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2001-09-15 08:45刘惠洲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基点礼仪

刘惠洲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交往中所惯用的最基本的言谈、举止及程序、方式的社会规范。从形式上说,礼仪具有严格规定的仪式性质,如待人接物的规则和方法,在公共场所的举止、衣着和风度等;从内容上说,礼仪则是对人尊重和友善的反映,是自我修养的表现。这决定礼仪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功能。第一,礼仪是行为的准则。礼仪作为社会规范之一,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是人们所有行为活动的规矩绳墨,它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动,按照社会共同的标准去行事,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第二,礼仪是交往的枢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礼仪是不可忽视的行为,它是开启交往的钥匙,是发展交往的润滑剂,它让自己增添美的风度,拥有高尚的人格,使人感到尊重与友善,心情舒畅,使人际关系和睦融洽,心心相印。第三,礼仪是文明的基石。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史就包含着礼仪,正是它的产生,使人类摆脱野蛮和愚昧,走向文明和自律;正是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持着人际关系的纯洁,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礼仪对于人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古人所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有素”。可见,礼仪是人人都应当具有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甚至应当成为礼仪道德修养的表率,因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基本属性,就决定他们不仅应当在知识技能上达到较高的水准,并且在道德精神上也应有最佳的风采。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将礼仪教育作为道德的内容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具体规范、优秀传统传授和训练等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既懂得礼仪的道理,掌握礼仪的知识,又严守礼仪的规范,践行礼仪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德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居于首要地位。作为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德育内容很多,但基础是礼仪教育。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教育的内容被概括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德育就是用礼仪来表述的。孔子也说:“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可见,礼仪教育是德的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千百年来的礼仪传承又早已使我们中国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以礼仪为德育的内容和基础是对头的,有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实现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在德育教育中,礼仪也是必然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提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德育教育时,就明确把“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作为德育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当然我们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礼仪,有别于历史上的礼仪,即不是旧的、陈腐.的礼仪,而是在对传统礼仪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崭新礼仪。我们也知道,大学生的德育并不仅仅限于礼仪自身,还有其他内容和要求,但它却是最基本的方面,是基础,并能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人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这既易被接受,又能够升华,从而就可以使德育立足于坚实的基点上。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自我修养的实践。每人个都需要完善自己,从而赋予生命以更多的光彩与魅力,这不仅是人类生命发展中的一种自然需要,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而迫切的需要。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每个人固然都有自己的选择,形成不同的特色,但追求积极健康的形象——高雅和潇洒,应当说是共同的,特别是作为未来高级人才的大学生,更渴望伴随知识才干的增长,塑造自己完善的形象,通过全面地发展自己达到力所能及的人生高度。然而,高雅和潇洒的追求,离不开彬彬的礼仪,因为礼仪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当代大学生还由于处在社会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受到不尽如人意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空缺或不足,造成了众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礼仪常识的现状。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不知该怎样与人打招呼,与人握手,即使见到老师亦手足无措,更有逃避视线、低头而过或视为路人、昂首步去的。而以粗俗浅薄为潇洒,不讲礼仪为直爽的,虽不说比比皆是,却也大有人在。这种状况更急切地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礼仪修养,培养自己的精神素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

最后,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以往道德教育的不足是道德教育基点偏高,没有准确具体的道德教育基点,进而缺少从低到高的内在层次性和从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逻辑性来环绕道德教育的目标,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确定一个恰当的道德教育基点是必要的,而这个道德教育基点就是礼仪。因为德、礼是相济相融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我们知道.道德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一般地说,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作用于人与社会的包含有行为规范要求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总和。礼仪则是作为反映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而出现和存在的,是道德的具体形式。道德概念的广泛抽象性正是由于礼仪才变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就是说,只有道德与礼仪相联系,道德才具体化,不仅可以为人们所意识,而且能够为人们所践行。正由于礼仪是道德向人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人们为人处世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评判人们行为善恶所依从的最基本的根据,因此道德教育就应以礼仪为基点。先把人们培养成一个认知观念正确、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才能顺利地实施高层次的道德教育。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也是如此。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意识,只是由于以往道德教育的不足,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多没有养成应有的道德习惯。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使道德具体化,把礼仪教育作为基点,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更多的实践,通过礼仪这种外在形式去传递道德的价值,由初始的形似而逐步达到生成后内心拥有的真诚流露。唯有如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系通化师院教务处长、副教授(通化134002)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基点礼仪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