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的“红曲漩涡”

2024-05-07 05:20郑立颖
中国新闻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红曲保健食品小林

郑立颖

3月31日,日本和歌山县木川市,厚生劳动省工作人员进入小林制药子公司的工厂检查。图/视觉中国

小林制药公司红曲原料保健品风波持续加剧。

日本厚生劳动省4月8日宣布,根据小林制药的报告,截至4月7日,因小林制药红曲原料保健品接受入院治疗的人数已达212人。此前,小林制药公司宣布,这款保健品已经导致5人死亡,公司总计收到了约12000份与涉事保健品有关的健康问题报告。

小林制药已有138年的历史。根据该公司官网,截至2023年12月的财年,小林制药销售额达17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82亿元),利润为203亿日元。这是该公司利润连续26年增长。

小林制药国际事务以美国、中国、东南亚为中心,开发了暖宝宝、额用降温贴、外用消炎镇痛剂等产品,并通过广告和促销等活动不断扩大销售额。2015年开始,国内网络上盛传一份名为“去日本必买的12种‘神药” 清单,由小林制药出品“上榜神药”的多达5种。

而本次小林制药保健品出现安全隐患背后,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的监管问题也浮出水面。在日本消费者厅消费者事务顾问盛田光希看来,此次危机背后的安全漏洞,是安倍政府时期的“遗产”。

“红曲谜团”

早在今年1月,小林制药就已接到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的报告。随后,该公司还接连获知,多名服用该保健品的消费者患肾脏疾病入院治疗。2月6日开始,该公司相关部门几乎每周都会向社长小林章浩报告此事进展。

直到3月22日,距离小林制药首次接到消费者健康受损报告的两个月后,小林制药才发布通告,宣布自主召回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食品,原因是服用了此类保健品的消费者出现了肾脏疾病等。

从2016年开始,小林制药将红曲作为食品原料提供给饮料、食品厂商。2021年,他们宣称开发出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强调自己首次将红曲提取物作为功能性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目前,“红曲谜团”仍未解开。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学特聘教授丸山淳一认为,红曲霉菌不太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他怀疑,在制造过程中,红曲霉菌或大米中混入了其他类型的真菌或其他物质。

关西学院大学微生物工程学教授藤原伸介则分析道,也有可能是红曲霉菌本身产生了有害物质,因为根据培养条件,可能有成分被激活并产生与柑橘素类似的物质。但这一说法,遭到小林制药的否认。

4月初,一名因服用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而患上肾病、目前正在住院的女性对日本NHK电视台表示,她是从2023年11月左右开始每天服用小林制药的保健品。到了2024年3月,她因出现泡沫尿和疲劳等症状到当地诊所就诊。医生称,她的肾功能正在下降,而且由于症状比较严重且原因不明,她被要求入院治疗。这位女士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小林制药保健品,但看到新闻后,我认为这可能是原因。我听说有人死了,开始变得更加焦虑。”

经过进一步的入院检查,该女士被确诊为范科尼综合征。根据日本肾脏病学会的信息,范科尼综合征是一种肾脏肾小管功能下降的疾病。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但如果肾小管功能出现异常,尿液不能被重新吸收,会导致肌肉无力、疲劳和脱水。

日本肾脏病学会针对小林制药保健品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因服用了小林制药三款召回产品后出现肾损伤的47名患者中,有46人出现了范科尼综合征症状。

截至目前,对保健品具体哪些成分造成健康损害,小林制药依旧没有作出明确结论。4月5日,小林制药回复日本消费者厅表示,在被要求审查安全性的8种功能性标示食品中,并没有发现与过去申报相矛盾的信息。在回复中,小林制药也承认,这些产品“不能说可以安全食用”,因为“已经发生了健康损害事件,且不能否认其因果关系”。

迟来的道歉

在红曲事件发生之前,小林制药旗下的产品长期受到消费者青睐。

雖然名字里带着“制药”二字,但小林制药的业务范围从医药、保健到日用杂物均有涉及,“你想到,我做到”,则是它流传最广的一句广告语。

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小林制药于1886年创立,起初经营业务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化妆品。小林制药的发展和腾飞,得益于小林制药的第四代社长小林一雅。在他的带领下,小林制药专注于开发日常用品,而不是药品。反映在公司的营销战略上就是“小池塘里的大鱼”,即寻找竞争者少、可以获得高占有率的市场,从而确保高利润。也正因此,小林制药的许多产品是世界上从未存在过的。

2015年前后,小林制药在日本的产品,进入访日中国游客的“爆买清单”,小林制药也曾被日本市场评为“入境消费品牌”。根据小林制药的数据,疫情之前,小林制药每年1500亿日元销售额中,有高达100亿日元为境外游客消费。初步统计,该公司畅销中国的产品已有40多种。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由中国市场贡献的销售收入由84亿日元增至136亿日元。

小林制药目前约有1600名员工。截至2023年12月的财年,小林制药销售额达1734亿日元,利润为203亿日元。这是该公司利润连续26年增长。该公司还连续第二年被经济产业省认证为“健康生产管理机构”。

但随着红曲事件的持续发酵,这样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遭遇重大危机。在召回令发出约一周后,3月29日下午2点,小林制药社长小林章浩带着一众员工,向受害者和公众深深鞠躬长达8秒,然后开始了四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

小林章浩表示,由于食用我们的产品而引发肾脏疾病,导致许多人感到痛苦和焦虑,这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对于迟来的召回通知,他也解释称,公司一收到报告,就开始调查。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是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林制药2023年总共生产了18.5吨红曲原料,其中2.4吨用来生产自家的保健品,其余16.1吨出售给了52家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还包括批发商,所以最终波及范围有多大,小林制药方面也并不完全掌握。截至目前,可能含有未知成分的6.9吨红曲原料流向仍不明朗。

安倍政府的“遗产”

此次危机爆发后,小林制药主动召回三种产品,包括“红曲胆固醇颗粒”,在日本的保健功能食品中,被分类为功能性标示食品。

功能性标示食品的起源要追溯到安倍政府时期。2012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安倍经济学”,并连发“三支箭”。其中, 结构性改革被称为“第三支箭”。作为这项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安倍政府决定放松对保健食品功能标签的禁令。

“我们将取消保健食品功能标签禁令。” 2013年6月,安倍晋三在关于增长战略的第三次演讲中公开宣布。他还表示,这样的禁令让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同时也剥夺了中小企业的机会。

2015年4月,《功能食品标示制度》出台,日本政府正式推出功能性标示食品体系。该制度与之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不再實际评估功能食品的安全和有效性。企业推出新的保健食品时,只需在上市销售的前60日,向日本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的功能相符的相关论文进行备案即可。

而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存在的特定保健食品(1991年推出)和营养功能食品(2001年推出),审批流程则更加严格和复杂。特定保健食品需要政府的审查和许可,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才能够销售。此外,特定保健食品为证明有效性,还需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而营养功能食品仅限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一些成分。

在出台《功能食品标示制度》之时,消费者厅消费者事务顾问盛田光希曾参与了讨论。在她看来,“正是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才能够销售声称可以降低胆固醇的产品”。她还表示,“这是一个在政治倡议下迅速推出的制度,它主要为了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如今,当时遗留的安全漏洞已经暴露出来”。

放松管控后,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的确获得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4月到2023年10月,日本登记的功能性标示产品数量达到了6789种,是特定保健用食品数量的6倍。

另据日本调查机构“富士经济”的报告,2020年日本功能性标识食品市场规模反超特定保健食品,2023年同比增长19%,预计市场规模达6865亿日元。由于日本乃至全球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除了减脂和改善胆固醇水平的产品广受欢迎外,具有缓解压力等功效的产品也非常畅销。

然而,在小林制药的保健品致死风波不断发酵后,日本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持续加剧。日本消费者厅负责人新井丰承认,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引发了人们对功能性标示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日本消费者担当大臣自见英子宣布,对于向消费者厅申报的6789种功能性标示食品进行紧急检查,查看这些食品是否存在其他健康危害。她还于4月3日表示,消费者厅目前正组建专门队伍,对“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相关设定进行讨论,预计于5月末汇总意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也曾作出回应,表示日本政府正在打算考虑采取措施,防止小林制药红曲补充剂造成的健康危害再次发生,其中包括加强监管。他强调,“我们必须明确原因,并在必要时考虑所有可能的措施,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
红曲保健食品小林
特别怕冷
红曲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为梦孤独
药食两用话红曲
高考前与高考后
红曲黄色素的多样性及产品标准的讨论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直销保健食品业务迎来利好环境
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