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

2006-07-24 23:37
艺海 2006年2期
关键词:牧童欣赏课律动

李 盼

音乐欣赏课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学生兴趣欠浓,学生烦上课,教师怕上课的现象。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整个过程是以听为中心,从而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进行鉴赏;对作品中所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体味和想象。如果欣赏过程中只是一味让学生被动地听,那么教师无法知道谁听谁没有听,谁听得好,感受深,谁从头到尾都没有听进去。欣赏课成了流于形式的课,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有质有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的欣赏课呢?

一、兴趣是关键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兴趣,实际上就是要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音乐欣赏要把认识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达到乐教乐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欣赏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扩视野,感觉到欣赏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得到加强,这是关键。

对于教师来说,熟悉教材,充分地领会每节音乐欣赏课的题材,对乐曲分析透彻,把握乐曲的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听、思、视、动、议、创等程序,引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音乐知识。

二、情景模式

情景模式即用语言或挂图把学生的思想引入音乐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渴望了解知识感受音乐方面来。中小学阶段形象教学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欣赏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时,教师首先从语言上进行引导,介绍贺绍汀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牧童短笛》创作于1934年,那时美国音乐家齐尔品到中国征求中国风格的民歌,《牧童短笛》在这次“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音乐活动中获得了头等奖。于是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并在日本出版发行。他也经常演奏这首曲子。从此以后,外国音乐家有了中国的钢琴曲,外国人也能听到中国乐曲,《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后出示挂图,挂图画面所描绘的是一个吹着笛子倒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以及他那愉快的心情和悠然自得的样子。接着欣赏音乐,看音乐与画面是否有联系,如果有联系,复听音乐时学生会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挂图所描绘的画面丰富地联想起来。这时教师再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音乐是什么速度和节奏?这些速度和节奏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什么结构?听完以后有何感想?由于教师的介绍、画面的描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听完以后学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回答问题时会表现得更积极踊跃,也不会因听不懂音乐而茫然或者一问三不知。

三、多媒体运用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既直观又科学,教学效果好,其它学科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音乐虽然是听觉的艺术,但学生各方面都有局限,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单是以听为主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音乐运用多媒体使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既形象又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理解作品,加深印象。如果在欣赏乐曲时,放一些乐器演奏的片断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耳闻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有效地使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还会无意识记住一些乐曲。有的乐曲老师能亲自演奏,歌曲能亲自演唱则效果会更佳。我们的学生不仅喜欢追星也追老师,如果是他们敬佩老师,相应地也一定会喜欢听他的课,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四、参与模式

所谓参与模式即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让学生用演唱、演奏或其它活动方式(如舞蹈律动等)贯穿在欣赏过程中,参与音乐的方式有:

1、唱主题

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其相同之处,只有熟悉它、听懂它才会喜欢它,如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无论歌曲好听与否都愿意唱。社会上有的流行歌曲既无深刻的内容,也无优美的旋律感,他们一听到这些歌曲就会唱起来甚至动起来。相反,有一些优秀歌曲却无人问津,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唱。所以,只有会唱才会喜欢。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让学生哼唱主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主题是作品的中心,反复出现在歌曲中学生很容易熟悉主题,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参与。

2、体态律动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把学生的无意好动转为有意的律动。律动是一种体态的动作,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条件将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果学生的律动已经包含了节奏、速度和情感,学生的动作无论优美与否老师对他们的成绩都应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踊跃无拘无束地进行律动,也许今天他的动作不怎么美,明天将会变得美。对于那些不太守纪律的学生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守纪律的前提下,毫不拘束地把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体态表现出来。

3、谈听后感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能只听一些简单肤浅的东西,要求他们在听旋律、和声、速度、节拍、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同时要求谈谈听后感,给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说好说歹无关重要,因为欣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感觉,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再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要求不能太高或太完美,只要他们敢说敢讲。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老师的精心设计极为重要。老师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它方面的修养。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喜欢
牧童欣赏课律动
牧童学画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牧童
“三个经济”律动
寂寞的牧童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