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和痛苦是人生最好的机遇

2007-04-23 01:36贾海红
人民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俞敏洪新东方钉子

贾海红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只有一个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关乎中国教育价值观系统的改善,不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的。你说有几个人能进北大?你说让所有的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概念要拓宽。这个任务老百姓自己不能完成,一定是教育体系完成的任务。我自己本身就是搞教育的,我觉得中国教育做不好的话,对未来是一个重大的伤害,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甚至是民族生存问题。”在作客央视《对话一2006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节目时,俞敏洪观点鲜明地呼吁:在2007年大家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

春光明媚的正午,当我气喘吁吁地跑进新东方总部采访俞敏洪时,他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对不起,我迟到了。”我带着一脸的歉意。

“没关系,我有时候也会迟到,堵车、飞机晚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反感迟到,但是不喜欢无原因的迟到。”俞敏洪笑笑,表示理解。

我再次抱歉:“刚才在新东方门口,有好几个人向我推销盗版的新东方讲座的光盘。”

“没关系,让他们去卖吧,我们新东方绝对尊重、保护知识产权,但是也不好断了人家的生路。其实,他们都跟我很熟,我走出去,他们还都叫我‘大哥呢。”俞敏洪笑呵呵地说,那些人大部分是附近的农民,他不愿意与之为难。

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是善良的,愿意用善良的心态去对待世界上所有的人,这就是新东方“老俞”的为人处事之道。

保持乐观心态,增强心理抗打击能力

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揶揄“老俞”已经成了老师们调剂课堂气氛,唤回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的一种有力武器。对此,俞敏洪解释说:“调侃已经成为新东方的一种文化,调侃我的故事又很有根据,只要不是庸俗化的,那就听之任之好了。当然,调侃也分人,对于那些看上去比较脆弱的人,还是不要调侃的好。”

自认为自己不聪明,而且还很笨,学习不好,普通话不好,容易受挫折的农家孩子,面对一路的崎岖和挫折,勇敢抗争,不断地艰难前行,从亲自贴广告、办英语培训班,到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俞敏洪及其新东方精神一直是鼓舞众多青年学子求学奋斗的榜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已成为多少人奋斗的格言。

于是我问:“你认为新东方给学员们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勇敢地面对任何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坚持到底。”老俞的回答干脆利落。

我继续追问:“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们普遍缺乏心理抗打击能力。你怎么看?”

“人在各种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的面粉,之后被社会不断地揉,直至变成非常有韧性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

“蹂躏、折磨、压迫、挫折等词都是形容对人的某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锻炼出来了,遇到失败和痛苦你就能够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承受不起这个压力。在国外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我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个中国学生自杀的消息。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在哈佛无论怎样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经常受到教授的指责,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自杀了。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如果没有对失败和孤独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败,甚至可能一败涂地。

“自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后地球照样转,阳光依旧灿烂。如果你活着,你就会发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为你而准备的。只有你勇敢地活着,你才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就是在最失败的时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为你而存在的,总有一天你会见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老俞的一番话,透彻精辟。他认为:

“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一次失败和痛苦,都可能是你遇到的最好的机会,能教给你真正的智慧。这要看你怎么看待失败和痛苦。有的人失败以后,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失败以后变得更加伟大,这就是因为不同的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当你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态是积极的。我的态度是,不管是快乐的事情还是痛苦的事情,都是我们生活中珍贵的礼物,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珍惜,并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在等待时机和追求成功过程中的一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创新能力与获取幸福的能力

新东方作为第一家成功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为我国的民办教育趟出一条可以发展的道路。拿美国人的钱办中国的教育,而且要做好中国的教育,俞敏洪充满信心。新东方与其他培训机构不同的是,它教的不仅是英语,还会和学生分享生命体验和成功哲学。

“你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天天强调素质教育,教育问题在于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需不需要老百姓掏钱的问题,而是学生在受教育的阶段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眼光、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问题。”我想知道老俞到底怎样看待教育。

“是的。缺少对社会的理解、缺少对自己清晰的定位、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缺少与社會相融的爱的能力、缺少接受失败和挫折的良好心理准备,没有完整的价值观,掌握再多的工具也无法真正获得成功。我认为教育的力量就是提升人的价值观,培养人为人处世的良好态度,而这正是中国教育所缺失的。我们的品德教育空洞呆板,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俞敏洪的妻子和一双儿女都在加拿大生活。老俞每个月都要飞去加拿大与妻儿团聚。为了孩子不丢失中华的传统文化和母语,能够较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他为上小学的女儿专门请了中文教师,每周教6个小时中文。谈起中外教育的不同,俞敏洪认为:“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国外考核孩子要讲创新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情感能力。比如: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就写了一篇美国的大角羚羊的论文,她上图书馆搜集图片、资料,最后打印出20多页的论文报告。而中国有的大学生写论文都感到很难。”

我插话:“这是不是与我们国家人口多,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有关?"

“不对。”老俞虽面带笑容,但语气不容置疑地说:“这与大班、小班无关。关键是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我女儿的学校就是大班教学。中国教育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体系问题。如今,我们的学生初中考高中越来越难,高中考大学越来越难。中国老百姓现在不仅要进大学,还要进比较好的大学,而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大学数量毕竟有限。当一个国家所有年轻人只会考试、提高分数,并且最后通过考试能拿到各种学位,而不是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那整个国家在未来几十年民族竞争力就会下降。民族竞争力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会下降。”这回答可谓一针见血。

三次高考落榜、留学愿望迟迟不能实现以及后来的种种不如意,都没有让俞敏洪向生活妥协。我想知道:“支撑你的力量是什么?”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做新东方的这么多年里,我对自己提出了七句话,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原则和指导,这七句话是: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用平和和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用知识和技能来改普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用激情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严厉和冷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这样严肃的话题,老俞还是笑呵呵地作答。

“如何获得幸福呢?"我进一步追问。

“不要等生活破碎了再去弥补。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篱笆上面。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的数量减少了,他开始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心,乱发脾气了。他向父亲诉说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于是,男孩照着去做了。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这些篱笆上的洞,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以前的状态。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事情一定会留下痕迹,每一天都可能会出现感人的细节,我们要懂得热爱和珍惜生活中每一个感人的细节。不要无心地把生活打碎,再对生活做出弥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爱护自己的生活。这其中,感人的细节有很多,比如说,我现在记日记方法比较奇特,我每天都会写上快乐事情、痛苦事情,分成两类,写下我今天所碰到的事情中间哪些事情是让我快乐的,哪些事情是让我痛苦的。我会警告自己第二天尽可能避开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尽可能去弘扬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样,每一天我都能够使自己从日记中得到一点进步。”

枕边书与手中书,好读书与读好书

据说,在海外各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读过新东方。而新东方获得广大学子的追捧,是因为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方式不拘一格。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的俞敏洪,一直告诫新东方的老师:“只有感动自己的课才能感动学生。”这句话对我们中小学教师也应该有所启发。

老俞每年都写一本随笔集送给学生。“你平时也是手不释卷吗?"我问。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我都随身带上一本书。并不是一定要读书,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紧迫感,只是觉得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手里没有一本书,总觉得不对劲儿,总觉得心里空空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晚上睡觉前,要是不拿本书在手中,就觉得世界末日快要来了。其实拿了也不一定读,但心里踏实,在枕头边放着一本书,可以安心睡觉了。每次出差,我都像搬运工似的在行李箱里放上一摞的书,结果经常发现带的很多书连翻都没有翻开过,所以告诫自己下次不要带那么多书。但下次出差仍然还是带很多书,沉甸甸地背出去,再原封不动地背回家,即使一字不读,也好像这些书在旅途中填补了心灵某个角落的空白。优秀的书籍就像难得的朋友,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总是及时地来到你的身边,忠诚地守候在你生命的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那不安、寂寞的灵魂。”说这些话的时候,俞敏洪的双手就像拿着一本厚重的书。

我也喜欢读书,于是向老俞打探:“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没想到他这样回答:“在别人面前读书和自己一个人读书,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和选择。在别人面前读书的时候,你总会有意无意地拿一些别人认为值得读,或者看上去很深奧的书,免得别人以为你太没学问。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读书最快乐的时候,你读什么书完全由你自己选择。我最喜欢读的书是漫画书,就像我看电影最喜欢看卡通电影一样。虽时常怀疑自己的智商停留在了儿童时期,仍会每次拿到一本漫画书就喜上眉梢。蔡志忠的漫画书我读了无数遍,最近又把韩国作家李元馥的漫画系列读了个遍。”

“你的读书方式是什么?”我紧追不舍。

“读书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环境。我从来不在电脑中读任何书籍,在电脑中读书,就好像和机器人谈恋爱。读书一定要有书的香味,书的形状,书的个性。根据书的内容的不同,你还需要选择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来读。古代人读书要焚香洗手,有時候甚至还要有美女相伴,这种境界我们现在是没办法达到了。但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些小环境。比如读古文的时候要在深夜,点上一根蜡烛,沏上一杯清茶,一字一句地慢慢读慢慢品味;读诗歌的时候最好是在下雨天,听着窗外的雨声,轻轻把诗歌读出来融入雨中,想着诗人跌宕起伏的命运,读着诗歌中魂牵梦萦的语言,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读小说的时候最好在野外,或湖边或山脚,把自己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大悲大喜都有山川河流相呼应,不亦快哉;读哲学书籍应该去闹市,在人声鼎沸之处思考存在的意义和出世的意义,即使思考不出所以然也不会出问题,因为你一抬头就看到了热闹的人间。”

这就是在大事面前一直很有方向感的俞敏洪,多年来的博览群书让他养成了“心态平和地做人,既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的对待人生的价值观和豁达态度。

猜你喜欢
俞敏洪新东方钉子
少了颗钉子
新东方在线预计3月28日上市 每股作价9.30—11.10港元
新东方在线上市后隐忧
沉睡的一枚钉子
俞敏洪:商海中冲浪的“平民英雄”(上)
钉子
俞敏洪:一生只为一个女人奋斗
俞敏洪“闭嘴”:“张嘴”“毒舌”都为吃口饭
俞敏洪“闭嘴”:“张嘴”“毒舌”都为吃口饭
俞敏洪的恋爱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