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视野

2005-02-17 06:46
新财经 2005年2期
关键词:人民币经济

这是中国的世纪

英国《泰晤士报》 2005年1月3日

18世纪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工业、政治和帝国的发展影响了整个世界。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不仅取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胜利,而且开发出了几乎所有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电视、喷气式飞机和互联网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改变了世界。现在,我们都自然而然的认为,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美国时代。但是,已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我想引用一下经济学者们所熟悉的边缘理论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由边缘交易所决定的:额外的那个苹果将决定所有苹果的价格,如果缺少一个苹果,那么所有苹果的价格都将上涨;如果剩余一个苹果,那么所有苹果的价格都将下降。毫无疑问,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并且有着最强大的防务技术,但是,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作为一个生产者、出口者和进口者,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改变着全球的边缘供需。假期里,我研读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2005年世界经济的预测,同时,我也在电视上听到了许多类似的预言。我惊讶地发现,各个电视频道、节目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惊人地一致。美元的前景如何?取决于中国。欧元的前景如何?取决于中国。石油的价格如何?取决于中国。工业品的价格如何?取决于中国。此外,国际股市、世界贸易、世界经济增长等等,其发展的前景都取决于中国。当然,在所有这些例子当中,关于前景的预测都不是根据中国经济的绝对总量做出的,因为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远比美国要小得多。但是预测者们都相信中国带来的边缘效应却是决定性的。

近来,我发现的许多数字都令人出乎意料。近两年日本对华出口的增长占到其增长总量的80%;就全球来看,中国和美国共同拥有世界贸易增长量的半壁江山。这使美国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当然发动机。相比之下,欧洲则是一辆悲惨的牛车。而且,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美国的两倍。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将给中国的纺织和服装生产业提供良好的机遇。它们目前占有美国市场17%的份额,占有欧洲市场18%的份额,将来,这一份额将有望分别增长到50%和30%。现在,我们已经大量购买中国的玩具,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人人都穿上中国的衣服。

但是,中国不会满足于仅仅生产低端或者中端科技产品。正如联想公司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所表明的那样,中国在高科技方面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有一套致力于培养21世纪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除了少数顶尖大学,中国的科技教育在其发展速度上已经超越英国。

中国不仅在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进口方面也规模巨大。现在中国大量的从其他亚洲国家进口石油、原材料和其他各种货物,对日本等周边亚洲国家而言,中国是一个纯粹的进口者。此外,日本通过对中国进行投资,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良多。目前,中国贸易的巨大顺差来自美国,而且,对欧洲贸易的顺差也有望增加。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那将是一场关于中国发展的庆典,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国际意义上的。当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忘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仅仅开始于1978年。

目前,仍然有近60%的中国人口在土地上劳作,收入微薄,生产力低下。然而,这也提供了巨大人力资源。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可能还有25年的高速增长。在中国经济达到成熟以前,它将数倍于现在的经济总量。

我的乐观估计不仅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尽管那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而且还来自于中国已经懂得自由贸易(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以及与贸易伙伴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直接的物质和金融援助,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最大援助国之一。中国经济的成熟同时也伴随着政治的成熟,而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好保证。

作者:威廉·李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系《泰晤士报》前任总编辑、英国广播公司理事会理事和英国艺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走向长期硬着陆

新加坡《商业时报》 1月14日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放缓、工业产量和通货膨胀的降低使许多人确信中国已经实现了软着陆,或者将在今年实现软着陆。但是,怀有这种观念的人恐怕忽略了中国进一步的政策行动。当中国的通货膨胀只有2.8%,远远低于5%的警戒线时,中国为什么要提高存贷利率或者允许它的货币升值?因而,这一推理的错误之处就在于认为,当中国经济开始着陆时,如果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硬着陆,那么就必然是软着陆。

实际情况将如何呢?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的莫里斯·戈尔茨坦和尼古拉斯·拉迪认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硬着陆,着陆的速度十分缓慢,着陆需要的时间也如此之长,因而,从外表看起来酷似软着陆。

摩根斯坦利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如果把能源消耗、房地产投资和贸易数字考虑在内,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快于2003年,因而,中国也就仍然面临着一年前所面临着的那些挑战。对中国而言,仅仅通过比去年10月份更大幅度的提高利率来限制投资过热将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将进一步导致投机资金的流入。

如果中国政府不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那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将是唯一一个能够使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人,他可以通过提高美国的利率来吸引热钱离开中国。但是把希望寄托在格林斯潘的仁慈上,对中国而言恐怕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因为,中国去年96亿美元热钱的涌入和美国将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几乎翻番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到2005年底,3.5%的联邦利率(一个取中间值的估计)将不足以将热钱吸引出中国。恐怕只有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上海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被海外投资者炒得天高,它清楚地说明,对中国而言过度投资是多么严重,而中国的货币体系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又是多么妥协。研究表明,一套80平方米房子的价格是上海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7.5倍,而这一比例在英国是10.3,在美国是6.4。瑞士信贷集团的那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外汇政策的调整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象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把自己调整货币政策的权力拱手让给美联邦。

作者:安迪·姆克吉(Andy Mukherjee),系《布隆博格》专栏作家。

人民币升值无助于美国

《纽约时报》 2005年1月14日

布什政府和许多经济界人士都力图推动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他们希望中国公民能够停止购买美元,并且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控制货币的价值。但是许多业内的中国人士却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并非是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之道,因为认为中国的消费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人民币的升值不仅不会缩小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相反,还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一赤字。

目前,中国在出口方面的巨大竞争力远不是中国工人的低工资所能说明的。在象休斯顿这样的美国城市,租用同样的厂房比在中国杭州要高三倍,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懂得如何以比西方国家更低廉的价格来建造厂房和生产制造机械。

允许人民升值可能意味着,西方的许多象波音这样的出口厂家能够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货物,但是在另一方面,象沃尔玛这样的进口者却不得不为从中国购买的玩具、衣服之类的商品支付更多的货币。当然,沃尔玛和其他的进口厂家可以寻找其他的进货渠道,用其他国家来代替中国,甚至就在美国本土寻找生产厂家。但是许多工业界的人士指出中国的竞争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今年中国在可能的限度内将人民币最大幅度的升值(可能是10%),也不会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出现明显改观。相反,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价格会迅速提升,在数月或者数年内这一赤字还很可能进一步加大。

一个更加强劲的人民币将有利于加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因为美国的货物对中国人而言将变得相对便宜。但是由于目前美国购买的中国货物是中国购买美国货物的5倍,所以,对美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孩之宝玩具公司(Hasbro)的主席艾仑认为,人民币在今年春天升值3%到5%是很可能的,但是这一升值幅度远不足以打动玩具生产商将工厂移出中国,移到越南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工人和经营人员的素质和敬业精神远非这些国家所能比拟。

进一步讲,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25%,实际上也很少有人存有这样的期望,中国的玩具也仍然会大量出口。这一升值也许会迫使某些厂家将那些体积庞大的玩具移到更靠近美国的加勒比国家生产以节省运费。但是,那也绝对不会风行,因为工厂的搬移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为的事情,总要费些周折。

作者:基思·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

猜你喜欢
人民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人民币中的小发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