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治不了股市 汇源处置“德隆遗产”

2004-11-10 02:02
中国企业家 2004年10期
关键词:德隆无为而治汇源

“无为而治”治不了股市

杜 亮

史美伦的卸任本是意料中事——2003年初圈内便有此传闻。9月9日,即国务院宣布免去史证监会副主席职务的消息公布的四天前,沪市坚守了5年的大底——1300点终被击穿,为史的离去涂上了一笔悲壮的油彩。

此刻,现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许正盘算着如何在未来新的工作岗位上,重写他的“政绩”。以股指论——这是投资者评判证监会官员最直接的标准,尚的“政绩”比之前任主席周小川又创新低。2005年1月初,周小川商就央行行长之初,沪指曾创下1320点的低位。1300点以上、还是1300点以下的股市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也不足以区分两任主席能力的高卞。不过,有一点差别,圈中人看的很真切,那就是,周在任上以“大刀阔斧”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的继任者则给外界留下了“无为而治”的印象。因为“无为而治”,尚亦饱受指摘。

应该承认,“周(小川)史(美伦)时代”治理股市的政策选择一针对上市公司行为普遍不规范进行的严厉监管和针对股权分裂、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而实施全流通抓住了中国股市良性化发展的两大要害。问题是,中国的股市只认“利空”和“利好”,全流通改革和严厉监管这两个激进的政策显然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空”,于是股指阴跌不止,从2001年6月1 4日开始转入长达三年多的漫漫熊市。在弱市中继任的尚福林除了回避要害问题,选择“无为而治”或者说“发展优先于规范”,似平也别无他法。

但“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能解决股市的真问题,所以亦无从根本上扭转股市的衰势。今年初,基金经理们好不容易攒足力气,发动了一个“蓝筹攻势”,加上“国9条”的支持配合,一个股市太好局面俨然形成。可不久即遭遇宏观调控,投资者便惊慌失措,任由股市凋零下去。于是,“救市”呼声又起,“利好”接着频频出台,真问题的解决再被搁置,股市又进入另外一个没有实质性改变的循环。

周小川时代的股市与尚福林时代的股市虽无本质不同,但是周给尚还有尚的未来继任者还是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产”——在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下,中国股市上机构的力量空前壮大——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上,这肯定是好事。不过,这份”遗产”现在看来有点烫手。对于弱市中的损失,中小股民输得起,而机构们却是输不起。因为它的背后隐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是整个国家所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在消弭金融风险和根治股市之病之间求得平衡,乃是摆在尚的继任者前面的一个需要更高超技巧的难题。当然这不是一个推动股市上涨所能解决的。

汇源处置“德隆遗产”

周 一

走出德隆阴影的汇源正努力重新找回自己

2003年8月汇源与德隆脱离不久,《中国企业家》撰文《汇源:后德隆时代难题》即指出“汇源面临对德隆时代扩张战略的调整”,“德隆时代为汇源留下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后来证实,一脱离德隆,汇源延续两年的疯狂扩张战略即迅速转入收缩。尽管对外称,“汇源一切照常进行,根本不存在任何调整”,但2003年年中(2003年5月份与德隆分手)汇源停止了一切新的圈点布局项目,全面收缩并开始深刻反省其故往的销售策略。

据《中国企业家》粗略估计,从2001年初到2002年底汇源集团在扩张方面长期投资总额约40亿左右。这些项目大部分已完成一期、二期投资,正面临后续投资。尽管朱新礼否认汇源面临“财务压力”,但2004年初从汇源内部即传出“汇源有意借壳上市”的消息。看起来汇源方面似乎无意等待漫长的IPO过程,希望以“借壳”方式迅速杀入资本市场,以缓解目前的财务重负。

据说上市可能在明年完成。此前的财务压力,也在催促汇源寻找新的投资人。“德隆时代”持续“人手笔扩张”,使汇源已基本达成整体产业布局。在与下一个投资人谈判时,早已不复是当年的汇源,其具备了令投资人垂涎的诸多要素,这远远加大了朱新礼的筹码。

德隆留给汇源的“遗产”不止于此,德隆曾控股汇源的历史给了朱新礼一种明确的启发,那就是不要将控股权轻易出让。2001年3月为了获得德隆投资,朱不惜出让51%股权,将汇源的控制权一举交子德隆。但在随后两年的合作中,朱始终牢牢控制着汇源的发展,令德隆颇为无奈。两年之后经朱新礼安排,由汇源控股55%的湖北威陵最终接手德隆持有的51%股权。终于更新拥有了汇源的控制权,朱新礼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据朱新礼透露,目前汇源的股东结构包括个人(朱新礼家族)、地方政府以及外资。新的引进投资人计划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而新投资者控股的可能性应该不复存在。

除此之外,“德隆时代”造就了汇源强大的OEM能力,而现在不甘于此的朱新礼正催促汇源向更具市场影响力和赢利能力的品牌商转型。

此前除“汇源果汁”外,汇源几乎没有其他有影响力品牌出现。90年代末期盛行的汇源果汁到现在市场份额正大幅萎缩,据业内估计,来自OEM的收入近几年来成为汇源营收的主体。和君创业分析师程绍珊认为,“饮料就像时装,只有不断推出新的品牌,才可能成为领导厂商,并获取高额品牌利润。”而这恰恰是这个老牌厂商最大的难题。

2004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汇源集团推出的“他+她”功能型饮料,据说在央视打出广告的第一周就创下了近3亿元的订单,估计今年有望突破单一品牌超越10亿销售的门槛,在汇源过去11年历史上,这是一个单品的奇迹。

但是严格说来“他+她”并非汇源的原创,据他+她饮品有限公司总裁周子琰对外透露,“他+她”饮料由“他+她饮品有限公司”创意,早期汇源仅只是“他+她”的OEM厂商,基于对其市场潜力的准确判断,朱新礼控股收购了“他+她饮品有限公司”。

在饮料界,乐百氏长于品牌创意,而娃哈哈赢在跟进。强大的营销优势使娃哈哈始终能从跟进策略中获利。相比之下,这两项却都非汇源所长。尽管在2004年汇源能和娃哈哈、乐百氏三分天下,甚至居于前列,但对于汇源来说,这多少有点“意外”。

下一步,在饮品的推陈出新、品牌创意、概念谛造方面,汇源能否补足这一短板,并延续2004年的“意外”,朱新礼面临挑战。

收购的“他+她饮品有限公司”能否在未来担当汇源的创意中心,或者汇源内部能否产生高水准的创意团队,求变中,汇源不可避免要重新架构其旧有的人事、管理、职能等结构,朱新礼如何化解这中间的多重震荡?不久前,汇源即传出汇源原负责投资的副总纪文、原PET总经理房东生和原乳业总经理张剑秋相继离职的消息。

猜你喜欢
德隆无为而治汇源
黯然退市汇源果汁前路迷茫
恐遭退市,汇源果汁难过“年关”
拉玛德隆买“丑羊”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感谢那个虫子
朱新礼:我不害怕折腾
汇源不破不立:三分天下待考验
“德隆”有话要说
德隆是否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