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生涯的终身性

2006-11-21 11:48
教育探索 2006年10期

熊 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职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教师生涯具有终身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代的教师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把教育当做一种生活艺术,主动创新;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尊重生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教师生涯;终身性;提升自我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115-02

一、教师生涯具有终身性是时代对教师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期待的必然结果

1.是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习化社会”理念是由美国学者罗勃特·哈钦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正式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来。1995年欧盟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由此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更应感到学习的紧迫,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用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谁更能把握机会,迎接挑战,谁就能获得成功,谁就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强者,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则终将被淘汰。

2.是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说,“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未来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知识和人才的多少、民族素质的高低和创新能力强弱的竞争上。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兴教兴国的重任。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3.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与时俱进,越来越高,越来越富有科学性。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要常换常新,不能是老的旧的“一桶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使得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感觉对教师来说也许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

二、教师生涯具有终身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当代著名学者叶澜曾经这样分析: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的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未来,在我们的身边已能找到这样的教师,然而在未来的社会中,这将是一支值得人们敬佩和国家引为骄傲的、由千百万教师组成的大军[1]。这一席话很好地道出了我们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提升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把教育当做一种生活艺术,主动创新

与其他职业一样,教师的职业也有三个层次的境界: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幸福境界。第一个层次,教师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之路。他之所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是因为他害怕下岗,丢饭碗。第二个层次,教师把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因此,他努力工作仅仅是出于“践责”: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我就应该做教师应该做的事。第三个层次,教师把教育当做一种生活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此时,教育工作融进了他的生命,他不再有工作之苦、践责之累,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不是出于服从义务,而是为了表达生命,享受幸福[2]。

教师作为职业,它首先是谋生的手段,但是,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今天,绝大多数教师基本的生存需要已得到了满足,所以要不断提升职业境界。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他的这番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终身发展过程。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做艺术,就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否定。传统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是工具,学生是容器,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来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一堂课、一个学期把课上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教师视教育为艺术,教师就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根据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主观的改造,将自己的“力”加进教材,教育活动就成了主动的活动。这样教师就会主动去学习,去吸取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去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实现教育的创新。

2.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尊重生命

教师的职业独特性之一是其工作对象是人,“我们是和生命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3]3。学生是一个各方面都有待成长的生命个体,而这个成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教师,所以教师要珍惜学生的个体生命,把他们视为一块块独一无二的“珍宝”,用心地去塑造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价值,教师珍惜了它们,也就尊重了学生的生命与尊严。“每一个人在他或她身上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叫作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3]3。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是只见“人”而不见生命,这就是说,我们把学生当做一个抽象的人、静止的人对待,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4]。当今,知识不断更新,新事物、新信息不断涌现,学生吸取知识的量越来越大,教师孤陋寡闻、见少识浅就无法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一个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起码也得不断学习,捕捉变幻的信息,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教好学生,使学生这一块块“珍宝”放出奇异的光彩。

3.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5]。本体性知识(subjuct-matter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也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知识。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般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学与教的知识及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它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明显的经验性成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目前教师所普遍缺乏的,需要教师更多地从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和习得。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专业的实践尝试,还必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所学的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从而真正使教师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3]160,并且“你的知识你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爱好,就是你个性教育力量的源泉”[3]161。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时代的要求。

4.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科研能力

在教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科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这也是许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规范汉字和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方面”[6]。我国制定了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教师资格的一个构成要素就是教育教学能力。现在许多师范生从学校毕业后就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实际上,许多教学技能的获得还要从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去不断学习和积累。受过师范教育的教师,不可能全部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的教学技能。在美国,对教师任教资格每十年重新认定一次,由各州教育厅实施,一旦不合格,可以随时取消教师资格。因此,在美国,教师无终身职业,这就激励教师人人奋发向上,使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成了每一名美国教师自觉迫切的内在要求。借鉴他国的经验,在当今社会,我们也有必要建立“进了师范门,不一定是师范人”的机制,激励教师去不断提高教学的技能。

参考文献:

[1]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5.

[2]朱小蔓,等.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04-2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渠,王义高,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4][英]阿伦.布洛尔.西方人文注意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234.

[5]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

[6]李成学.教师的素质与形象[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216.

〔责任编辑:李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