

3.2.3 职业再选择态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护理职业再选择持否定态度的护士替代性创伤得分高于持肯定态度的护士,66.1%的急诊科护士表示不会再次选择护理职业,略低于刘凌云[21]对肿瘤科护士的研究结果(68.00%)。临床护士的职业再选择反映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水平。研究表明,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可以保护临床护士免受替代性创伤的影响[22]。对护理职业再选择持肯定态度的护士通常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能够从工作中获得积极的心理资源,并且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情感负荷,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当前社会在医护人员评价与待遇上存在普遍的“重医轻护”现象,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承担高强度、高复杂度的工作任务,但却难以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专业尊重及薪酬回报,其付出与所得之间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和低工作满意度现状[23]。因此,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需要给予临床护士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职业地位和薪资待遇、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改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等措施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职业吸引力,促进优秀人才加入护理队伍并提高留职率。

3.2.4 共情

共情即个体从主观上感知、从客观上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共情能力是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核心。护士必须与病人产生高度的共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护理,良好的共情护理能够改善治疗护理效果[24]。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替代性创伤呈正相关,是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越强,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赖丽足等[25]对共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共情能力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对他人的创伤经历与情绪感同身受。当临床护士对经历过创伤事件的病人共情,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病人的负面情绪时,来自病人的痛苦信息可能会导致护士产生无力感。然而,大多数临床护士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不易觉察和处理这种间接的创伤暴露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诱发护士的消极思考,导致其内在信念发生负性变化,进而导致心理创伤和躯体化反应的出现,增加替代性创伤出现的风险[26]。因此,临床护士需要注意平衡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避免过度投入病人的情感中,从创伤工作中获得积极的领悟或认识,增强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

3.2.5 领悟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被认为是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心理调整的重要预测因素[27]。研究表明,护士之间的同伴支持和积极的团队建设对替代性创伤有积极影响[28?29]。本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并与替代性创伤呈负相关,是替代性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Eriksson等[30]发现,社会支持水平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在离开创伤环境与工作压力源时的心理调整状态,对于减少他们的替代性创伤症状至关重要。工作中的压力会导致临床护士出现心理创伤与痛苦,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種积极的心理资源,能够有效调节压力源的影响,缓解创伤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31]。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护士往往感觉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这使得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在面对病人与工作时能够更好控制负性情绪,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减轻,替代性创伤水平相对更低。相比之下,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护士往往对外部交流采取封闭和拒绝的态度,导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历替代性创伤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如鼓励护士多关注来自家属、亲友与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了解临床护士的心理需求,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尊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减少替代性创伤的发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存在替代性创伤,女性、内向型性格与对护理职业再选择持否定态度的护士为替代性创伤的高危人群,共情与领悟社会支持为可干预的变量。临床护士发生替代性创伤的风险取决于处理创伤事件的方式和个体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为护士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应鼓励临床护士积极寻求自我成长与发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引导护士适度共情,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替代性创伤的风险,提高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仅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医院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调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前瞻性干预措施。未来研究方向应着眼于确定增加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风险的具体因素,并探索降低替代性创伤风险的相关策略以及提高临床护士抵御替代性创伤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临床护士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MCCANN I L,PEARLMAN L A.Vicarious traumatization: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working with victims[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1990,3(1):131-149.

[2]  SINCLAIR H A H,HAMILL C.Does vicarious traumatisation affect oncology nurses? A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07,11(4):348-356.

[3]  VISCHER R,MALLGRAVE H F,IKONOMOU E.Empathy,form,and space[M].Los Angeles:Getty Center,1994:1.

[4]  BOURGAULT P,LAVOIE S,PAUL-SAVOIE 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well-being among emergency nurses[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15,41(4):323-328.

[5]  LANERI D,KRACH S,PAULUS F M,et al.Mindfulness meditation regulates anterior insula activity during empathy for social pain[J].Human Brain Mapping,2017,38(8):4034-4046.

[6]  BARRERA M.Distin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s,measures,and model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6,14(4):413-445.

[7]  BERGER R,GELKOPF M.An intervention for reducing secondary traumatization and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in well baby clinic nurses following war and terror:a random control group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1,48(5):601-610.

[8]  韩雪.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9]  张凤凤,董毅,汪凯,等.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55-157.

[10]  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31-133.

[11]  官小莉,胡露红,黄丽红,等.821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15):50-55.

[12]  郑改改,邓雨芳,杨巧芳,等.河南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5):702-706.

[13]  SABIN-FARRELL R,TURPIN G.Vicarious traumat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health worke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3,23(3):449-480.

[14]  KENNEDY S,BOOTH R.Vicarious trauma in nursing professionals:a concept analysis[J].Nursing Forum,2022,57(5):893-897.

[15]  张本艳,李燕,杜宁,等.护士替代性创伤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2,38(7):1000-1003.

[16]  陈晓容,郭盛丽,夏美燕,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援鄂医疗队员替代性创伤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0):1472-1476.

[17]  WEAKS K A.Effects of treating trauma survivors: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and style of coping[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00,60(9):4915.

[18]  招用燕,相淑芳,王晓妮,等.护理人员二级心理创伤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8):59-61.

[19]  贾晓明.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6-38.

[20]  KIM J,KIM S,BYUN M.Emotional distancing in nursing:a concept analysis[J].Nursing Forum,2020,55(4):595-602.

[21]  刘凌云.肿瘤科护士替代性创伤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22]  朱宏梅,许敏,荚娟华,等.安徽省急诊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3,37(6):980-987.

[23]  吴静,傅丽娟,陆红,等.三甲医院儿科ICU护士工作满意度现况的多中心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9,34(15):5-8;13.

[24]  殷彩欣,劉美玲,林艳,等.687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7):53-56.

[25]  赖丽足,任志洪,颜懿菲,等.共情的双刃剑效应:COVID-19心理热线咨询师的继发性创伤应激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J].心理学报,2021,53(9):992-1002.

[26]  覃琴.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在共情与替代性创伤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27]  LERIAS D,BYRNE M K.Vicarious traumatization:symptoms and predictors[J].Stress and Health,2003,19(3):129-138.

[28]  LIU Y,AUNGSUROCH Y,GUNAWAN J,et al.Job stress,psychological capita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and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hospital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21,53(4):511-518.

[29]  CRAIGIE M,OSSEIRAN-MOISSON R,HEMSWORTH D,et al.The influence of trait-negative affect and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on compassion fatigue in Australian nurses[J].Psychological Trauma:Theory,Research,Practice and Policy,2016,8(1):88-97.

[30]  ERIKSSON C B,VANDE KEMP H,GORSUCH R,et al.Trauma exposure and PTSD symptoms in international relief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1,14(1):205-212.

[31]  郭曉莉,杨琴,李新文.临床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6):449-452.

(收稿日期:2023-04-14;修回日期:2024-03-25)

(本文编辑 苏琳)

猜你喜欢
相关性共情影响因素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