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2006-11-24 13:36王富领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水平中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课,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千方百计、呕心沥血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短,阅历经验积累不丰富,写作的材料匮乏,导致许多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无法根据题意展开联想,无法组织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立意,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无从下手,于是害怕作文课,害怕写作文。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条途径入手。

一、培养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文学创作的题材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多彩多姿的种种生活特色,只有靠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即鲁迅先生所说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从作文的角度看,必须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习惯,养成处处事事留心观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从中获取写作的题材,积累写作的材料,并把观察到的所得、所知、所想和各种特征及时用笔记录,随时积累,让材料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实,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培养学生观察,教师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教会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全面观察;把握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对比观察;从正面到侧面多角度的观察。从中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及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丰富又准确,到写作时,学生就能根据需要选择材料,文章就会内容生动,主旨鲜明。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作者通过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色引出白杨树,到写白杨树的外形及其内在气质、精神,从而歌颂西北军民的斗争精神,这样由物到人的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意境深远。

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人们仅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是苍海之一粟,要掌握丰富的材料,必须借助间接观察进行补充,主要手段就是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正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摘取和借鉴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名篇佳作以及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要求反复吟诵,熟记熟背。因为中学时期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动笔,对好句、好段、所悟所感应做到圈、划、点、批、摘、记,形成读书卡片或笔记。写作时,学生就能引用、模仿或迁移,就能运用自如,笔下生辉,有如神助。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社会调查、专题讨论、节日活动。特别是许多课文适合不同的学生登台表演,让学生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开展中人际交往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领悟活动过程中人物的举止、神态、言行变化,体会用词、语句的情感色彩,修辞手法,这样在写作中就易抒发真实情感,使文章情文并茂。

四、培养学生通过练笔来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观察、阅读、活动三种材料的积累,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需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要引导学生在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心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这就精辟地阐述了练笔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就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单元写作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练笔,阅读练笔,活动练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动笔墨读书,时时刻刻坚持语句摘抄,写读后感,作小评论,写生活片段、观察日记、活动内容,达到练笔积累材料的目的。

古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典而后知音”。说明了积累过程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与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水平定会提高,写作能力自会增强。

(王富领贵州省遵义县茅栗镇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写作水平中学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