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4-05-07 20:40赵婧刘洁瑜汪立新李新三周小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6期
关键词:惯性导航教员原理

赵婧 刘洁瑜 汪立新 李新三 周小刚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 710025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2月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到,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求军队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3]。

因此,军队院校的课程思政不可或缺。作为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的不同在于,不仅要求学员专业扎实、技能过硬,更要保证培养出的学员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4]。而专业背景课作为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专业背景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既是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又是满足军队院校的要求,也是作为军校教员的责任。本文以惯性导航原理课程为例,探析专业背景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1 课程特点

作为一门专业背景课程,惯性导航原理以物理学为基础,综合机械、力学、控制等多种技术,是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岗位任职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育方针,通过学习,学员可以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准确阐述惯性导航原理的基本概念,归纳和总结惯性仪表和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概括惯性导航技术的典型应用,描述最新发展情况。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能够体会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是蕴含着几代人的努力,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养成踏实认真、勤于思考的作风,增强军校学员的使命感和发展国防科技的紧迫感。

惯性导航原理这门课主要有两个特点。1)理论性强,原理性知识多。很多仪表的工作原理都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推导之下,需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2)应用性强,与工程实践密不可分,不管是在民用领域还是在军用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惯性导航原理课程中蕴含很多思政元素,既有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思维方法,又有道德品质、严谨治学等内容,还有爱国主义、大国工匠精神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理论课堂上、课下实验中和课外交流时,巧妙地融入这些思政元素,以达到惯性导航原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效果。

2 课程思政现状

2.1 教员的课程思政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背景课大都由专业教研室的教员来承担,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相比思政课教员,专业背景课的思政教育会更贴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学员的共鸣。但是,一些教员还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思政教育主要在于思政课程的教员和学员队干部,他们只关心如何向学员传授知识,忽视了如何立德树人。当然,也有些教员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对课程思政的解读还比较浅薄,把不准课程思政的方向,课程思政设计太过随意,融入也比较生硬,没有吃透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且,随着军队的改革发展,军校教员的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文职教员加入其中。由于缺少和军队相关的实践经验,文职教员往往不能很好地突出军队特色,大大削弱了为战育人的效果。

2.2 课程的思政素材不成体系

专业背景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十分丰富,但是在整个课程中的分布却并不均匀,如何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使课程思政素材自成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1)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化,缺乏整体性。课程思政教育缺少全局性的统筹和设计,思政素材繁多杂乱,而且也不是所有章节都能很容易找到合适的思政元素,作为教员有责任从知识的各个层面去全面发掘,去粗取精。2)课程思政教育孤立化,缺乏联系性。思政素材的融入不应该只体现在课堂上,在整个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该处处皆可思政,融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协同协作的体系。3)课程思政教育静态化,缺乏发展性。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思政素材的建设必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2.3 课程思政的方法手段太过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学员接触互联网越来越普遍,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对新媒体的使用得心应手,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获取新知识。因此,单一的线下教学方式会让学员失去兴趣,感觉枯燥,使课程思政难以融入学员的心中,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此外,专业背景课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多,部分教学方法实施起来存在困难,教员大多还是以单方面理论灌输的方式为主,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性,严重影响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

3 课程思政探索

针对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结合惯性导航原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本文浅谈对专业背景课的课程思政探索。

3.1 提升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思想上要重视,二是能力上要提高。只有认识到课程思政对培养学员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随着国家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很多教员都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解读并不透彻,只是狭隘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复刻,存在抵触心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课程思政,所以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教员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教员应该深入了解国家、军队和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要求,系统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从而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对于教员自身而言,课程思政要求任课教员能够身体力行,努力提高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以个人魅力去影响学员,使自身成为优质的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作为军校教员,要充分利用部队实习、重大训练等时机,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以老带新是学校传统,教学名师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集合教学团队的力量,实现协同育人。此外,教学是有方法的,要加强对教员的课程思政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方法手段,寻找课程与思政的契合点。课程思政是需要积累的,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注意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内外形势,紧跟科学前沿等,这样才能更加贴合实际,引发学员共鸣。

3.2 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规划。根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系统梳理课程的内容体系,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合理选取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将成果固化,进而实现薪火相传、迭代更新、不断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团队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专业知识传授的显性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提炼,进而促进学员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全面成长。

针对惯性导航原理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主要围绕四个方面。1)家国情怀。惯性导航技术是军事领域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息息相关。在我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2)科学思维。惯性导航原理属于工科类课程,显性知识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思维方法,需要学员能够体会并内化为隐性知识。3)能力培养。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弘扬工科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以及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4)为战育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求军校教员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惯性导航原理虽然属于军地通用课程,但是应该结合院校实际,凸显专业特色,为岗位任职服务。在惯性导航原理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体系。

下面介绍惯性导航原理课程中的三个典型思政案例。

1)学习转子陀螺仪基本理论时,首先强调漂移是陀螺仪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引导学员分析减小漂移的方法,进而说明陀螺仪的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启发学员树立勤于思考、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本节课的分析过程是按照“实验现象—理论分析—工程应用”的思路,其中也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和思路,让学员深度体验知识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论。

2)学习激光陀螺仪时,先由钱学森密码引入,介绍我国研制激光陀螺仪的起源,引出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分享高伯龙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激光陀螺仪的小故事,形成闭环,进而引导学员领会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结合激光陀螺仪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思维,激励学员勇于探索创新。

3)学习加速度的测量原理时,引入过载的概念,通过观看航天员过载训练的视频,引导学员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介绍加速度计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励学员努力学习,为未来学习专业课程、走向任职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3 优化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应该采取多样化、创新性的方法手段,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课程思政的载体还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想吸引学员兴趣,首先要了解学员。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因此,可以利用网络小程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特点、兴趣,从而给课程思政融入提供新思路。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创新教学方法模式,与时俱进,比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问题链式教学等。在实施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体现了课程思政教育。另外,课堂之外的课程思政融入同样重要。合理利用MOOC、短视频、雨课堂等新媒体,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思政平台十分必要。

目前,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借助学堂在线构建了惯性导航原理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线上平台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系统化、开放化。在线开放课程支持服务中还引入社交因素,最大限度地拉近学员之间的距离,形成互动学习网络。在讨论区开辟了奇思妙想、新技术介绍、应用拓展、发展动态、考核题问答、归纳总结等栏目,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锻炼学员的创新思维。线下课堂开展基于课题的专业实践。惯性导航原理主要针对大三学员,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基于课题的专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协作精神。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员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思维。

4 结束语

惯性导航原理作为一门专业背景课,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目前,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不过,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改进等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协同,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配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循环与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惯性导航教员原理
基于惯性导航量程扩展的滚动再次受控方法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基于FPV图传及惯性导航系统对机器人的控制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晚安,教员先生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极区间接横向惯性导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