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人心文化天下”

2007-04-23 01:36忠玲春兵云仪
人民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姜堰教育局德育工作

忠玲春 兵云仪

说起中小学德育工作,江苏省姜堰市教育局的领导有一个朴素理论:“抓德育就是抓质量,抓好德育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品位。”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姜堰市教育局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提升全市教育质量的“重头戏”,不断创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以德立校,育人为先,已经成为姜堰各级各类学校的追求,一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正在崛起。德育水平的提高,不仅打造出了教育品牌校,而且也带来了姜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攀升。

量化评估:建立德青工作的新机制

2007年I月中旬,姜堰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全体出动,分赴全市中小学进行年终考核。学校德育工作是这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组成员通过查阅德育活动过程性资料、观看校园文化环境和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学生、家长,对各学校的德育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记入校长年终实绩考核档案。像这样的考核在姜堰市每年都组织。

考核评估,往往是推动工作的杠杆。深谙此道的姜堰教育人,从1998年起就制订了《姜堰市素质教育质量考核方案》,对全市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质量考核,并明确把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第一项考核指标,对德育工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在评估中,姜堰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丰富德育工作考核内容,加大德育考核的权重分,充分利用素质教育质量考核这个“杠杆”,推动学校的管理者们高度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006年4月,为进一步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姜堰市再一次细化德育考核,出台了《姜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指标(试行)》。《评价指标》共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6个,从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德育效果等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全面量化评估。评估一般经过以下程序:先由学校对照《评价指标》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按期交教育局普教科;教育局在学校自查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年终考核,组织人员实地查看学校环境和基础设施及学生行为习惯,分块核实有关资料,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督察评估,最终形成书面评估报告;教育局把评估结果作为对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工作考核及确定学年素质教育质量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最后,教育局向学校提出指导性意见。2006年评估后,教育局就向各校提出了如下要求:一要巩固成果,继续保持和发扬已有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正在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要进一步深化;二要落实整改,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整改一个问题;三要加强引导,坚持“德育为首、素质领先",引导和激励教职工实施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切实落实德育“第一指标、第一责任”。

从素质教育质量考核,到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人们不难发现,在姜堰,落实德育首要地位,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再是一句空话。在刚性的考核面前,学校德育成为必须做好的硬工作。

师表工程:提升德青队伍的影响力

2006年秋季开学前,在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工作才一年的小钟老师,参加了全市新教师岗位培训。在这个培训班上,他听到了教育局领导作的《以案说纪警钟长鸣》师德讲座,听到了市内外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系统学习了班主任工作的技巧,感到收获颇丰。在姜堰市,每年都会组织针对从教不足三年的新教师的师德培训,这已经成为“规定动作";而另一个“规定动作”,每周一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政治学习也是“雷打不动”。

姜堰市教育局的领导者们深深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的法宝。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靠师德;班级凝聚力的产生,靠师德;集体气氛的融治、和谐的铸造,靠的也是师德。几年来,姜堰全力推进“师表工程”,把建设一支品德优、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通过师德建设来提升德育的管理水平。

继1998年出台《姜堰市中小学教师“五要"、“十不准”》规定之后,2005年,他们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激励教师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并在全市开展以“三爱"(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展示师德魅力。2005年教师节期间,他们还在党员教师中开展了“百名优秀党员教师”和“十佳党员教师标兵"评比活动,出刊了《红烛颂一党员教师风采录》特辑,2006年又组织了“十佳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对优秀教师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一直是许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既深恶痛绝又无计可施的问题。为了正本清源,建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2006年初,姜堰专门下文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明确了对从事有偿家教教师的处理办法,严格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从教行为。为了使这一工作取得成效,教育局组成了工作小组,深入城区各中小学现场宣传,以案说法,明查暗访,组织千名教师拒绝有偿家教现场签名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于是,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现象在姜堰市很快销声匿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文明校园:打造高品位的成长空间

教育的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为营造高境界的教育,姜堰人从构建文明校园入手,努力打造学生成长的高品位空间。

跨人新世纪,在基本完成校舍建设任务后,姜堰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一流的校舍,不等于就有了一流的管理;校园的管理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内涵的‘晴雨表'。”

2003年5月,孕育已久的《关于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出台,同时制订了《姜堰市“文明校园”基本要求》,包括校园卫生、校园绿化、校园文化、校园治安和师生行为5个方面,涵盖了校园环境管理的各个层面。也是从那时起,姜堰建立了“文明校园”检查验收制度,每学期评估验收一次,符合要求的发给“文明校园”牌子。当然,学校拿到“文明校园"牌子后并没有“万事大吉”,学校还要接受随机检查,对在隨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便取消“文明校园”的称号。凡未取得“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在其他各类评先评优中均实行一票否决。

在如此的引导下,围绕“净化、绿化、香化、人文化”的目标,在姜堰的中小学里掀起了“文明校园”创建浪潮,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创新校园、平安校园”一时成了学校建设的热点。各所学校在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告别陋习,文明做人;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抓好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抽烟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

“文明校园”之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带动了姜堰校园的一次“文化革命"。挤资金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画廊、办橱窗,成了姜堰校园建设的“重点工程”;重新审视学校发展方向,亮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校风、校训、学校精神,成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关注点;栽树种草,绿化香化,一个个“园林式校园”呼之欲出,成了姜堰的一道道风景;举办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组织学生到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活动,使素质教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面向社区,主动开放设施,办班培训新农民,引领乡风文明,服务新农村建设也找到了着力点。

目前,姜堰已有81所学校通过了“文明校园”验收。走进姜堰的一座座文明校园,处处充盈着文化的气息。精制得体的标语牌、内容丰富的橱窗板报、富有特色的校园景点以及精心设计的校刊校报、青春飞扬的校园艺术节活动,都是姜堰教育人实践“德润人心,文化天下”教育理想的最好见证。在姜堰,“文明校园”的创建,使学校真正成了学生德的形成、智的开启和美的熏陶的绝妙成长空间。

教育救助券:特困家庭学生的“保护伞”

2007年2月14日,对于大伦镇响堂村北桥组的李兰凤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她收到了大伦中学老师送来的“教育救助券”,救助券标明:这学期她免缴书本费,免缴住宿费,学校还将适当发放生活费,她不用再为无钱上学担心了。今年上初一的李兰凤是个苦命的孩子,13年前她被遗弃在一个光棍汉的门前,从此与光棍养父相依为命。近两年,她都被学校列为特困家庭学生,每当开学前夕,她就会收到学校主动送来的“教育救助券"。

为了解决像李兰凤这样的弱势群体学生上学难问题,姜堰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三个关于救助特困学生文件,每个学校都建立了特困家庭学生台账,设立了“中小学特困生教助基金"和“弱势群众子女文化教育奖学金”。2006年上半年,姜堰各学校学杂费的15%用于减免特困学生学杂费,下半年按照江苏省统一部署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不仅如此,姜堰市教育局还发动全系统所有党员教师每人挂钩帮扶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几年来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针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增多的实际,姜堰市教育局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呵护生命成长"的工程。全市建起了“留守儿童"档案,各学校根据实际,通过为“留守儿童"安排“代理家长”,建立与家长的联系热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了校园大家庭的温暖,让“留守儿童"再也不孤单。

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助、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可以说,这是姜堰教育人营造的另一个更大的德育场,潜移默化地昭示他们的学子一同情弱者、奉献爱心、互助友爱。

德育宣传月:营造德青工作的“强磁场”

2007年3月9日,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应邀作客姜堰专家论坛,7000余名姜堰教师通过现场或网络聆听了他的《走进孩子心灵,关注生命成长》专题报告。类似这样的报告会是姜堰市每年一度德育宣传月的重要组织部分。

为了进一步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营造强势德育工作氛围,姜堰市把每年的3月确定为“德育工作宣传月”,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全市未成年人集中进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向社会宣传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宣传月”活動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举行了4年。

每年3月上旬,姜堰市的校园和街道都会张贴宣传标语,挂出宣传横幅,设立“德育工作宣传月”宣传台,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中旬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搞问卷调查等活动,同时围绕当年活动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专题班会、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开展一次团队专题活动、安排校外辅导员上一次专题教育辅导课、进行一次专题知识竞赛等。下旬则由各学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子女科学方法的辅导,实现家校共育;班主任要关注本班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教育局则围绕当年活动主题,组织一次德育专题研讨会,讨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并出刊<姜堰教研》德育专辑。3月底,由各学校总结交流“德育工作宣传月"活动的经验,并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在此基础上,教育局出台相关意见,把活动效果向日常工作延伸。

“德育工作宣传月"活动开展4年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姜堰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健康,近百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1名高中学生加人了党组织。近几年每年有近千名学生受到市以上各级表彰。

“德育工作宣传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武警官兵、老革命战士、大学生、退休教师、居委会干部、法律工作者以及家长代表等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更为重要的是涌现出了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色学校:姜堰中学的“有机、有心、有序"德育模式,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姜堰二中的“勤奋成才、磨炼成人、立志报国"系列德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市职教中心校推行的“德育积分”活动,更好地促进了职校学生的成长;张沐初中的家长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行知实验小学活化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形式,师生共同成长的做法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

“德育为纲,纲举目张”,几年来,姜堰大力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了全市学校的发展,先后有70多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5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可以预见,在德育工作的引领下,姜堰市在“十一五"构建高位均衡教育、优质精品教育、人本和谐教育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姜堰教育局德育工作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奚爱国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