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探讨

2008-06-27 02:14罗才贵温元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6期
关键词:椎间盘韧带腰椎间盘

张 冲 罗才贵 罗 建 温元强

摘要目的:探讨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形态学与组织学两方面,对突出髓核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微循环、脊柱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结果:趾压踩腰法可以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紊乱,改善微循环。结论:趾压踩腰法具有使髓核回纳、产生形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趾压踩腰法效应机制

踩跷法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病变。临床上广泛用于人体功能性疾病,各脏腑器官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

趾压踩跷法是罗才贵教授多年运用并逐渐完善的一种治疗保健手段。借鉴了国外整脊、按脊疗法,结合了国内南、北派手法中踩跷法、震颤法、点穴法、鹤顶法、勾压法及指压法的操作特点。常用有踏步式踩跷法、倾移式踩跷法、背顶式踩跷法、勾压式踩跷法及外八字踩跷法。其中以趾压踩腰法为代表。

趾压踩腰法操作步骤:①患者俯卧,胸部及下腹部耻骨联合处各垫一个软枕,腹部悬空。令患者自主自然呼吸,张口不憋气。②医者双上肢扶在支架上,以控制自身平衡及足踩时的力量。双足轻踏在病人腰骶部中央。③足后部置于骶部,趾趾间关节尽量屈曲,以趾端正对突出部痛点,垂直向下,向内用力,足后部有节奏适度起伏,靠医生自身体重有节奏地踩颤,冲击力度可达100~120kg左右,反复操作持续约1分钟。④最后令患者仰卧,腰部垫枕休息10~15分钟,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该手法刺激强,具有省力、易持续、易渗透的特点。能起到较强的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LIDP)。现将LIDP趾压踩腰法治疗机制从形态学与组织学方面作一论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的探讨。

1形态学变化

1.1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特色趾压踩腰法,结合了踩跷法、震颤法及指压法的操作特点。其中,指压法具有活血通络、抗炎镇痛的作用,震颤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及松解粘连;踩跷法作用于腰部能增加盘外压力,从而相对降低盘内压力,有利于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等。该手法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个强大的由上而下的力再加之它同时具备的震颤特点,有可能通过对神经根袖的刺激力作用使可能产生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更能通过直接对神经根的作用而改变其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

1.2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压力传递至后纵韧带迫使突出的髓核由较窄的后缘向较宽大的前缘移动,同时在松开的瞬间,会产生一个几乎和压力相当的回弹力,如此反复的椎间盘前后的快速力学变化,使突出髓核有形变的可能。

1.3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踩腰的压力作用于附着于椎体的前后纵韧带以及附着于椎体附件上的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以及脊柱旁的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韧带上,并与压力相当的回弹力,通过力学杠杆平衡原理,达到整复腰椎后关节,纠正小关节错位,调整腰椎归于有序化排列,促使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腰椎弓顶距离显著加大可以证实。

1.4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踩腰的冲击渗透力强,在操作时由外向内作用于椎间盘及神经根周围不同层面的血管,会产生不同的冲击压力,踩腰时血管受压,弹起时血管舒张,而且腰部一上一下的运动,可对血管起振荡作用,使血管的血流速度产生变速运动,有利于改善腰椎间盘及神经根周围循环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试验组腰部微循环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改善病变部位营养障碍状况,促使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

1.5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向下踩时,脊柱后关节前间隙拉大,回弹时,脊柱后关节后间隙拉大,关节内压力随着踩跷的方向而变小或变大,关节内压力的不均匀变化,以及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牵拉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使附着于肌腱韧带上的滑膜得以绷弹出关节外,从而滑膜得到捋顺,回到正常位置,恢复功能活动。滑膜嵌顿的解除,有利于滑利关节。

1.6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踩跷时腰椎曲度及扭转变化,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牵张拉长,反复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使肌肉产生濡变,从而直接解除其紧张或痉挛;而踩跷可使突出物位置发生改变,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压迫或炎性刺激的减轻甚至消除,间接地解除了肌肉的紧张与痉挛。

踩后再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避免腰部活动造成的神经根刺激。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引发急性症状的机理,椎间盘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是引发腰腿痛的根源,当神经根受到的压迫和刺激超过其能承受的空间和压力的阈值后,便出现炎性反应并产生根性疼痛。所以对本病的治疗侧重于缓解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刺激。本方法较之单纯的放松手法、穴位推拿更能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症状,因为趾压的力度较指压强大许多,作用于阿是穴处活血通络、抗炎镇痛之力更强。且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腰椎间盘的退变是造成椎间盘突出可能出现的基础,而椎间盘的退变与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腰背肌的顺应性降低造成的外源性稳定降低都有重要的关系,采用该法治疗可以调整腰椎曲度,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缓解腰肌痉挛,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对提高以腰背肌肉、韧带为主的外源性稳定结构的稳定性有积极的意义,从而也减轻了对以椎间盘为主的内源性稳定结构的负担。

2组织学变化

2.1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继发无菌性炎症,加上韧带牵拉、软组织损伤后,瘢痕组织增生,互相粘连,对神经血管束产生卡压,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趾压踩跷法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和深透力,运用踩、顶、扳、颤等手法,使肌腱、韧带各入其位,脊柱后关节滑膜嵌顿得以解除,减轻了对组织的牵拉、扭转、压迫刺激。通过大幅度的被动运动,粘连组织受到牵拉,反复的作用可使粘连得以松解、分离,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2.2促进排泄、消除水肿椎间盘突出后对周围的软组织造成挤压损伤,血管充血水肿,从而使组织间压力升高,改变了局部组织的动态平衡,导致组织液渗出,而组织代谢的加快,又进一步造成代谢产物瘀积。通过趾压踩跷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的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调节组织间的灌流量,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促使水肿的消散。

2.3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在瘀血状态下,由于血

液流速降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粘稠度的增高又进一步使流速降低,二者如此恶性循环,通过趾压踩跷法的机械刺激,踩跷法的压力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有节律地被压瘪、复原,当复原后,受阻的血流骤然流动,从而增加了血液推进力,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部分阻塞血管再通,降低了血液粘稠度,改变了血液高凝、粘、浓聚状态,使流速与粘稠度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4改善营养、提高免疫趾压踩腰法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可促使肌纤维的收缩和伸展活动,肌肉的活动又可以促进血液、淋巴等体液的循环,从而改善神经根局部营养供给与营养状况,促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趋于恢复正常,增强神经根的耐受力。

2.5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趾压踩跷法在体表的直接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上,可引起经络反应,激发和调整经气,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组织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趾压踩跷法在体表的直接刺激也可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气血运行,肌肉血管的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气机条达,则气血调和而不发生瘀滞。

3趾压踩跷法作用特点

趾压踩跷法不仅可以促使髓核产生回纳趋势,而且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从组织器官水平揭示了手法的治疗作用。踩跷法主要在宏观上起作用,不仅能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善神经根受压程度,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而且具有促进神经电生理的恢复、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分别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从不同的直接及间接病理表现层面多途径,多环节和多层次的整体性、综合性全面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内外兼治,表里同治的作用,效果是满意、全面而持久的。

4问题与展望

趾压踩跷法治疗LIDP,临床上获得显著疗效,但其踩跷的作用机理研究甚少,且多是从临床疗效来反推产生效应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原因就是推拿操作和推拿效应均不易客观定量化和标准化。而现在对效应的形容大多以主观方式来进行,因此用这种结果来测评手法的量、评价量效关系就缺乏客观真实性及临床指导意义。目前我们从组织学与形态学方面对趾压踩跷法治疗LIDP的效应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于踩跷过程中椎盘内负压变化、髓核神经根卡压粘连和椎体及椎间关节的位移、椎间盘及脊神经根的微循环状态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引起这类作用与踩跷着力部位、力量大小、作用频率、方向等的相关性研究。现在借助现代影像学及数字化虚拟人模型,已解决了踩跷法定量化研究中的部分技术难题,并为其它手法定量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猜你喜欢
椎间盘韧带腰椎间盘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半躺姿势最伤腰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摸到腰椎间盘”是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