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效果会随着训练和经验提高吗?

2024-05-07 06:55朱旭唐巍戈张晔杨雪朱文臻孙启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助长助人咨询师

朱旭,唐巍戈,张晔,杨雪,朱文臻,孙启武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武汉 430072)

一直以来,“熟能生巧”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换来训练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以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改善表现,提升自己的专业胜任力[1]。然而,有研究却发现,参加了大量训练、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未必能提供更好的服务[2,3],甚至新手咨询师的咨询效果有可能比那些有经验的咨询师更好[4]。本文从心理咨询的效果和过程两个方面梳理了心理咨询师的表现随着训练和经验发生的变化,并整合已有文献,提出了心理咨询师的1+5 训练模型,以改进咨询师训练项目的设计,提升咨询师训练的效果。

1 经验是否带来更好的咨询效果

为使讨论更加严谨,需要先界定心理咨询师的“经验”与心理咨询的“效果”的含义。一般来讲,使用咨询师的从业年数或受训阶段(如硕士实习生、博士实习生、职业咨询师)来区分经验的多少[5,6]。使用当事人接受心理咨询前后状况的改变量来区分效果的大小,这些状况包括当事人的心理症状、主观感受、社会功能等[7]。此外,也有研究者将心理咨询的效应量或者当事人改变的速率作为衡量咨询效果的指标[8]。

少部分研究指向了经验的积极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师的经验与更好的咨询效果有联系,有着丰富训练经历和咨询经历的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工作的时间更久、脱落率更低。Stein和Lambert在综合回顾了36个研究后指出,训练与咨询效果之间有着中度的正相关[5]。咨询师经验对特定障碍当事人咨询效果的元分析显示,咨询师经验存在很小但显著的效应量[6]。

更多的研究没有发现咨询师经验对咨询效果的促进作用。一部分研究关注了咨询师的从业年数,发现从业年数无法预测咨询效果的好坏[7,9]。从业仅0~1 年的咨询师可以做得同从业2~8年的咨询师一样好[10]。另一部分研究关注了咨询师的受训阶段,发现咨询师的受训阶段对当事人的改善速度没有预测作用[8]。Minami 等人的研究显示,硕士和博士实习生比职业咨询师做得更好[11]。Budge等人也发现全职实习生/博士后的经验不是最丰富的,但咨询效果却是最好的[12]。

上述研究均为横断研究,只能够比较不同经验的咨询师在咨询效果上的差异,不能够反映随着咨询师经验的增加咨询效果的变化。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使用纵向追踪的方法。Leon等人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医学变量的匹配,选取同一个咨询师不同时期的83 组当事人,结果发现更晚接受咨询的当事人并没有更快地改善[13]。

更具有说服力的结果来自于大样本的长时间追踪研究。Owen 等人收集了来自47所大学咨询中心的数据,包括2991 位当事人和114 位心理咨询师,时间范围平均45.31 个月(24.24~90.16 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咨询师们在咨询效果上只有小幅提升[14]。Goldberg 等人收集了某高校咨询中心18.43年的数据,包括6591位当事人和170位咨询师,不论是以个案数目还是从业年数为指标,随着经验的增加,咨询师的咨询效果都表现出下降[4]。使用与Goldberg等人相同的数据库,Erekson等人分析了22位咨询师和4047位当事人在10年内的数据,发现随着受训阶段的提升,咨询师带来的改变量和改变速率没有变化或有少量下降[2]。一项纳入了某高校咨询中心3432位当事人和241位咨询师从2002年到2020年的数据的研究,结果也发现累计个案数和从业时间与咨询效果无关[3]。

2 咨询师经验与咨询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

回顾现有的研究,整体上看似乎心理咨询师的经验对咨询效果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与通常的预期不一致。那么是否存在一些调节变量影响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当事人因素中,问题的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调节变量之一。大样本的纵向追踪研究显示,当事人接受咨询后的症状变化与初始严重程度有关[15,16]。那些初始症状严重的当事人往往被分配给经验更加丰富的咨询师,所以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咨询效果反而没有那么好[16]。同时,不同当事人症状的相似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咨询师在与当事人工作时学习到的经验或许只能迁移到有着类似问题、类似病理的当事人身上[13]。

在经验与咨询效果的关系研究中,也发现了咨询师之间的个体差异。Goldberg 等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39.41%的咨询师的咨询效果变得更好,其他人却没有[4]。随着咨询时长的累积,能力更强的咨询师确实能比能力较差的咨询师取得更好的咨询效果[17,18]。Owen等人发现,以效果变量为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咨询师有所改善,有的咨询师变化不大,有的咨询师有所退步。咨询师因素能够解释咨询效果的4.1%[15]。这说明在职业生涯早期,训练和经验可以给咨询师带来基本的胜任力,但如果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在职业生涯中后期,咨询师如果只有年龄、从业年限、个案量等客观指标的增加,但工作方式固化,缺乏对经验的主动反思,咨询效果反而会出现下降[4,15]。另外,咨询师和当事人的匹配也会影响咨询效果,例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19]。

经验与效果的界定也会影响两者的关系。一方面,使用从业年数和受训阶段衡量经验无法准确反映经验的质量,只有被整合加工过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被用在咨询实践中。经验是一个多维概念,只包含单一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可能无法准确定义经验丰富和经验匮乏的咨询师,经验对咨询效果的提高作用可能被缺乏区分度的测量指标所掩盖[20,21]。另一方面,咨询效果的测量指标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当事人的症状和功能,较少涉及到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态度等[22,23]。很多研究中的效果变量并不包含主观幸福感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9,11]。此外,以往的研究只通过当事人自我报告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Hill等人建议应该纳入咨询师、重要他人和受过训练的观察者的报告进行补充,同时重视旷工天数、寻医就诊等可能反映咨询效果的行为变量的测量[21]。目前对咨询效果的测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心理咨询带给当事人的改变。

3 咨询师经验对咨询过程的影响

虽然经验无法显著提高咨询师的咨询效果,但对咨询过程仍然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训练能够让咨询师更好地使用助人技术。通过学历教育训练,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助人技术[24],如果能够继续训练已掌握的助人技术,助人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5]。

有经验的咨询师更加擅长处理咨询关系中的复杂问题。丰富的经验有助于建立和维持关系,形成更高阶的心理咨询能力,例如提供恰当的干预、准确地把握时机等[21]。如果考虑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匹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的适配性更广。倪聪等发现与新手咨询师相比,有经验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与当事人的人际互补在情感轴和控制轴上呈现阶段性变化,与心理咨询中人际互补的高-低-高三阶段模型更为一致[26]。

随着经验的积累,咨询师的自我效能感逐步提升,越来越信任自己的判断,以自己的风格开展工作[21,27]。Rønnestad和Skovholt 访谈了100 位咨询师,发现随着咨询师成长阶段的升级,咨询师在工作中的有意控制变为自动控制,焦虑感减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判断,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更高[28]。Carlsson等人对46位咨询师进行了6~8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咨询师慢慢不再怀疑咨询的作用,对自己作为咨询师的自我效能感逐年增加[27]。

4 现有训练方式的局限与展望

综上所述,如果训练或经验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在自己的职业角色中越发得心应手,但却无法显著提高咨询效果,或许说明现有心理咨询师的训练方式忽略了某些重要方面。

4.1 助长条件

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心理咨询中对咨询效果贡献最大的不是特定的咨询体系或具体的咨询方法,而是不同的咨询体系所共有的一些因素,即共同要素。共同要素的研究归纳了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其中被研究最多、对咨询效果贡献最大的是关系要素,可以解释心理咨询效果的15%~30%[29]。特别是Rogers 提出的助长条件(真诚一致、共情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咨询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30-32]。将助长条件和建立关系的能力作为咨询师训练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共识,众多咨询师胜任力模型都将建立关系的能力看作是基础性胜任力,例如,胜任力立方体模型[33]、胜任要素基准模型[34]等。

当前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训练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19]。大量的研究生训练把重点放在了助人技术上,例如,Hill 提出的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助人技术模型,Ivey 等开发的微技术训练(microskills training)等[35,36]。但共同要素的研究表明,咨询技术能解释的心理咨询效果有限[29]。训练中仅仅强调知识和技术,忽视咨询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关系因素,或许是造成训练无法提升咨询效果的原因。

近年来,Anderson 等人对助长性人际技能(facilitative interpersonal skill,FIS)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评估咨询师助长条件相关能力的方法。FIS 是个体感知、理解和传递人际互动信息,并说服他人改变其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的能力,包括温暖/接纳/积极关注、共情等。FIS 采用情境模拟测试的方法,简单实用,不少研究表明FIS 能够预测咨询效果[37,38]。虽然FIS目前只用于评估,但是FIS的测量内容聚焦于助长条件,并且具有可量化的反馈方法,因此未来可以考虑将FIS用于训练咨询师的助长条件。例如,咨询师在训练过程中定期利用FIS进行评估,通过各个维度的得分获得助长条件训练水平的反馈,从而促进咨询师对助长条件的学习。

4.2 反思

反思是一个仔细考察并整合多种观念,通过循环地表达、评估和再评估,创造新领悟的过程[39]。近二十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应该考虑将反思作为共同要素进行研究,这也体现在不同的咨询师胜任力模型中,反思始终是咨询师基本胜任力的一部分[33,34,40]。在教师讲授、示范后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好地理解这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技能,促进咨询师整合不同类型的经验,进而加深理解。当练习受阻时,反思可以精炼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套适用于特定情境的规则、程序与技能[41]。对反思本身的反思也可以促进受训者的自我觉察,反过来也会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42]。对于咨询师的专业训练而言,反思就是咨询师内化经验的过程,经验无法提高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经验没有通过反思而被充分吸收。

尽管反思在不同专业训练领域受到重视,但在心理咨询领域对反思的研究和训练仍然不足[39,43]。研究仍处于开发测量工具和验证理论的阶段,开发了一系列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反思功能量表(reflective function scale,RF)、咨询师心理活动量表(therapist mental activity scale,TMAS)[44]、自我反思写作训练量表(self-reflective writing scale,SRWS)[45]等,也有研究采用焦点小组讨论、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反思能力进行评价[41,42]。

近年来,Bennett-Levy 等人对自我实践与自我反思(selfpractice/self-reflection,SP/SR)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训练咨询师反思能力的方法。SP/SR 是一种体验式的训练策略,咨询师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自身(SP),并对这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SR),包括识别和理解旧的(无益的)存在方式、创建和强化新的存在方式2 个部分,共12 个模块[41]。书面反思是SP/SR 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SP/SR 能够提升概念化技能、技术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和反思能力,促进咨询效果提升[41,42]。尽管SP/SR 目前是基于认知行为流派的反思训练方式,但SP/SR 采用存在方式模型来理解咨询师的个人成长,通用性较强,同时具有操作化的工作手册,因此SP/SR 也可以作为一种训练咨询师反思能力的通用方法。

4.3 心理咨询师的1+5训练模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咨询师训练中助长条件和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充分体现,这可能是训练使咨询过程看起来更“专业”却无法提升咨询效果的原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助长条件和反思本身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助长条件和反思有效的训练方法。Hill 等人以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多个助人技术训练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证实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讲授、示范、练习和反馈4种成分在助人技术训练中的积极效果[35]。为了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纳入助长条件和反思,构建咨询师的1+5训练模型。1个核心是助长条件,同时通过讲授、示范、练习、反馈、反思等5个要素,提供更有效的训练方法。

助长条件作为咨询效果和训练模型的核心,应该贯穿在技术训练的各个环节。反思既可以作为训练中的一个固定环节,也可以将其融入其他训练环节。在讲授环节,可以介绍共同要素的研究结果,强调助长条件对咨询效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采用反思性阅读、反移情课程、课后反思等方式促进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5,36,46,47]。在示范环节,教师本人就是助长条件的示范者,专家录像也能作为示范材料[1]。同时通过对比、总结促进反思,例如,Anderson等人发现单独练习后,对比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可以促进反思进而提升助长性人际技能[37]。在练习环节,所有具体技术的练习均应以助长条件为前提进行,同时反思练习过程。例如,通过回顾练习的人际过程,将咨询过程中的实际反应和理想反应进行对比[48]。在反馈环节,不仅针对技术,还要反馈提供助长条件的表现,让咨询师反思训练过程,以及如何将训练经验运用到临床实践中[49]。在反思环节,引导咨询师关注自身助人态度,同时通过回顾会谈录音录像、转录逐字稿、个人发展报告等方式激活反思,促进经验的吸收和转化。例如,通过反思学习记录管理咨询之外习得的技能,以及使用这些技能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41,50]。

1+5 训练模型可以与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刻意练习相结合。刻意练习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技能,设立刚刚超过自己现有水平的递增性目标,在专家的反馈下,通过重复练习不断提升技能的一种咨询师训练方式[1]。研究表明刻意练习可以通过针对性练习有效提升具体技能[1,48,49]。1+5 训练模型提供了咨询师训练的框架,刻意练习则有很多具体的练习方式可以借鉴,两者结合可以更好提升训练效果。例如,采用类似于人际过程回顾的刻意练习以促进自我观察,采用研究专家咨询师咨询录像的刻意练习来获得观察学习的机会[1]。

猜你喜欢
助长助人咨询师
无为而无不为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豆粕:阿根廷工人罢工助长市场,豆粕价格重回高位
长高的痛苦旅程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助人无需等待
拔苗 助长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助人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