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牌威士忌

2024-05-06 11:14郁喆隽
书城 2024年5期
关键词:红牌蒙克威士忌

郁喆隽

一家卖威士忌的公司有三款产品:红牌的卖二十多美元,黑牌的卖五十美元,而蓝牌的价格达到了一百六十美元。“一分价钱一分货”,事实上红牌很难喝,黑牌没有那么难喝,蓝牌很好喝。不过可以预知的是,由于价格的原因,绝大部分人都只买红牌,而蓝牌则少有人问津。这其实并不是在讨论威士忌本身,而是电影《美国小说》(American Fiction,柯德·杰弗森导演,2024年)中,出版人亚瑟给他的作者蒙克举的一个例子。他认为蒙克之前写的书都是蓝牌威士忌,但对于绝大部分读者而言“太贵了”,因为大家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只想喝醉而已。

用今天流行的互联网黑话来讲,红牌属于“下沉市场”,它抓住的是“下沉人群”。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经济学中有所谓的“利基”(niche,或者译为“市场区位”,生态学中称为“生态位”)概念。对威士忌公司来说,蓝牌可能是用来打品牌、立口碑的,但它只会被少数人消费;而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可能是红牌,因为它占领的是大众市场,即所谓薄利多销。酒喝多了会伤身,而文化产品为了追求利润,能否无限下沉呢?

在《美国小说》中,蒙克一世清高,只写一些纯文学但卖不动的书。但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怨恨或嘲讽,用极为低俗的语言,模仿一个联邦通缉犯的口吻,以假名斯塔格写作了一本社会渣滓的“伪自传”。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成功大卖,还登上了各种图书銷售榜的榜首……

一个喝威士忌的人如果一辈子只喝过红牌,而没有尝过蓝牌的滋味,大概是一件憾事。一个市场中如果只有红牌威士忌,而没有蓝牌,那么久而久之可能也就没有人会在意威士忌本身的滋味了。一心买醉的人需要的只是能够下咽的酒精,至于酒标、香气、口感和余韵往往会被忽略;而一个消费者在市场上也总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麻醉剂”。下沉再下沉,威士忌也就没有了。

和威士忌相比,像小说、影视、绘画、音乐等这样的文化产品就更加脆弱了。它们其实和品尝威士忌一样,需要长年累月的审美熏陶,甚至极其投入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受众群来—这里不仅关乎价格,还涉及极高的认知成本。总还要有人知道为什么蓝牌要比红牌好,而不仅仅是它价格贵。

剧中的蒙克很别扭,他在内心始终不认可自己的畅销书。或许有些东西真是“存在即不合理”,它卖得越好,说明人们过得越差。

猜你喜欢
红牌蒙克威士忌
蒙克与《呐喊》
Never Give Up Dreams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解救红牌
一瓶1920年威士忌拍出150万英镑
蒙克的《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红牌来了
项目质量安全白、黄、红牌管理制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