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精神揽萃

1991-07-15 05:29李万庆
读书 1991年3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文选境界

李万庆

《周谷城文选》收录了作者自一九二四年到一九八九年六十余年在各个历史时期多种学科领域的主要代表论著(长篇专著除外),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及学术发展过程。

收入文选最早的论著是写于一九二四年的《生活系统》一书。这部哲学著作,可视为作者整个学术思想体系最初的哲学基础。它是有感于五四以后的不少青年,不去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本身,却来侈谈“人生观”而作的。作者认为,现在不可再蹈前此的错误了,即不去“先把生活本身弄个明白”,却“笼统含糊把什么人生观毅然决然地提出。”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构成其一生学术思想之本。

正如作者在此著八九年新版“序言”所说:“生活系统是我甘余岁时写的,讨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颇像生态学,实则是批评温德心理学的。温德以为人的心有三方面,曰:知、情、意,以为知情意是并立的三种。我则不然,以为心只有一个,然在时间的进程中,可有不同的三阶段。作者在对温德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新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打破了温德所谓人脑是情、智、意三者并存的整体,而认为情、智、意是人脑三个连续的过程,并将人类的科学生活、艺术生活、信仰生活三者分别与智、情、意相对应。“科学的生活,是以我御物的生活,我与物相竞争的生活。”而艺术的生活即自然的生活,是“物我浑融的生活,不知其然而然的生活,无所为而为的生活”。所谓“信仰的生活”即在福、祸多变的社会,必须立住一种信仰,“依着信仰,向前走去”。这三种生活不是并行的,而是前后相续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过多种生活,而只能过一种生活。因而这三种生活只能构成前后连贯的循环。

这种科学、艺术(自然)、信仰三者的轮转关系,这里说得很明白:

由我们研究的结果看起来,生活之全体,是变动不息的。其状态是时时变换的。物我浑然一体之境,有时不能不折入痛苦难堪之境。痛苦难堪之境,绝对不能不折入纯粹思想之境。纯粹思想之境,绝对不能不折入信仰之境。信仰之境,绝对不能不复入物我浑然一体之境。生活是这样轮转一次,便是进化一周。轮转不已,便是进化无穷。

这样,便完成了他的一个基本哲学命题:知是“物我分显之境”(科学),意是“心理行动均有定向”之境(信仰),情是“物我浑融一体之境”(艺术)。这正好是一个正、反、合的命题,所谓“无差别境界”即是一个合题,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但这一“无差别境界”却曾受到误解和围攻。其实作者解释得很清楚:“‘无差别境界的提出,是反对艺术无冲突的,故曰:无差别境界,不仅没有艺术创作,而且没有一切创作的活动可言。‘反对者把这个用意搁在一边,专门来谈‘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的本身到底有没有。这样讨论也是可以的。照我看,不矛盾的境界是有的。”作者认为,各种矛盾一旦解决了,都有一个暂时的不矛盾阶段。宇宙不是一块铁板,是由不矛盾与矛盾构成的。因此,“不矛盾或无差别境界在自然界或社会中或历史上都有地位。”(见《关于<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我认为,应把他的哲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动态系统来了解,才不至于曲解人意。收入文选的《所谓意境》是两年前所写的一篇短文,他说,凡存在变化之物,均含正、反、合三阶段。正指社会现实,反是对社会现实劣习弊端的批评、改造。反掉缺点、毛病得到一种较原有现实更高、更好的现实,“这样的新东西,就是理想,就是合。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实现,就叫做意境。”由此可见意境就是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这正是周先生早年将生活分为科学的、信仰的、艺术的即智、意、情这样一种前后相衔接,循环无穷的动态结构,对用以解说“意境”的新创。以往的各家多从静态来界定意境,唯独周先生却从事物辩证发展的正、反合题上来解释它,这种动态结构的认识,使一个被搞得复杂化的艺术问题,得到了通俗的解答。

由此看来,作者的学术思想,几十年来虽得到很大的发展变化,但他在《生活系统》中所建立的这个循环动态结构的哲学体系却是一以贯之的。

收入本书的“各篇皆争辩之作”(见本书序)。读后不仅深入了解了作者的观点,而且也对各家之说及争论的大背景有所了解了。至于收入“文选”的《史学与美学》一编中的美学部分,则是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延时已久的美学大讨论中,作者的又一争辩之作。在这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无差别境界”的大论战中,作者独对众矢,坚持一家之言,这种学术胆识,是值得钦敬的。我们不必都去同意作者的学术观点,但这种独树一帜的学术品格足以昭示来学。

(《周谷城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第一版,〔精〕11元)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文选境界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