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中的系统观念

2024-05-07 12:48邓亚秋
关键词:一盘棋经济带长江

邓亚秋

(西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1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阐述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23;在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时,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五项内容之一,并且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32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认识成果,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论切入点。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系统观念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念的重要理念特质,包括深邃的战略思维、严谨的底线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严密的系统思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产生了丰硕的实践成效和深远影响。

一、聚焦“一盘棋”重要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念的重要理论特质

新时代以来的十二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重大转变的十二年,是我们党坚持在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制度等各方面创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十二年。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学界一直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念学术问题,从思想方法、内涵与特征、实践创新等各方面阐释研究,已经形成了三种类型为主的学术成果:

第一类成果,从阐释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法论入手,将系统观念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法论的学术见解。例如,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论[2];又有学者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3],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的规律性和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相融性角度,认为系统观念体现为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4]。

第二类成果,从研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论述文本入手,多向度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系统观念的内涵与特征。例如,有学者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集中体现“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和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5];另有学者从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和“5·18 讲话”等重要文本入手,论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构成的体系,具体包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两型社会建设•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分阶段构建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个核心概念或概念词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八个基本命题[6]。

第三类成果,从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入手,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例如,有学者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例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阐释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实践经验,包括发展理念形成共识、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格局更趋优化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等,而取得成就与经验的原因在于“问题导向、统筹兼顾是主要方法”[7];另有学者分析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等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证其整体性治理的顶层设计在于,强调治理主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互动联结的整体治理观、区域合作的系统性谋划[8]。

本文在充分汲取、借鉴前述有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中的系统观念选题立意,主要考量三个因素:

第一,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1]20,系统观念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所在,坚持系统观念,最能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民族未来、党的事业、民生福祉的殚精竭虑,也蕴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学方法论。

第二,进一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杰出典范,从对历史、对民族、对人民负责的战略全局去整体谋划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的系统观念,是党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及其本质要求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

第三,进一步探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周密考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就是其具体体现,着眼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上进行系统治理。2018 年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应该也必须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9]18-19。在党中央统筹协调下,长江流域一批多年悬而未决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被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以长江干流起点四川宜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为例,宜宾动力电池产业整体规模迅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 年不足20 亿元,迅速发展到2021 年160 亿元、2022 年近900 亿元。短短几年间,宜宾落户100 多家动力电池产业企业、近20 家光伏产业企业、150 多家数字经济产业企业……[10]

二、高屋建瓴: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意境高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进而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全局高度,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纳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浩荡长江,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血脉,承载着炎黄子孙繁衍延续的地脉摇篮,是哺育中华各族儿女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雄踞中华国土腹心,人文地脉厚重,依托长江干流黄金水道,从青藏云贵、巴山蜀水、荆楚赣鄱到吴越水乡,覆盖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11 省市,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20% 、40% 、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0%,肥沃富饶,通江达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经济重心和人脉活力所在,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是在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治好长江之“病”,护住一江清水永向东流,带动长江流域百业兴旺和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必然要求,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等地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部署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他明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1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12]。党的二十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重申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了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心。

笔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关于“一盘棋”的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上谋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讲大局、固根本、利长远、重协同,强调从思想、组织、作风、机制上全面发力,回应了新时代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人与自然、环境与民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等一系列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在百年党史中,将长江经济带区域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之一进行战略规划,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现成答案。时代之问在于,如何破局入手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1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4]。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这一区域以至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是党的二十大所确定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15]。2018 年4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9]3。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处,就在于突破了历史、地域的局限,敢为人先,运用系统观念,坚持全流域区域整体“一盘棋”看待和统筹推进这一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和步调,打好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久久为功的思想遵循。

(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成果:滋养润育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8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道家思想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张生生不息的生态自然观,老子也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7]。儒家代表人物看到了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而主张戒奢尚俭,例如,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18];后世历代儒家学者在顺应天道、尊重自然的观念上,从人对物怜惜的价值关怀,推及世间万事万物价值平等观念,宋代关学耆儒张载主张“民胞物与”,就是其集大成者。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9]这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命、灵性与人类自身一样看待的“民胞物与”的文化传统[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继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生态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华生态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在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21]。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50。

三、“一盘棋”重要论述: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内蕴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中系统观念丰富,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维、严谨的底线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和周密的系统思维。

(一)深邃的战略思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永续大计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承载了悠久中华文明,其生态环境质量是维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限定条件,也是承载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自然基础。长江生态形势严峻,会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制约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党中央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一盘棋”重要论述中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战略思维深邃,敏锐地意识到要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旧观念”[9]4。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这正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前提,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2]。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强了我们治好长江之“病”的信心。

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狠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时代升华,继承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成果。

(二)严谨的底线思维:生态优先的人民情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2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27。

在不同历史阶段,民生问题关注点有所不同,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有效改善,民生关注点逐渐从“盼温饱”转向了“求环保”,在民生福祉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多年开发,长江饱受疮痍,生态负债沉重,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生态形势严峻。曾有一段时期,长江“双肺”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沿江产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经济带内30%的环境风险企业位于饮用水源地周边5 千米范围内,干线港口危险化学品年吞吐量达1.7 亿吨、超过250 种等。为此,人民群众要求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呼声强烈。

长江之疮乃民生之痛,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必须首先关注的民生诉求点,人民之问在于强烈要求治好“长江病”,而为人民治好“长江病”,是解决长江经济带民生问题的根本大计。人民立场永远是党的根本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与民生问题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所在。 2018 年,针对当时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仍然存在着的一些片面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长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9]9,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其最终目的,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阐释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27。

在为谁治好“长江病”这个立场问题上,“一盘棋”重要论述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治好“长江病”的强烈呼声,正确处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问题,将生态优先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前提,蕴含了新时代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中生态优先的赤子之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生态文明思想。

(三)强烈的创新思维:绿色发展的文明之路

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为人民治好“长江病”?或者说,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何在?

“长江病”疮在肌肤——生态环境恶化,因在竭泽而渔——长江流域各地无序地开发利用和忽视保护修复。长期以来,在长江资源环境约束的前提下,以发展利益竞争为其外在表现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沿岸各地在各自发展利益诉求上存在冲突,关注自身发展多、关注协同发展少,关注近期利益多、关注长远发展少,一段时间,长江沿岸化工围江、超标排污、码头密布、非法采砂、围堰养殖、圈湖建房……粗放式无序发展的结果,带来一时经济增速,也带来以生态恶化为其表征的“长江病”,制约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和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解药良方,在于从短期无序开发和不当利用的利益困局中突围,辩证地看待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于统筹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取择上的创新思维——绿色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二者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9]10,既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要求实施好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关注可持续发展与整体推进,又注意到长江流域发展经济的开发需求,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党中央指明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强调要绿色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完善制度安排,优化长江经济带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破立并举,淘汰旧产能,切实解决圈地盘、抢资源、条块分割、无序低效竞争、产业同构等问题;积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与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盘棋”的重要论述,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生态优先的战略前提下,辩证统一地看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绿色发展,要求破旧立新,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既治标、又治本,既保护、又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绿色发展的创新思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认识上的发展和突破。

(四)严密的系统思维: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3,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1]6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24],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

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全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定位问题上,“一盘棋”重要论述,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针对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这是对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考验”[9]22的政治高度,代表党中央明确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要求。他明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同志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增强“四个意识”,落实领导责任制,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同时,全面部署了建立健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盘棋”的重要论述,要求“要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9]23,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组织、思想、作风、制度各方面全方位发力,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定位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安排、落实,正确处理长远与当前、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求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宝库中的时代精华。

四、学习贯彻“一盘棋”重要论述: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出发,始终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战略定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向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运输潜能进一步释放,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大格局[25];2020 年1 月1 日零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 年的常年禁捕期,8.4 万条渔船、17.97 万渔民退捕上岸[26];《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1 年3 月1 日起正式施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显著,2020 年和2021 年,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实现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沿江11 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 年的45.1%提高到去年的46.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7%提高到50.5%[27]。目前,在实施长江大保护、深入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上,党和国家方向不变、力度不减,2021 年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新时期长江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8];在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四川省、重庆市已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23 年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包括在深化生态环境共治方面立法司法协作、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在全国率先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在内的18条经验做法,印发各省区市借鉴[29]。

五、结语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宋代文学家苏轼尽情抒发了长江的江山胜景和厚重人文底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饱含对长江母亲润泽中华、泽被后世的深厚感情,传唱千古,道出了长江是历代中国人赖以生息繁衍、薪火相传的自然基础和人文根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护住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和人文根脉,是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民心所向,对民族负责、对子孙负责,久久为功、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丰富系统观念,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将继续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一盘棋经济带长江
下活经济“一盘棋” 再创杭州新辉煌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与高考下一盘棋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内方外圆”一盘棋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天上地下“一盘棋” “高分二号”首次实践“大遥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