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合家庭教育实施策略

2024-05-04 02:10刘晓红
职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配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护理的对象主要是临床病人。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专业知识传授上,还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临床思维能力等专业素养。学校可以配合家庭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高血压护理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组织实施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护理家庭里的高血压患者,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孝道传统教育的策略,实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家校共育;课程思政;职业教育;高血压护理;传统孝文化教育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把教育的一半责任推卸给家长,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在职业学校,教师和家长需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对其进行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才能显著提升。

护理工作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笔者以内科护理学中的高血压护理课程教学为例,将家庭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的是让护理专业学生在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前,先学会关注管理家人的血压,并照护身边的高血压患者。在此过程中家中长辈应给予支持和配合,让家庭教育成为连接起学校教育和学生上岗就业的桥梁。

一、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更无临床经验,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则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起高血压护理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等缺乏关注。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无法感知护理临床思维,岗位适应力差。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年龄相对较小,普遍自我意识强,平时较少参与家庭劳动,对家人更缺少关注和尊重。所以有必要对中职学生加强传统孝道文化教育,这样既能促进家庭和谐,改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学生步入职场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具岗位竞争力。

护理专业学生高一年级时在护理学基础科目中已经学过血压测量知识,在护理评估科目中学习过护理体检、病史采集等知识。护理高血压患者,必须掌握血压测量技能,能准确采集病史,学生可以借上述课程的学习复习相关知识点,锻炼护理操作技能,为下一步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高血压护理教材分析

高血压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高二年级内科护理科目中的重要课程,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药物治疗、护理措施等知识模块。该课程专业性强,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际对象和场景,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每个家庭都会有高血压患者,学生能方便地找到护理学习对象。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方法,课前让学生在家中寻找高血压真实案例,形成对高血压患者的初步认知;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学校、医院、社区紧密合作,拓展护理专业教学实践的广度,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学模式,从而掌握高血压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多元育人的格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岗位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先去寻找身边的高血压患者。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并护理身边高血压患者,来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制定导学案、高血压护理课前任务清单。学生利用已有的测量血压基本技能,按照任务清单先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采集病史、寻找高血压患者过程中,结合教材,可以直观地总结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如高龄、烟酒嗜好、高盐饮食等。在采集患者用药信息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各类高血压用药并归类,了解药品的作用和副作用,了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为下一步教师讲解高血压用药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在此环节,教师要特别强调家长的协助配合,请家长协助拍摄学生在采集病史和测量血压时的操作视频,并利用微信、钉钉等多媒体软件上传给教师。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视频进行评价打分,指出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和改进措施。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下一步课堂教学的策略。

(二)课堂探究

高血压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护理要点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高血压发病因素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汇报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活动、不良嗜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共同点,结合案例让学生自行归纳,教师作适当补充。

高血压用药知识是教学难点。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认识五大类降压药。中职学生药学基础知识薄弱,降压药种类多,专业性强,学生学起来枯燥难懂,教师可以用实例加实物形式带领学生学习。

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要坚持做到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共情,有意识地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带领学生感受家庭亲情温暖,及时进行传统孝道文化教育,使课程教学得到升华。

(三)实时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典型习题供学生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作适当讲解,巩固知识重点。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西沃等数字化学习平台,设置趣味答题模式,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将测试安排在課堂中,实现课堂的翻转,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课后拓展

课后为学生安排星级作业。课程的理论习题,要求全员完成。在完成基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为家人制定专属健康处方,纠正家人和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知识素养,享受幸福健康生活。这样,既能让新课知识点在真实场景中得到灵活运用,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国际上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诊断标准,扩展知识面,培养科学素养。

教师利用休息时间,组织以“健康血压,健康心跳”为主题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为社区群众测量血压,提供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延伸教学的广度,在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及护理专业的美誉度。

三、结束语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通过家校共育,打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庭配合、多学科知识融合运用的高血压护理课堂,成效显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体验的方式,培养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中长辈测量血压,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懂得运用自己所学孝敬长辈,帮助家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中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学会感恩,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运用。

家长参与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加深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庭和睦,并提高了对学校的满意度。

教师统筹学校、家庭各方资源,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融合多学科知识,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孝文化”教育,拓展了护理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多元统一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燕芬.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对其核心素养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20(3).

[2] 卢净.中职校学生家庭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7(4).

[3] 陈河盛,温晓华.课程思政在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l(45).

(作者:刘晓红,浙江省台州护士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