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多方协同

2024-05-06 01:13王文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班主任

王文伟

摘要:一位因被铅球砸伤的学生休学一段时间复学后,出现各种适应困难:不愿与人沟通,常一个人坐在教室发呆,上课也经常走神,交上来的作业质量也是堪忧……班主任通过几日的默默观察后发觉该生的异常,赶紧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生的情况,采取一系列行动获得学生的信任,并多给她一些关注,为她创设机会与同学合作相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最后帮助她成功走出困境。

关键词:班主任;家校合作;心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3-0075-03

一、学生情况

高二新学期,我班上转来了一位休学复课的新生——小Q。小Q身材瘦小,坐在座位上的她缩成一团,长长的斜刘海几乎挡住了右边的眼睛,她极少与人眼神对视。我想,初来乍到,孩子难免有点畏生,让她适应几天应该就好了。我默默观察了她两天,发现她的心理状态比我想象中要糟糕,她也不愿与人沟通,周围的女生主动靠近她时,她总是问一句答一句,而且声音特别小,周围的同学也不知道如何跟她相处;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发呆,上课经常走神,交上来的作业质量堪忧……

意识到情况的复杂,我第一时间找到了学生处主任了解情况,了解到比较初步的信息是:小Q在一年前的运动会赛场上不小心被铅球砸到头部,由于伤势比较严重,当时住院了一个多月,出院后医生建议继续在家休养,一来二去的过程,小Q耽误了大量的课程,不得已办理了休学。

这一年的时间里,小Q在家过得如何?我拨通了小Q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妈妈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疲惫,她说:小Q原来成绩不错,性格也温和,懂得心疼爸妈,也是哥哥、妹妹的好榜样,自从受伤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脾气暴躁,很难沟通,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家里人刚开始也是心疼她,做各种迁就与宽慰,但小Q状态没有好转,慢慢地家人逐渐失去耐心,她也就封闭自己,现在跟家人沟通越来越少,希望回学校她能慢慢回归正常……

与妈妈沟通完后,我不禁开始心疼小Q,她越是封闭自己越是痛苦,急需要有人拉一把。我向小Q休学前的原班主任了解她当时在校的表现,原班主任说小Q懂事乖巧,在学习方面对自己要求挺高,成绩在年级中上,当时是班里的临界生,有望冲击重点大学,原班主任还给我发了几张她抓拍的小Q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扎着高马尾,露出自信与阳光的笑脸,与现在自我封闭的小Q判若两人。

我把小Q请到办公室,想与她单独聊一聊。初次聊天,小Q不愿多说,她低着头,把眼睛和半个头埋在刘海里,对话基本维持在我问两句她答两句的节奏上,我感觉到小Q防备意识很强,不愿意敞开心扉。她不愿意说,我也没有勉强,毕竟她对我还不够信任,我微笑地对她说:“希望你能尽快适应新班级,如果你有什么难处,一定要告诉我,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二、破冰行动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对于心理受过创伤的小Q来说,她现在急需来自老师与同学的温暖,让她感受到大家对她的关心,如此才能建立起信任,进而卸下心里的防范、伪装,消除对立情绪,才能敞开心扉。

本学期的板报活动开始了,我在班上发起了拍摄笑脸照活动,经过一番动员之后,我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摄影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摄“笑脸照”。但是要抓拍一张灿烂的笑脸照却不容易。即使平时笑容最灿烂的那位,面对镜头也难免不知所措。这让我想起当年拍结婚照的时候,为了拍摄得更加自然,摄影组会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指导、逗我们笑,在不经意间被摄影师抓拍精彩瞬间。所以我就肩负起摄影师+逗笑师的角色,在走廊一边逗孩子们笑,一边努力寻找机会抓拍最灿烂的笑容。拍照过程很辛苦,平均每个学生耗时5分钟,要拍摄几十张才能挑出一张合适的,这个过程让我口干舌燥,托相机的手更是酸疼。但是这5分钟却是班主任和学生互动的绝佳时机。

轮到给小Q拍照了,她比较拘谨,在镜头面前始终表现得很不自然。我一边鼓励一边引导她,经过八分钟左右的时间,才把最灿烂的笑容定格下来。当我把照片呈现在她面前时,她惊讶地说:“我笑得这么好看吗?”我笑着对她说:“是的,这就是你呀!平日里要多笑一笑噢!”说完后,我把提前洗好且写上祝福语的小Q休学前的照片递给了她,照片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老师很理解你的处境,未来一年半的时光,我们陪着你一起驱散阴霾,找回曾经阳光快乐的Q 。”她接过照片,眼里闪烁着泪光,哽咽地憋出一句“谢谢老师”后,进了教室。后来我把拍摄的图片精修后洗出来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形成一面全家福“笑脸墙”,那是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我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笑脸墙面前驻足停留,有说有笑,人群中有小Q的身影。

“照片”事件后,我又继续“谋划”下一步的行动,在班会上,我下发了学生个人信息表,虽然填写的信息繁多,但我主要想搜集学生的生日信息,并且在生日当天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贺卡和一份小礼物。我注意到小Q的生日正是月底,于是提前写好了祝福语,准备好了小礼物,在生日当天,送到她手上。她惊喜地说:“老师,我读书这么多年,第一次收到老师给的生日祝福,我……”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小Q,老师希望你天天开心!”

第二天早上,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小Q写的便利贴留言:“老师,谢谢您。能够分到您的班上,是我这一年来最幸运的事情,我心里有些话想找个时间和您聊一聊,不知您何时有空?”看到留言,我知道我与小Q之间逐渐建立了信任。

三、倾诉与倾听

某天,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邀请小Q来到学校生物园的亭子,这个亭子周边风景不错,也比较安静。她终于把一年来的感受全部倾诉出来,她说:铅球砸到头后,外伤一个多月就好得差不多,但是她心里总觉得没有好,觉得自己会留下后遗症,背书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时常感觉头晕,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想着落下的课程非常焦虑,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最后不得已选择了休学;但休学后依旧难过,想着要跟自己的同学说再见,一年后要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学弟学妹的班级,浪费了一年的时光,心有不甘;在这一年间,家里的氛围也让她觉得压抑,父母在工厂打工,家中经济条件一般,勉强够维持生活。哥哥成績不理想,初中毕业就辍学去打工,妹妹也贪玩不好学,初中毕业就去了职校。而她一直成绩优秀,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受伤之后,父母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而且与兄妹起冲突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说“你脑袋给铅球砸傻了吧”来刺激她……

因为要照顾她,父母常请假,使得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各种事情掺杂在一起,折磨得她经常半夜失眠,焦虑不安,一个月不到瘦了快二十斤。长期的心理压抑,她觉得自己有了抑郁的倾向,甚至有一次独自坐在楼顶边缘,想跨出那一步。说到这里,她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也情不自禁地掉了眼泪。

她还说自己经历的种种,不敢跟父母说,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我说:“小Q,听了你的这一番话,我了解到你这一年都经历了什么,老师感同身受,首先要夸夸你,你真的很勇敢、善良,把心里憋了一年也没有向父母吐露的心事说出来。那你想不想走出困境?”她擦了擦眼泪点点头,说:“我也很想走出困境,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信任老师,老师愿意来帮助你。”我补充道。她说:“老师,我肯定信任您,不然不会告诉你藏在心里这么久的秘密。”小Q的这句话再一次触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尽快帮助小Q,帮她一起驱散心中的阴霾。

四、制定方案与实施

分析起来,小Q的问题其实主要有三点:

1.外伤带来的心理创伤

身体外伤虽然早已治愈,但小Q总觉得有后遗症,虽然多家医院复查的结果都显示正常,但症状却还在,这多半是心理上的问题,需要心理教师协助辅导,必要的时候向医院求助。

2.休学带来的自暴自弃感

她一直在学业上都表现优秀,接受不了自己留级的事实,再想到浪费了一年的光阴有点想破罐子破摔。

3.家人带来的压抑感

小Q骨子里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期望高,把期望转变为压力,看到父母失望和担忧的样子,压力更是升级为压抑,无处诉说。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加强师生交流

每周与小Q约谈一次。主要是了解小Q的近况,情绪的变化。通过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身边人的真实案例,引导小Q正确看待她自身的经历,让小Q在真实案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以便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走出困境的办法。我一直告诉小Q:所有的经历都是值得的,虽然很不幸被铅球砸到,给自己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如果你能坚毅地挺过去,那么苦难将会变成一生的财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与不顺,你会多一份从容与智慧,这一年的苦痛,没有白熬,铅球并没有砸碎你的未来。

(二)加强家校合作

与小Q的家长保持联系。每周小Q回家前,我主动与小Q的家长联系,告知小Q在校情况,并和小Q父母交流周末亲子关系注意事项,尤其提醒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表现自己消极的一面,周末可以多做一些小Q喜欢的食物来表达爱与关怀,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安静环境。饭后可以一起散散步,周末可以一起逛逛公園、商场,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

(三)加强校园心理辅导与户外活动

每个月为小Q预约校园心理辅导一次,心理教师专业的辅导能帮助小Q更好更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小Q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自我调控,陷入不良情绪的时候,尽可能转移自身注意力,多参与户外运动,并时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身体没有问题了,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专注于当下的每一节课,每一道题,就会重新感受到充实带来的快乐。

(四)加强朋辈互助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倡“让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小Q感受到班级同学的关心、温暖。增加班级团队活动,让小Q在活动中与同学们有更多互动交流。设立班级互助小分队,主动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让小Q也成为帮助他人的一员,收获集体认同感。很快,小Q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课后经常看到她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画面,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五、教育效果

通过小Q自己的努力和多方的配合,小Q成功走出困境,在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会上,小Q还竞选上了班级心理委员,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心灵的释放、心理的解脱,不仅让她懂得了如何面对困境,笑对人生,而且头部创伤留下的后遗症也在逐渐消失。两年后,小Q成功考入理想大学。在班级毕业寄语那一栏,她写道:“生活不易,困难不会消失,但我将勇往直前。谢谢你们曾经给我的温暖,我会将它带向远方,温暖更多的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唯有从心出发,才能打动内心深处。”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设身处地,努力团结多方面的力量,走进学生的内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班主任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