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化妆

2006-07-24 23:37
艺海 2006年2期
关键词:头套花鼓戏头饰

雷 敏

戏曲化妆以演员为对象、剧本为依据而塑造人物。戏曲化妆可分为:

绘画式化妆:戏曲化妆色彩较为单调、干净,有很强的装饰性或工艺美术造型的特点,特别是花脸化妆,运用象征和漫画化的手段,只以黑、白、红三色就可刻画剧中人物的形貌特征。青衣、闺门旦贴水片、包大头,几斤重的水钻头面戴在头上,极具装饰、工艺美术感。男、女青年妆面则在非常浅白的底色上夸张地用大红色作腮红、眼红,再虚出淡红色的鼻梁,以纯黑勾画眉眼,纯红画出嘴唇,以较强的色彩对比烘托妆面的艳丽,使之光彩照人。这是古装的特点。

现代戏曲人物的化妆,越来越接近生活,对底色的用色的讲究,并按照绘画造型的基本原理,注重明暗色套用、修型。运用线条、色彩在演员的脸上,根据生理规律进行绘画来勾勒演员的外貌,使面部表情更生动、更富立体感。由于色彩的丰富,硬笔、软笔的交替使用,使戏曲化妆趋于装饰化、唯美化、绘画化。

立体塑型式化妆:立体塑型式化妆是指用可塑物及毛发制品来塑造具有实在体积的局部形象,并能大幅度地改变演员面部形象和头型。

古装戏中的太太、小姐、丫环等,除包大头外,都离不开发式。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排演《刘海戏金蟾》,采用棉花、塑片、黑平绒布做成了漂亮的高挽发结(头饰),取代了沿袭几十年的陈旧、零碎、繁杂的用乱碎头发做成的小发团,解决了旧头饰缺乏层次和透视感的问题,演员的舞台形象焕然一新。从此,开始了湖南戏曲化妆最初的发式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更新、进步。

现在的《刘海戏金蟾》剧头饰更是利用象形手法用海绵、元丝、黑绒做成发垫、发型为一体的高结头饰。以各色羽毛、彩珠做成与服装颜色相匹配的狐狸脸。演员脑后的散发已用一条精美的羽毛狐尾替代。

花鼓戏《喜脉案》重排时,不再使用拍电视后遗留的旧头饰,重新设计、制作了全剧人物的发式,为皇后、公主、胡涂氏、梦萍及宫女的舞台形象增添了非凡的魅力,体现了皇宫人物的大气、高贵、洒脱,为公主、梦萍及宫女设计、制作的大辫子显得干净、清爽,也为其它戏的套用带来了方便。

在移植剧目《红豆缘》中,又利用新型材料(可塑物是制鞋用的)尝试去除发垫,先做一种碗型的盔壳,再把发型做在碗型的盔壳上,演出时只需一根稍长的杆针、2-3枚发夹,头饰就戴得稳稳当当,非常漂亮,更能完美地体现小家碧玉的形象。

笔者从事化妆工作近三十年,为众多人物设计、制作头套、胡套、发片,如《省长与流浪女》中省长的头套,《扬三姐告状》中高瘸子,《三闹龙门阵》中骆善人的秃顶齐肩发套,《生肖坳》中沙滩龙、银环蛇、瞎眼鸡分别为男青年发套、齐胸长发、齐耳短发头套,湘剧《马陵道》、《子血》、《孽梦》的所有发套、胡套,花鼓戏《刽子手传奇》、《送表妹》的戏曲片中头套、胡套,不胜枚举。但对《求诀》和《老表轶事》的砌末创制感受尤为深刻。《求诀》中大师、瘦子、胖子是卡通式滑稽人物。经过导演提示,我为大师设制了秃顶黑色拖发、浅蓝色大胡子以体现大师诡秘、故作学问高深的仪态。在制作上发明了用橡皮取代头皮、把橡皮巧妙地结合在纱上、用钩织技术做出了一个能完全覆盖演员浓密黑发的秃顶拖发头套。为瘦子设制了全梳顶的高结头套,以恰到好处地体现人物的清瘦、高挑、懦弱、愚昧。让胖子剃光自己的头发,然后设制一片蘑菇式的发片粘贴于头顶,既夸张了他圆球式的脸,又显得憨态可掬,更加滑稽可爱。《求》剧获得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一等奖,96年全国电视戏剧小品比赛第三名,人物造型亦获高度赞誉。

花鼓戏《老表轶事》中文有章与《求诀》中瘦子是同一演员扮演,但我用毛发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老表轶事》叙述毛主席的表弟文有章得知毛主席当上了国家主席,经别人怂恿向毛主席要官当的故事。解放初期是弃旧迎新的年代,文有章又是小镇上代人写书信的人物,一般来说,他的造型应该是背头或稍长的自然发型。为了能在众多的平头、光头、西式头、自然头中得到凸现,笔者为其设制了清末民初男人刚剪长辫时的垂肩发,再配制上一小撮短寸胡须,以此来表现文有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又守旧清高、懦弱的性格,使文有章的舞台形象合理、可信、符合戏剧情境。

戏剧化妆既然是装饰性的工艺美术,那绘画式也好,立体塑型也好,都需要用心体会,动手去制作、去运用、去体现,才会有长进,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

猜你喜欢
头套花鼓戏头饰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激光内孔熔覆扁头套工艺操作改进研究
阻燃、隔热防护头套的研究开发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炫彩头饰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
粗轧机主传动扁头套寿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