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散文)

2006-01-26 03:35
飞天 2006年7期
关键词:都市人树丛小孙子

阿 珠

仲秋时节的一个晚上,正在书房伏案写作业的小孙子,突然跑来向我发问,爷爷,什么是“月光如水”?这猛然的一问,倒把我给难住了,一时竟也答不出来。小孙子狡黠地偷着笑了笑,那颇有点得意的目光,好像在说,你当爷爷的,也有不会的时候呀!他悻悻地返回了书房。我有点不安地跟了过去,想看看他的语文书上,这个成语是怎么出现的,尔后再答疑于他。

原来语文书里“积累应用”的练习中,列有四个描写月亮的成语,玉兔东升、月光如水、明月高悬、众星拱月。对其中另外三个,小孙子都能很直观地理解,惟独对“月光如水”很是疑惑。月光是怎么和水相比拟的呢?对这个问题,我也一时很难确切地回答出来,只是简略地敷衍着说,因为月光是柔和的,冰凉的和五色的,它与水有着相近的品性,所以古人常在诗歌中,以水来比喻月光,于是就有了这个成语。

听了我的解释,小孙子依然带着一头的雾水,坐在那儿发愣。

为了消除他的疑虑,我拉着小孙子,一同到屋子外面来看月亮。让他感受一下“月光如水”的情景。

然而,我大错特错了。天空倒是有一轮明月,它很委屈地挂在对面两幢高大建筑物间留下的一绺天幕上。月亮如水一般的月光之美,一点儿也没有了。附近街市上的商业灯光、打在标志建筑物上的造型灯光、“不夜城”的美景灯光,所有不谐调的五光十色充满了整个市区的夜空。浮躁繁忙的城市,没有为月光留下一丝可以落地的缝隙,哪里还能再感受到如水的月光呢?这景象,使我们祖孙两人失望极了。

现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丢失了很多很多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机缘。城市里的人,再也体会不到,月光如水一般的诗境了。与大自然的隔绝,是都市人的最大的缺憾,这缺憾,使我突地对周围喧嚣的噪声、对光怪陆离的灯光,感到无比的厌恶。我多么想再回到山村乡野里去,重新体味那如水的月光。那月光,曾给少年时代的我无穷无尽的欢乐。

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我有着与现在的孙子相同的年岁。那时,我生长在渭河上游的一个河川里,我的家是典型的庄稼汉之家。当时我已经是乡里高小的学生,可以记得许多事了。月亮和月光,是我那时最美好的也是最多的记忆。

月光是柔和的,犹如透明的水雾,笼罩着整个山川,给夜晚的乡村投下明亮。那时的庄稼院里,连个油灯都舍不得点,一到夜里,黑黝黝的一片,很是让人感到压抑。有月亮的晚上,情况就不同了,月光总会带给人们格外的快活。溶溶的月光落入院子,柔和的明亮,就会滋润着大人和小孩子们的心田。一种安详的快乐,会滋长在每个人的心里。院外的山岭,看上去不再是黑压压的了,它们在朦胧中,透出一些清晰的轮廓,那山岭比白天看上去,又多了一层神秘。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会聚集在场院里,大人们一边吧哒着旱烟锅子,一边在月光下说古道今。孩子们总要围拢来,听个痛快。我的很多故事和历史知识,都是在月光里听来的。那时节,我常常会想到一个问题: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月亮,那人们可怎么活得下去呢?

月光是有灵性的,恰似天外飘洒的智慧之光,滋润着莘莘学子们渴望成才的心田。自古以来,月光成就了多少美丽的诗作,打开唐诗宋词,随处都可以读到关于月亮和月光的佳句。古人对月亮和月光的吟唱赞美,真是太多了。上中学的时候,县城里的灯光是昏暗的,用电灯照明是一种奢侈消费,我和我的同学,晚上都是在墨水瓶做成的油灯下做功课的。有月亮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整座县城,学校的操场上,会是一片明亮。这样的夜晚,如果在周末,我常常会约请几位相好的同学,在操场上席地而坐,举行一次“月光沙龙”。虽无茶,无咖啡,没有吃食,却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我们会像古人一样,对着月亮,有着说不完的赞美与畅想。那时,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国家的未来和个人的理想与心愿。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审视我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尽管每个人都有过坎坷与曲折,但中学时代,我们在月光里所许下的心愿,一个个还是颇有成就地实现了。

月光是隐秘的,宛若一张朦胧的丝网,它会帮你淡出你所希望隐匿的人和物。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同学乙君,不再参加我们的“月光沙龙”了。每当这时,他总是设法躲开我们,去秘密地会晤一个高二年级的女同学。五十年代的中学,纪律是很严格的,男生与女生之间,是不允许有亲密往来的。乙君只好借着月光,来隐藏他与她的秘密约会。月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构成的光栅,衍射出一组组若明若暗的光束,像一张张幕布,垂在树丛间。乙君和他的女友便在树丛的幽静中相会,他们能清晰地看到树丛外面,月光下的一切人和物,外边的人却看不到树丛里“蓝桥相会”的一丝一毫,乙君在月光掩蔽下的“偷情”,总是安然无恙的。

月光是情思的,好似一道道连续不断的电波,在宇宙中,为亲人、情人、朋友、同志间传递着两地的思念,搭起相思的平台。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出了月光下多少分别的亲人间深沉的情思。我在上大三的时候,与中学时期的一位女同学建立了恋爱关系。那时,我在哈尔滨上大学,她已经大专毕业,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乡间中学任教。彼此相距六千多里,一封书信从发出到对方收到,历时大约要十天左右。她的来信,几乎都是在有月光的夜晚写成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着月下对我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我呢,总会在教学大楼前的广场,凝视着皓月默读她的来信,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同样也在月光下想念着我的她。那时,我的脑子里常常会闪出“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美诗句来,翩翩地把这一气壮山河的胸怀与月下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月光犹如一泓静谧的水面,隐含着说不尽的神秘与美妙。可惜啊!现代的都市人,是怎么也体验不到这样的神秘与美妙了,都市人与大自然隔绝得太远太久了。感慨之后,我利用暑假带着小孙子到甘南草原上住了些时日,让孩子尽情地领略一番如水的月光之美。

责任编辑 鲁 东

猜你喜欢
都市人树丛小孙子
重叠
《粉红树丛》等
Kiss and Ride
爱自己 你做到了吗
蝴蝶(8)
里外都干净了
论施蛰存笔下的都市人形象
教老师
手机
临水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