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

2002-04-29 01:40余慧娟赖配根
人民教育 2002年8期
关键词:机械专家新课程

余慧娟 赖配根

本期座谈专家:

刘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

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记者:在新课程实验中,有些人把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自主、合作、探究,认为没有它们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对此,我们该如何认识?

专家: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有继承。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现在和以后也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记者:接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

专家: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在中小学课程中,有许多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

记者:那么,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点到底在什么地方?

专家:这就是接受学习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它的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意味着,接受学习有其强调接受和掌握的被动的一面。长期地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对学生来说,长时间的,持续6年、9年甚至12年的学校生活,如果主要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方式学习的话,就不可能指望他们走向成年后,能够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和充满自信,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正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即使是采用接受學习方式,也要尽力把这样的学习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新课程就是要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学习方式,并加以极大地丰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较,更为丰满,充满活力。

记者:如此说来,教师就面临对新旧学习方式的把握问题。

专家:对,这需要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每门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许多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负号“-”怎么写,你可以让学生先做一道题:3减5等于多少,结果如何表示?学生可能会用各种符号来表达,但是你最后还是要告诉他,我们约定俗成,这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如果你不这样写,你就不能与别人进行交流。

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使运用原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也不要像原来那样那么消极、那么机械,不要做过量的机械训练,尽量减少它的负面影响,避免挫伤、损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是要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这种状态的出现,意味着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校文化的生根。

每门课程都有一些关键知识,核心概念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

猜你喜欢
机械专家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调试机械臂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单机械
请叫我专家
按摩机械臂
专家面对面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