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动作

2006-02-22 03:38郦锡文
银行家 2006年2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上市利率

郦锡文

2006年是我国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已经绘制了“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也给金融业和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建议》在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下提出了10项要求,其中的每一项都与银行业改革发展有关。具体到2006年来说,预计银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进展。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将进一步加快并初见成效

在建行、交行成功上市的基础上,如没有特别事件发生,预计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也将分别于2006年上半年或下半年完成上市的工作。虽然银行上市并不是银行改革的终结,但它毕竟完成了“剥离—重组—引资—上市”这一脱胎换骨的全过程,今后就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与中外商业银行同台比舞。这个竞争的过程绝对不会比争取上市轻松,因为如果经营业绩得不到明显提高,资产质量得不到巩固和改善,银行市值得不到合理增加,给股东和投资者的利润回报达不到市场公认水准等,已经改制上市所获得的一些进步和成果也可能得而复失。因此,对建行、交行、中行、工行等国内领先的大银行来说,也许真正的较量要看2006年的成绩单。而且,他们不仅要与国内银行竞争,也要与外资银行竞争,这对改制后的几家银行的董事会、高管层、全体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保持领先,谁能后来居上,谁能扩大市值,谁能提高回报,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测,只能拭目以待。由于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后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还有农业银行的改革方案尚未确定。预计对农行改制悬而未决的问题,在2006年内也将尘埃落定。但鉴于农行的情况较其他三大行更为复杂、困难和棘手,国家按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行一策”的思路,可能需要对农行采取不同于工行、中行、建行的改制方法。如果农行的股份制改造最终获得成功,其他中小商业银行改制、上市问题或许更能找到应对之策或步子会迈得更快,中国银行业则将在股份制改革这一历史性的蜕变中全面改观。

信贷资产质量将继续有所改善但困难依然不少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国家对银行业提出的总体要求具体明确为“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这“一个完善、一个加强、三个提高”,都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点是提高资产质量,因为资产质量不高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以已经完成改制的三大银行来看,通过国家对其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巨额剥离、核销后,截至2005年上半年,建行的不良贷款率3.91%,中行、工行都在4.5%左右,但他们同时还有占全部贷款15%左右的“关注类”贷款。根据历史情况分析,由“关注”贷款恶变为“次级”等不良贷款的比例往往大于其善变为“正常”贷款的比例,所以,这三大银行要保持住目前的不良贷款比率也是很不容易的。从建行、中行在改制后的最近一年多时间里不良贷款率降低缓慢,不良贷款绝对额还有所增加的情况看,后续几年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绝不能对信贷资产质量掉以轻心,在资本总额增加、资本充足率提高后,仍要努力防止因追求股票市值的“即期最大化”而放松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要以比改制上市前更为科学、审慎、严格的信贷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去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和应对企业、个人融资需求。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在风险、内控、合规管理上控制不足、监管不力。因此,商业银行决不能自我降低标准,仍应大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这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如果有所松懈和动摇,就可能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同时,商业银行也只有把资产质量真正提高了,其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才有可能和意义。所以,对“一个完善、一个加强和三个提高”必须全面理解和全方位落实,提高资产质量是其中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商业银行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坚持不懈并真正有所作为。

综合经营(混业服务)试点将有所突破和推进

2006年由于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外资金融企业进入我国金融领域的地域、业务、机构限制等将进一步放宽和调整,外资银行即将获得国民待遇。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的大中城市、在中资银行的高中端优质客户、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定价能力、新业务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跨业务范围的综合经营(混业服务)能力方面,外资银行的竞争触角会伸得更快、更长、更有力。有专家分析,预计未来三年,外资银行在华利润将大幅度上升,其在华收入将以每年逾1倍的速度递增。笔者认为,在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国家有必要适当放宽对中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如已经完成改制并在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混业服务)试点。目前,国家已经批准工行、建行、交行开办了基金业务,三大银行系基金开始走上前台,其他银行办理基金公司预计在2006年也会提上议程;开行、建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破壳面世,2006年范围和数额会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国家能否在商业银行办理保险、证券等业务范围上也有所松绑呢?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期待也有实现可能的。当然这种开放非银行业务和混业服务的前提是要有效防范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

主动适应利率汇率的变化

基于2005年中国小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已经有了弹性或者说打开了一个口子,以及美联储自2004年以来连续13次小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已达4.25%)的影响。可以预期,2006年我国的利率和汇率还会有新的变化。在利率、汇率管理方面,预计受国内外市场主导的成份会继续增加,但我国也不会放松更不会放弃政府的主权管理引导作用。因此,国内商业银行既要增加对利率、汇率的敏感性,也要增加对利率、汇率可能进一步调整的主动适应性。特别是以外汇注资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需要建立专门管理外汇资本金的营运机构,并运用多种掉期保值工具,力求实现外汇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尽最大努力减轻人民币可能进一步升值对注册资本形成的不利影响。在利率管理和操作上,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已经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予以放宽,预计2006年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上会有新举措和新目标,其中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力度可能会大大增加。如何既要扩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支持,又要防止中小企业普遍信用意识淡漠,因信用风险加大而产生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对国内商业银行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和管理考验。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放款,把富裕资金释放出去的有效出路就在于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成本(即提高贷款利率),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水平(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比例),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都亟待增强。

上市商业银行对市值最大化的追求和竞争将进一步鲜明和执着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增多,以前形成的国内银行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独领风骚的格局将不复存在而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可能大行其道。建、交、中、工等银行已经改制上市或即将上市,尽管他们仍由国家控股,但上市公司追求市值最大化的法则将成为这几大银行的不二法则。就上市商业银行而言,今后就不能再按原国有、原股份、原地方的“出生证”的标准分类,而是将上市银行放到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一展身手。一家银行是否越办本钱越多,市值越大,越办越赚钱,越办越值钱,不但股票价值高,而且受投资者青睐,这才是上市成功的最终检验标准。可以预期,从2006年起,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不仅要和国内的同行比,而且要和同一上市地的外资银行比,还要逐步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比,尽管他们现在的竞争力还不够,但决不会自动退缩和自我认输。当然同台比较的内容很多,但股票市值大小、单股盈利水平多大、对股东(投资者)的回报是否充分、发展势头是否持续稳健等等,都将是投资者特别关注的,也是银行决策层、高管层要精心策划、孜孜以求的,当然也更是上市银行的广大员工满心期待的。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上市利率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不良率农行最高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