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春晖中学

2024-05-06 11:14钟桂松
书城 2024年5期
关键词:杨柳树白马湖月光曲

钟桂松

一九二二年三月,一座崭新的春晖中学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诞生。这所中学是上虞籍乡贤陈春澜(1837-1920)出资创办的,聘请教育家经亨颐担任校长。校门上隶书“春晖中学”四个字是经亨颐写的,校训是“与时俱进”。教学大楼取名“仰山楼”,膳厅为“思饥轩”,教师办公楼为“一字楼”,教师宿舍楼称为“曲院”。学校还有图书馆、科学馆等设施。整个建筑都是一色的木地板,绛红色的门窗,墨绿色铸铁栏杆,是当时最时尚的瑞典式,楼与楼之间都有长廊连接,即使下雨天,也不用带雨具。春晖中学建好以后,校园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当时,校长经亨颐邀请第一师范学校的同事夏丏尊参与春晖中学的筹建。经亨颐本来是想让夏丏尊到春晖中学担任训育主任的,夏丏尊自己愿意当个国文老师,推荐匡互生来做训育主任。夏丏尊邀请匡互生等朋友到春晖中学以后,还从上海邀请了他的得意门生丰子恺,请丰子恺到春晖中学教音乐、图画兼英语。一九二二年下半年,丰子恺离开上海,一个人先到春晖中学任教。

在夏丏尊和经亨颐的号召下,春晖中学陆续从全国各地邀请了不少年轻的教师,刘薰宇、匡互生、朱自清、朱光潜、刘延陵、刘叔琴、杨贤江等,都是和丰子恺差不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的教师,经过五四运动,在国内的新文化朋友圈里都已经崭露头角。

一批年轻教师的到来,使得校园里充满朝气。第一届学生于一九二二年九月十日开学,十二月二日春晖中学举行开学典礼,隆重庆祝这所学校的诞生。

初创的春晖中学,地理环境好,见山见水,江南的树木,郁郁葱葱。朱自清到春晖中学以后,看到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以及使人赏心悦目的环境,他说: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山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和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車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还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的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城中所见;那时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朱自清用细腻的文学笔法,描绘白马湖春晖中学的优美环境。当时的春晖中学远离城市,没有喧嚣,学校里琴声悠扬、书声琅琅。

丰子恺十分重视教学相长。他在课堂上,常常以轻松的方式吸引学生。比如上图画课,他用自己的形象特征做例子,告诉学生要抓住绘画对象的特点,“不论画什么都要抓住其特点,比如:你们想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住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一个倒三角形,又画上几笔,一个丰子恺的形象大致就出来了。此时丰子恺又把眼角、嘴边修改一下,忽然告诉大家:你们看,丰子恺笑了;丰子恺又重新修改一下,说,你们看,这个丰子恺哭了。

丰子恺上音乐课,也很有特色,他先将歌曲教唱一遍,然后盖上钢琴,自己到教室外面,听教室里的学生唱,如果学生唱得不好,或者音不准,他就进教室,给大家示范纠正,要求重唱。针对学生没有学过五线谱的情况,他选取《马萨在冰冷的黄土中》这首名曲当教材,让学生先静静地听,自己在钢琴上弹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他的旋律去唱,结果大多数学生能够随旋律跟着唱,而且唱得很入调,曲终的时候,数十人的教室中肃静无声,大家埋头在乐谱中,好像入了昼梦一般。丰子恺看着学生陶醉的样子,自己也无比兴奋。因此上别的课时,学生往往渴望早点下课,但上丰子恺的音乐课,大家嫌恶下课铃,听到下课铃声,好像好梦被鸡声惊醒。

一九二三年的中秋节,春晖中学举行演讲会。丰子恺演讲贝多芬与《月光曲》,演讲后他又用钢琴演奏贝多芬的《月光曲》。此时,朗朗的清辉,悠扬的琴声,洒满白马湖,春晖中学的师生陶醉在丰子恺的贝多芬《月光曲》里,对此,当年的春晖中学校刊记载:

今年中秋在阳历9月25日,适为开学后第一次“五夜讲话”之期,晚餐全体醵资(每人小洋1角)过节,藉破学窗生活的平板干燥。夜,丰子恺先生讲演,话题为“裴德文与其月光曲”,讲毕,即就洋琴弹奏月光曲一遍,乐圣裴德文的坎坷的一生和月光曲清远的音节,都使听众感动而神往了。

丰子恺的学生戚屿璋当时在校刊《春晖》上发表文章,记录当时中秋节晚上听丰子恺演讲情景:

恺先生在掌声雷动中上了讲坛。裴德文苦闷的生涯,听了使我们感奋,月光曲的故事,尤使我引起怀古的幽情,半时间悠扬的琴声,使我初听钢琴和音乐没有感情的一个人也很动情!静寂中只有琴声和一个斗火虫的飞声,以外便没有了。听琴声的心,可惜有时被斗火虫侵占了些去了!

多才多艺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的年轻人中间,成为受欢迎的一位老师。当年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应邀到春晖中学演讲。那天,沈泽民从上海到宁波,从宁波坐火车到驿亭。丰子恺带领几十个学生,到驿亭火车站迎接沈泽民。在回学校的路上,丰子恺带领学生一路唱着歌,簇拥着沈泽民来到春晖中学,让沈泽民非常感动,他说:“谁见过教师和学生一块儿到车站上去接一个客人,回来的时候,携手唱歌,师生间的融洽,对待客人的亲密,在各种学校中,这是我的第一次。”

有时候,丰子恺带领春晖中学的学生到白马湖边上的山上去画速写,一路上,学生和老师一起唱着欢快的歌,走在山间小路上,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丰子恺也常常被学生们的天真快乐感染,也和学生一起高声歌唱,歌声在白马湖的山间回荡。

当时,春晖中学选用孟郊的《游子吟》作为校歌,丰子恺为这首诗谱了曲,一百年来,那优美的旋律一直在春晖中学飘响着。

开始,春晖中学的规模并不大,教师宿舍还可以容纳不断增加的教师。半年以后,学校好评如潮,前来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有的甚至从外地转到这所乡村学校读书。学校还计划在一九二三年下半年招收女生,开浙江省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这样,春晖中学的宿舍满足不了教师的增加,满足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安排在白马湖的西岸、春晖中学的东北面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宿舍。建造宿舍从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开始,夏丏尊的“平屋”就造在那里。还有刘薰宇、刘叔琴、丰子恺等,也在那里出资建房。丰子恺的房子称为“小杨柳屋”。“进门处设计成日本的‘玄关式,进门后通过门厅分两边进入。左边是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右边是刘叔琴家。”

丰子恺在新造的房子边上,从白马湖边移来一棵杨柳树,种在新房子的边上。不久杨柳树就在新房子边上随风摇曳,给丰子恺增添了一种情趣,也给丰子恺无意中产生一种只可意会的杨柳缘。他后来说:“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这也是丰子恺在白马湖畔的居所被称为“小杨柳屋”的由来,

一九二三年春末,丰子恺将妻女接到白马湖,一下子,“小杨柳屋”热闹起来。丰子恺晚上常常起来给新生的小女儿换尿布,白天上课,所以白马湖时期的丰子恺,忙碌得没日没夜。好在那些邻居也差不多一样,朱自清的家搬到白马湖以后,孩子多,同样是手忙脚乱。

当时,丰子恺和夏丏尊、刘薰宇、刘叔琴做邻居,生活上常常相互照顾,互通有无。丰子恺的住所也成为大家聚会聊天的场所,和风徐徐的傍晚,在杨柳树边,一起喝酒、畅快聊天,直到醺醺然,才各自回去。朱光潜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一文中说:“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我们吃饭和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各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朱自清也曾经回忆:“新春曾泥醉一次,是喝了新酒以后。那一醉真非同小可,一夜不得安眠,尽是梦想颠倒!我自恨不健,不能将那时的难受传些给苦忆江南的老兄,因为此亦江南味也。”因为上虞是绍兴地区,绍兴酒是丰子恺他们最爱,据说当年他们是一坛一坛地买,有了好酒,大家一起品尝,性情相近的春晖中学的年轻人,无论是教师,还是负责学校管理的,都乐意在一起欢聚,甚至一醉方休。

在这样忙碌、充实的湖光山色里,丰子恺有意无意之间,开始他的漫画创作。春晖中学融洽的人际关系,常常洋溢着亲切的幽默,给丰子恺艺术创作无穷的启发。所以,丰子恺的漫画,首先从春晖中学那些亲切的场景开始,不同教室里,会场上,开会时,喝酒、喝茶后,都是丰子恺漫画创作的源泉。

有一次,学校开会,丰子恺看到会场里人们的状态,突然想起日本的竹久梦二,想起蕗谷虹儿,他说:

有一次会议,我也不懂得所议的是甚么。头脑中所有的只是那垂头拱手而伏在议席上的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这印象至散会后犹未忘却,就用了毛笔在一条长纸上接连画成一个校务会议的模样。又恐学生见了不好,把它贴在门的背后。

这画惹了我的兴味,使我得把我平常所萦心的琐事细故描出,而得到和产母产子后所感到的同样的喜欢。

于是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簏的反面,都成了我的canvas(画布),有毛笔的地方,就都是我的studio(画室)了。因为设备极简便,七捞八捞,有时把平日所信口低吟的古诗句词句也试译出来。七零八落地揭在壁上。有一次,住在我隔壁的夏丏尊先生偶然吃饱了老酒,叫着:“子恺!子恺!”踱进我家来,看了墙上的画,嘘地一笑,“好!再画!再画!”我心中私下喜欢,以后描的时候就觉得更胆大了。

当时夏丏尊、朱自清等师友常常在丰子恺的“小杨柳屋”里聊天喝酒说事,对丰子恺的随手创作的漫画,应该是最早的读者和欣赏者。对此夏丏尊也不回避,他说:“记得:子恺画的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朱自清也是丰子恺漫画创作开始的见证者,也知道丰子恺漫画创作的心象。朱自清说过:“子恺告我,这是‘摹虹儿的,虹儿是日本的画家,有工笔的漫画集;子恺所摹,只是他的笔法,题材等等,还是他自己的。”还说:“集中几幅工笔画,我说没有一幅不妙。”

丰子恺在春晖中学画了不少漫画,有的仅仅几笔,就把人物的特征勾勒了出来;有的是画一个部位,整个人的形象就在读者心中了;有的抓住一个现象,起一个贴切的题目,立刻让人会心一笑。校长经亨颐,老师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刘薰宇、冯三味等,都被丰子恺画过漫画,十分传神。有一幅《饭后》,画一个侧面的小孩,肚子鼓鼓的;有一幅《惜别》,不是画人而是画一支蜡烛在燃烧,烛泪在流淌,用“惜别”做题目,十分自然贴切。春晖中学有一份刊物《春晖》,是半月刊,夏丏尊负责,丰子恺的漫画最早就是发表在这份校刊上的。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春晖》第四期上的《经子渊先生的演讲》和《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两幅画,“是目前发现的丰子恺最早发表的漫画”。朱自清记得:“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早已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的稿;微风穿过它们间时,几乎可以听出飒飒的声音。”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时的漫画创作虽然没有后来影响大,但数量并不少,包括他用漫画手法发表的插图。据不完全统计,丰子恺在《春晖》上发表的题花和插图有十七幅,题头画七幅,人物漫画十五幅。另外还有栏目题名手迹八条。

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最有名的漫画是《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这幅漫画是朱自清看见以后,拿去发表在和俞平伯合办的不定期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这是丰子恺早期漫画的典型代表,整幅漫画,笔墨疏朗,在中国漫画中流露出西洋画韵味。画面中,一道竹制卷帘,卷上去以后,天上露出一勾新月,廊边一张小桌,桌上是一把茶壶、三只茶杯。丰子恺运用西洋画的表现手法,用笔墨画出竹帘、廊柱、栏杆上都有白色月光照映,把喧闹后的宁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丰子恺结婚以后,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他的家庭任务自然非常繁重。幼小孩子的哭声、笑声此起彼伏,吵闹声一天到晚不绝于耳。黄昏或者更深夜静时,丰子恺帮助妻子换尿布,哄孩子睡觉,白天还要准时去上课。但丰子恺天性中对孩子非常喜爱,视如天上的星辰、人间的艺术,他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纯洁的人性。因此虽然儿女“踏肩头”一个接一个生下来,丰子恺不厌其烦而且欢迎之至。他曾经说:“我家孩子产得密,家里帮手少,因此我须得在教课之外帮助照管孩子,就像我那时有一幅漫画中的‘兼母之父一样。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

一九二四年年底,春晖中学发生“毡帽事件”以后,夏丏尊、豐子恺和匡互生等老师离开春晖中学,到上海办立达学园。但是春晖中学的岁月,是丰子恺漫画的源发地,也是丰子恺的青春记忆,所以丰子恺对春晖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九二八年底,丰子恺等七人联手发起集资,在白马湖畔为弘一法师建造“晚晴山房”,弘一法师在白马湖居住时,丰子恺和他联系不断。一九六一年,春晖中学四十周年校庆,丰子恺专门画了一幅《饮水思源》,作为礼物送给春晖中学。

猜你喜欢
杨柳树白马湖月光曲
杨柳树
春日里的白马湖公园
游白马湖公园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杨柳絮何以年年飘飞
月光曲
月光曲
“传说”与“传记”
淮安市白马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研究
鲁智深拔杨柳树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