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准时按响了门铃

2000-06-13 23:20王宝贵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3期
关键词:一格挂钟门铃

王宝贵

又是一个双休日。15:20。儿子做完作业,跟我说:“爸爸,我想到隔壁张小雨家玩,一个小时后回来。”是征询的口气。从儿子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出了“说到做到”那令人信任的神情。

我知道他去“玩”电脑,但没动声色,只是无言地向他点点头。儿子大喜,双手握拳连举两次代替了欢呼——万岁!

儿子下楼了。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挂钟,像监考老师一样计算着时间。我有意在考验儿子,看他能否“说到做到”,准时回家,所以没有加任何提醒和暗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挂钟的分针还差两个小格就是16:20。我站在那儿,盯着秒针一格一格地跳动……

几乎是在分针指向“4”(16:20)的同时,门铃响了——儿子准时回家!

打开门,没等儿子进屋,我照着他的额头亲了一下。于是,我和儿子都会心地笑了。

“男子汉,说到做到——就是你们老瞧不起人。”儿子重复着他往日发泄不满时的那句口头禅。

儿子的话使我想起往日的情景。儿子想多看会儿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妻和我立即形成“统一战线”:“别看了,赶紧做作业。”儿子满脸不高兴——只差几分钟这一集就结束了,真是的!他虽然坐在了写字台前,可心情不愉快,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儿子特别喜欢画画儿,有时画起来就似乎忘记了一切。“统一战线”时常发号施令:“别画了,快去做作业!”

然而,“统一战线”的指令并不总是有效,还时常激起儿子的强烈抵抗,有声的,无言的,或在行动上发泄心中的不满。有时即使父母的意见完全得到他内心的承认,但他表面上也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拒绝。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是,他偏说非。有时甚至提醒他吃饭了,他也说“不饿”。这种逆反心理真令人头疼,影响着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意无意地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我们一味地责怪孩子任性,不听话,却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我从与儿子的“冲突”中逐渐悟出:他的一些“无理要求”往往有他的理由——少儿节目要把一集看完;绘画要把某个构思圆满完成;打游戏机要过某一关……而家长经常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对孩子的规划强行破坏,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和反感,久而久之,造成条件反射,形成逆反心理。

看来,要让儿子“听话”,首先要平等相待,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理解他的“无理要求”(但不等于放纵他的无理要求),尽量满足他的正当要求。

于是,对儿子命令的口吻减少了,指责的口气消失了,与儿子间“隔阂”逐渐消除。在此基础上,又与儿子坦诚交心:你尽可开心地玩,但要掌握时间;相信你这个小男子汉能自己把握自己。

“实验”由此开始。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一天晚饭后,儿子又开始画画。他拉我与他“合作”,我认真地当起了参谋。对立意、构图、色彩构成,父子间有争议,也有统一。儿子无拘无束,兴致很高。在他愉快的神情中,不只是画一幅满意的画的得意,也蕴含着由于被理解和尊重而产生的满足感。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他并没有忘情地画下去,而是按事先约定的时间打开了作业本。

上学期期末,在儿子考评成绩册上,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该生本学期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

近来,我发现,儿子晚饭后看电视的时候,总不时地看一眼挂钟,只要他喜欢的少儿节目结束了,就会拎起书包进自己的房间……

做父母的都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我想,家长尤其应该关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而能否理解和尊重孩子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一格挂钟门铃
偷懒的挂钟
挂钟
锤子门铃
太阳挂钟
门铃前的守候
给小松鼠家安门铃
门铃
不止多一格
“10”应在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