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评语,教师要把握适度

2006-11-24 13:36邹彩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评语文章作文

现在学生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打击有余,激励不足”。教师该掌握怎样的尺度,才不至于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限制学生的发展呢?《发展性课程评价》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在写评语时,也应将目光放在“让学生有最大改进”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功与乐趣。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的一把标尺。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用好这一把标尺呢?针对传统作文评语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试提出“五度”,供大家商榷。

一、启发要有力度

“主题鲜明、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或是“中心不明确、层次混乱、语言枯燥”,这种传统的评语侧重理性说教,空洞浮泛,可谓“放之四海皆可”,教师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学生看后无从下手,因为评语缺乏指导性与启发性。学生面对这千篇一律的评语,如何能激起写作的欲望?浏览分数,弃置不顾,就是学生最惯用的方法。在一次题为《我相信——》的作文之后,我曾就学生对作文评语的态度在两个班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有半数学生不重视老师这样的评语。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大评语指导启发的力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其启发力度可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启发其作文亦做人

“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一条有价值的评语不仅仅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法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各种文体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少年时代的一位老师在评语中就特别注重引导启发,可谓是茅盾的第一个伯乐。如他在一篇《论陆静山蹈海事》的作文的评语是:“有血性语,有悲悼语,有期望语,表扬中兼寓惋惜,蹈海虽死,倘算泉下有知,当亦扬眉吐气耳。”这位老师的评语入理入情,我们不难看到老师对少年茅盾习作的赞赏和启发,他在表扬中期望学生再上进。

言为心声,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评语来搭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好现象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坏苗头要及时教育与制止。某女生因自己相貌平平,一无所长而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卑情绪,完全否定了自己,我就在评语里写道:“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你对自己没信心,谁还会对你有信心呢?”花季少女特别多愁善感,另一位女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朦胧的爱,我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完全明白你此刻的心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红苹果应该收获在成熟的秋季,我们不该过早地品尝青苹果的酸涩,对吗?”正所谓“教其作文,教其做人”。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与关心,从而端正认识上的偏差,找到人生正确的航标,明确以后发展的方向,树立起成长的信心。

启发要关注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因此,老师的评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学生作文不完美的地方,老师要循循善诱地加以指点,使学生看后有恍然大悟之感,有迫不及待去修改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语言通顺”或“语句不通”这类评语笼统空泛,不能解决问题,评语要能说出文章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帮学生查找病因,以便对症下药。

例一:遇到内容空洞的作文就可以下这样的评语:“我绝对赞成你的观点,再找一些事例充实文章的内容好吗?试试看。”“口说无凭嘛,举一个例子看看。”

例二:有时学生的论点在文章半路才提出,我就随文点拨:“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观点开门见山会清晰一点,能否改一下?”

例三:某生文章突兀结尾,我就旁批一句:“在结尾处回应观点,效果会更佳,试试看。”

例四:有个学生错字连篇,我就在尾批中写道:“以你在篮球场上的敏捷身手来对付这些错别字一定绰绰有余,加油!”不久,那位学生常冒出来的错别字就明显减少了。

老师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指出,语气尽量委婉些、亲切些,让学生明白老师是认真批阅我的文章的,从而根据老师的启发去修改文章。在“频改”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尝到修改文章的甜头,产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二、批改要有角度

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品味生活、反映生活的心理话。以文显志,透过习作可窥见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善于发现,察微见幽,批在关键处,改在点子上。批语不必巨细无遗、面面俱到,每次最好选准一两点下力气,做到重点突出。我是依据两个原则来确立评语的角度的:

以目标性原则为评语的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教师可根据所教教材制订每单元作文训练的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并以此作为一个评价角度。如中职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写作训练的目标是“借助想象表情达意”,某生在《给三千年后人类的一封信》中大谈三千年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就写下这样的评语:“想象可以大胆丰富,但也要科学合理。我们怎么能跟三千年后的人类谈三千年后的情况呢?”本学期第一篇作文《放弃与追求》目标是考察学生审题能力,有个学生全文只谈“放弃”,只字不谈“追求”,而且有4处地方表达不流畅,有6个错别字,如果不抓住重点批改,势必“满篇红”。我在批改时,按制订的目标,只从审题的角度写了两句总批:“如能在谈‘放弃的同时也写写‘追求,文章就符合题意了。”其余的毛病划出让学生自己思考修改。这样的评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以因材施教原则为评语的角度。

作文批语无定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篇不同的文章。学生作文复杂多样,即便是同样优秀的作文,它们在材料组织、语言表达、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写评语的时候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作文题、因学生对象、因每次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而写作不同的评语。切忌千人一腔,毫无新意。如某学生的文章堆砌了很多华丽的辞藻,但内容空洞,我就下评语:“文笔优美,但言之无物,主题不明,希望你能把事情写具体。”学生文章罗罗嗦嗦,不得要领,我就写:“如果你能长话短说,效果会更好。”对语言不通,表达不清的学生可写:“别着急,慢慢把心里话说出来,我相信你行!”对顺序不明的学生,可写:“老师也向往这个地方很久了,它一定很美,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告诉我吗?”学生作文有很强的思想性,老师可下评语:“你善于观察,勇于思考,见解精辟,使我不禁拍案叫绝!”学生看到这些富于启发性的评语,一定能文思泉涌,倍受激励。作文评语不求太长,贵在有角度、有针对性,简明有力。

三、感情要有浓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教师的评语作为连接师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说教而缺乏真情,如何能拉近师生之间心的距离?更谈不上“以情诱情,以情激情”。因此老师的评语也应该抒真情,写实感,用蘸满浓浓情意的笔端去抒写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抚慰、引导和启发。感情浓度体现在以下两点:

用平等体现情真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我们评改作文时应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行的位置上,把学生当成朋友,重视他们的思想,及时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在作文评语中要赞赏,用平等的态度去赞赏;要引导,用平等的态度去引导;要批评,用平等的态度去批评。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批语中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和宽厚,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对于思想价值取向有偏差、立意有偏颇的学生,我们更要把自己放在与他平等的地位上,像朋友一样与他交谈,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教育他、启发他。例如一位同学思想很偏激,看到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一些不良之风,就认定社会风气日渐败坏,人生没有安全感,在《我眼中的社会》的文章中反映了他的满腹牢骚。我就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耐心地教育他、启发他:“我们能因为公园里有垃圾箱就说公园不好,这些不好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垃圾、苍蝇、蚊子,我们能因为城市有它们而否认我们城市的美吗?不好的东西肯定存在,因为社会还不尽善尽美嘛,但我们应该看主流啊。我们生活不是还有鲜花、阳光、清泉,有团结友爱,也有廉洁奉公吗?”在评语中经过多次的交流,这个同学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次作文中他写道:“总看到打架、吸毒、违法乱纪,总觉得社会没有光明,其实,生活是有阳光的,不是有你这么关心学生的老师,周围有这么可爱的同学吗!”

以真挚体现情浓

推心置腹的评语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望。让我们由衷地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喝彩,一篇美文、一段佳话、一个好标题,哪怕只是一个形象的句子、一个用得生动的词语,这一丝一缕的光辉老师也千万不能放过,可以用符号、线条、图案来叫好、表扬,也可用眉批鼓励。如“妙!”“太棒了!”“排比气势如潮,好!”“情节平中见奇,耐人寻味!”“刻画传神,令人叫绝!”“诗情画意,令人向往!”用我们真诚的赞美,以示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真挚的语言还体现在语文教师要深入文章,和学生同喜乐,共哀怒,做学生的贴心人。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面对太多的压力,有太多的疑问与困惑,他们太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引导,我们就借助这得天独厚的机会去接近他们的心灵,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在作文中诉说了考电子证的辛酸,我就下评语“祝贺你们,天道酬勤啊,再接再厉!”学生在文章中记叙了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哺育成人,我真诚地写到:“为你有这样伟大的母亲而骄傲!请代我向你妈妈致意!”有个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计算机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作文《我最得意的一件事》中表现了无限的兴奋与自豪,我不失时机地在评语里写到:“恭喜你在计算机技能比赛中大获全胜,老师也为你感到骄傲!如能把这股拼劲投入到语文学习上,你定能获得双丰收。”相信我们真挚情浓的评语一定能叩击学生的心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四、激励要有坡度

每个学生,作为每篇文章的作者,他们都渴望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激励是学生向上的动力。因此,我们不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诸多挑剔,苛求完美,否则学生会有恐惧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认为,激励是写评语的总尺度。但这个激励应该有个坡度。就如山坡,有上坡,也有下坡,即在评语中既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总之一句:好话要多说;坏话要好说。

好话多说

就是让教者努力捕捉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小到开头结尾、过渡、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我们都要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如“题目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见解独到,论证精辟。” “比喻贴切生动,排比气势如潮。”即使是那些言语不通、缺胳膊少腿的差生作文,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找到激励的突破口。某生在《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文中思路混乱、条理不清、错字连篇,要按以前的方法我可能一扫而过,打个50分就算了。但这种做法只会导致他破罐子破摔,所以我努力寻找,发现他写奶奶过世后才懂得奶奶的可贵,感情很真实。我就下评语鼓励他:“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如果能抓住奶奶对你的关心、疼爱的事情集中写来,效果将倍增。”

坏话好说

学生天生就怕写作文吗?非也!据美国一位教育家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只是由于老师对作文过分挑剔,不是说这里不好,就是说那里不行,长期下来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要适当地指出,但“贬”得要中肯,坏话要好说,即用旁敲侧击法婉转地指出作文的毛病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用委婉的口气指出“你的字不如文章写得好”,用商量的口吻说“将‘看换成‘注视是不是更好?”“这段话太长了,多分几段好吗?”用亲切的笔调与他交流:“你给我们介绍了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我也想认识他,能把他的外貌描写的更具体吗?”“比赛虽然失败了,但你的作文写得很成功。如果在结尾的地方把自己失望的心情变成短短的几句启示,那就更好了。” 学生面对困难,怨天尤人,我就鼓励他们:“那些善于自我埋怨的人,总是刚一看到百分之一失败的可能,就已泄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勇气。胜利者比失败者常常只是少一点怯懦。我相信你是战胜困难的勇士!”

五、褒贬要适度

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切忌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分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作文就极力赞美,否则就一概棒杀。不切实际地夸大或缩小的做法只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作才能。表扬批评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掌握好尺寸,既严格要求,又不过分挑剔,只有做到“宽”中有“严”,才能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找到纠正的门路,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表扬要适度

有的老师可能以为新课程只重视表扬激励,因此在作文中只褒不贬,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我们要知道,适度的表扬可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老师褒扬过度,言过其实,就会导致学生自我感觉过好,盲目自满,甚至扭曲人生观。明明是立意浅显,表达平平的文章,我们总不能下“立意深刻,见解精辟,言辞优美”的评语;明明是情节简单、水波不兴的文章,我们总不能写“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评语。凡事都是过犹不及,为师者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应实事求是的指出,如茅盾先生的老师在《张良贾谊合论》就诚恳地指出:“人物合论,不可竟重一面,使旗鼓不能相当,作者论贾生甚详,论留侯则略,未免犹有此弊。”老师既点出人物合论的要旨,又指出此论文之不足,使作者心领神会,恍然大悟。

批评勿过度

学生的作文用老师的眼光看往往是问题多,优点少,有时甚至根本就看不到优点,这时教师就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其优点,不要动辙用“离题”、“内容空洞”、“辞不达意”、“结构散乱”,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萎缩。所以我们对差生作文的评语就要特别注意,既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给他们定位,把他们看扁,而是以鼓励为主,只要他们能做到文通字顺或许比上一次有进步,甚至态度比以前认真,都可以给予好的鼓励。某差生的作文结构散乱,但基本能把发生的事情叙述出来,我就鼓励他:“好样的,能具体记叙一件事情,如能按时间先后调整一下写作的顺序,效果一定更佳。”教师千万不能抱着一次评语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幻想,否则,将使我们的学生在一一罗列的缺点前无所适从,渐失信心,结果得不偿失。

(邹彩红广东省东莞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评语文章作文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