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艺术品位

2006-11-21 11:48邬明音
教育探索 2006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高校图书馆艺术

邬明音

摘要: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应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特征,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发展趋势。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应立足于中国本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品位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艺术;传统艺术;艺术品位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58-02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内核的传统艺术历来是最为珍贵的历史财富,它历经了五千年的积淀,在表现学术期刊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天品牌战略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如何使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设计保持和发展民族化的发展趋向,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加深了解和认同,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教育课题。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只有坚持民族化的高校图书馆的设计思路,并且不断与先进文化相融合,才能在今天风格众多的国际图书馆界找到属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位置。高校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受众群,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艺术品位设计的教化育人作用也就更为突显了。

一、高校图书馆的艺术性特征

在时下,中国传统艺术与现实的审美文化发生了冲突,在艺术领域的高技术的视觉艺术信息的传播以及商业化的宣传模式,不但令整个中国社会为之震动,而且中国传统艺术也显出前所未有的困窘与被动。中国传统艺术以其经营位置、观照形式和对自然秩序的理解与模仿成为审美活动中必要的形式和元素。然而这种有五千年历史渊源的、经典的审美特征,却正在21世纪新一轮的审美浪潮中趋于淡化。美的和谐统一指导着艺术的与生活的审美经验,其焦点就在于一个空间与时间、理性和感性,即适应性和审美性的整体关系上。在当前高校师生的美学修养、审美趣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在提升整体文化结构的同时,注重对其艺术表现力的探索,使图书馆外在形式和内在科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一种整体美与和谐美。高校图书馆要想有吸引读者的魅力,就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会使读者感知、接受和认同它的风格定位。艺术特色是高校图书馆文化中的精髓和灵魂的体现,它要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自身的文化品格,同时又要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髓。高校图书馆的艺术性设计既应在探索中保持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又要在此基础上突破许多传统观念,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作为恒久的、不懈的追求。这不但需要对中国传统艺术推陈出新的远见卓识,更需要领导者的胆识和勇气,去坚持本民族的特色,创造一种打上中国烙印的品牌特色。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受众因其自身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对于第一时间的打动,要求的似乎更为苛刻。理性多于感性会令他们从更深层次上去解读图书馆的形象与立意,而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为依托的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设计,将成为该类型图书馆的首选。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原创设计的有效运用,是其设计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点。任何设计行为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托的,设计方案的付诸实施也是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显效的,这是由设计行为的社会性特征所决定的。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受众群往往是粗略划分的,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文化心理基础,针对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这就是所谓的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意识。

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图书馆以其特殊的、有较高知识结构的读者群而有别于公共图书馆,因此也更有优势在更高层次提升它的文化艺术品位。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设计是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物化的,因此,其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组合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高校图书馆的艺术化特色设计并非脱离学术内容的空想,也并非脱离目标受众的个人情感的寄托,设计的目标必须在社会中实现,并注入本民族历史和社会文明的内涵。高校图书馆的风格特色一旦形成,将对目标读者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订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众多的相关因素,以求得设计策略的正确与有效,以及有利于对读者产生良性的认知导向和心理导向。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关注,其设计的良性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受到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的充分重视。如今,国家对于美育相当关注,这是由美育在诸育中的独立地位及其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辅助成分决定的,也是由于美育一度不被重视的醒悟和它对于受教育者在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成为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基地。

三、高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感

高校图书馆因其特有的高素质的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似乎成了固守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阵营,然而它如今的尴尬却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中国传统艺术继承和发展下去,而不是摇曳于盲目追风与固守传统的彷徨境地,以致陷入一种既缺乏审美形式又没有特色的状态。而今天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闪烁的霓虹灯、林立的广告牌和美轮美奂的商品包装,都已经成为新世纪新的审美体验,从而对中国独有的传统美学的抽象性提出了挑战。在对高校图书馆的内在精神和风格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艺术捕捉现代的主题,令一本本充满了逻辑理性和人文思辨的图书和期刊生动感性起来,展现出一种精致的、深刻的、悠远的意蕴所带给我们的美。只有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真正办出高品位的图书馆;只有找到这个最佳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在图书馆界找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文化积淀和审美受众方面得到承认和赞赏。

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考虑,这种原创性的设计意识是获得更广阔的表现舞台的必要策略,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大量的超越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的商业宣传无差别地进入各个社会群体,使得各民族与社会中传统意识形态也受到严峻挑战。对于中国来说,历来所保持的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将成为最现实的挑战,而中国传统艺术将成为一把利剑,使中国居于不败之地,使西方的历史性文化危机不在中国重演。高校图书馆原创性构思和设计的实现,是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的关键,从国家角度讲,它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反映;从学校自身角度讲,它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文品位。

如今,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已表现出与世界其他图书馆接轨的意愿,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它的民族特色及其品牌含量。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灵魂的体现。高校图书馆要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自身文化品格,同时又能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髓。而个性品牌特征,首先体现在设计的个性化和整体的品牌价值内涵,寻找最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元素,并找到了连接世界的契合点,从更深的一个层次来体现高等院校所倡导的学术品格和文化抱负,表现出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体现高校图书馆的高品位,使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成功结合,从而产生具有中国现代感的全新的视觉感受。具有经典意义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命题在进入21世纪之前,以其审美内涵的丰富、隽永、含蓄为特征阐发过无数几近完美的审美形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余韵,无不以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深层境界及永远的形象魅力照耀着艺术的传统领地。

此外,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图书馆的设计中还表现出其传播功能、渗透功能、交流功能以及参与功能。它作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会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成果渗透到它稳定的读者群和潜在受众中去,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作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使中国传统艺术进入所有接受者的精神家园,以一颗关爱民族艺术的心参与传播,参与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发展出一种融传统与现代于其中、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的当代高校图书馆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仇恢.对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再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6):67-69.

[2]汤亚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契合[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6(2):1-3.

[3]孟陪元.儒学人文主义的特质[J].湖南社会科学,2004(1):32-35.

〔责任编辑:孙喜田〕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高校图书馆艺术
纸的艺术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探索黑龙江新媒体动画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之路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