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激进越成功

2008-08-18 11:14
足球俱乐部 2008年14期
关键词:勒夫内斯欧洲杯

孔 鹏

冠军老帅固执

“我们要智者”,早在四年前塞斯率队惨败欧洲杯后,西班牙媒体就呼吁阿拉贡内斯上任。阿拉贡内斯执教两年后,就在2006年世界杯上先后大胜乌克兰和突尼斯,展示出了拉丁足球的技术与美感。斗牛士用脚下灵巧的活儿向高大威猛的对手发起冲击,在某个时刻他们像极了斗牛明星加拉尔陀或胡安。但老到的法国人最终给了西班牙人一记闷棍,小组赛三战全胜敌不过八分之一决赛的惨败。

阿拉贡内斯不认为这是战术的失败,而归结为球员执行力不足。他认为,自己创建的这种“不搞单纯的身体对抗,利用细腻技术控球以柔克刚”的战术和“更强调短传配合、耐心和控球至上”的打法,非常适合西班牙,唯其如此才有出路。《阿斯报》主编阿尔弗雷多认为,“西班牙队夺取德劳内杯的同时捍卫了一种足球信仰,一种让球迷和教练为之倾情的信仰,这正是足球最美的地方。”而这份胜利,无疑在肯定阿拉贡内斯的足球信仰和哲学。

务实的阿拉贡内斯并没有偏执地将战术风格一成不变,他只是要求队员保持高度的竞争性,并把这一竞争性直接体现在他的欧洲杯大名单里,比如放弃劳尔。在作出这样的选择时,他就把整个国家的愤怒扛在自己肩头,面对任何攻击都不解释,不抱怨。

在中场人选的使用上,更体现了阿拉贡内斯的智慧:由于巴伦西亚闹剧,他最终选择了塞纳而非阿尔韦尔达。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正是阿拉贡内斯让人们在半决赛上比利亚受伤后,看到了法布雷加斯的作用——他把法布雷加斯推上前线,并要求他更直接更坚决一些;也是他顶住媒体“耶罗二世”的呼声,坚持把拉莫斯放在右后卫;仍然是他,让西班牙队高居欧洲杯犯规榜头名,而不乏流畅的进攻和漂亮的进球。

这似乎不是人们熟悉的阿拉贡内斯,他成功地在西班牙队内创造了团结一致的气氛,让受不到媒体关照的非明星球员也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最终他让雷纳在西班牙盛大庆典上大声呼喊“无路易斯,不足球”,让一个月前对着他吹口哨、喊滚蛋甚至威胁他的人恳求他留下。但阿拉贡内斯就是那样的固执,胜负只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而不是改变他性格的筹码。

黑马主帅偏执

阿拉贡内斯的固执只是改变了一个足球强国多年的疲软,而希丁克的固执不夸张地说,正在改变着欧洲足球版图的现状。他不需要像阿拉贡内斯那样频繁地证明自己,这位拿出来辉煌的执教战绩足以震得球员大气不喘的铁血教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延续这种辉煌。

希丁克使用球员并不迷信,无论是年轻球员还是俄罗斯的黄金一代,他在选择球员上遵从身高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他要求球员进攻时一脚出球,不过多纠缠于中场,利用边路和中路结合的战术,而在前场注重小范围的配合。俄罗斯队在场上有四名后卫,但当球队进攻时,总有一人出现在中前场,如此便形成了三后卫的阵型。整个后防线灵活多变,因此他们也许是本届杯赛上跑动能力最强的队伍。希丁克在过去的两年中充分挖掘了麾下球员的能力,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国际教练那样,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整合出一支新的国家队,阿尔沙文便在这样的调教下展示出了“马拉多纳般的才华”。

但不要以为希丁克就如此随意,看看他的23人名单吧,莫斯科迪纳莫的当红射手科尔扎科夫没入选,俄超领头羊喀山鲁宾的32岁老将瑟马克两年来首次入选国家队。在小组赛对阵西班牙时,他在第46分钟换上贝斯特罗夫,又在25分钟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换下时,人们都知道这才是希丁克的特色——如此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思路。

如果希丁克的偏执在于自己横溢的战术统领才能的话,“土耳其皇帝”特里姆的偏执则在于充分信任球员的意志力。这位二进宫执教土耳其队的著名教头,曾率队征战1996年欧洲杯,当再次开始欧洲杯之行时,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墙上挂着一个简单的标语:没有不可能,但奇迹需要时间。每个人都有能力制造奇迹,但我不能只相信奇迹。”

他相信能制造奇迹的同时,却给予了人们大跌眼镜的人选,在老国王哈坎·苏克37岁时,特里姆决定放弃这个射手,与此同时还放弃了斯图加特的巴斯图尔克和沙尔克04队的小阿尔廷托普。尽管没有他们,但有一个好队长兼射手尼哈特,好的中场图兰、奥雷利奥就足够了。

“逆转之王”,特里姆治下的土耳其无愧于这个称号,小组赛中,他们在补时阶段绝杀东道主瑞士,连进三球送捷克回家,又在八强战中最后时刻扳平比分继而淘汰了克罗地亚。尽管被德国队挡在决赛的门外,但是看到追平比分,最后时刻被绝杀的场景,多数人认为土耳其不是输家,至少在场面上他们赢了。特里姆也不无骄傲地说:“当人们回顾今年欧洲杯的时候,他们都会记得我的球队。这届杯赛以前,没多少人认识我的球员,但现在他们都已经展示了自己。他们用心和头脑踢球,我们让大家忘记了政治和地域观念,这支球队帮助土耳其人找回了团结。”

优柔寡断者的“罪与罚”

拿出希丁克来衬托谁的?很多人都指向了荷兰队主帅范巴斯滕,在小组赛中血洗意大利、法国、罗马尼亚时被人一致高歌的橙色军团,在对俄罗斯一战后又被大肆批评,成王败寇的事实在足球圈显得格外残酷。

从德国世界杯铩羽归来后,范巴斯滕继续对球队进行年轻化的改造,弃用戴维斯、范博梅尔等一批老将,并大力改造防守。作为荷兰国家队胜率最高的主帅,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斯塔姆和弗·德波尔退役后,为球队重新提供了一条基本可靠的后卫线。奥耶、马蒂森、布拉鲁兹、范布隆克霍斯特不仅能力出众,且都参加了德国世界杯,可以说这条防线是范巴斯滕取得优异战绩的基础。本届欧洲杯的小组赛也持续验证了这一点,身处死亡之组的荷兰,失球数仅为一个。而前场的黄金组合如同一个轮盘,不管谁于其中,都能玩得转,范尼、罗本、范佩西和亨特拉尔等人也确实有精彩的发挥。

小组赛中状态出得过早引发了淘汰赛阶段的疲软,罗本的受伤导致荷兰队的团结和激情渐渐衰退,更致命的是在面对希丁克时,范巴斯滕自乱阵脚,在战术布置和临场指挥上都棋差一着。比赛开始阶段荷兰队只是在自己半场倒球,他们忌惮于俄罗斯队的进攻。荷兰人只能压迫到中场,而不是闯入对手的禁区,这和前两场比赛大不相同。

欧洲杯亚军对于勒夫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德国队能成为巅峰对决的参与者,不幸的是即便亚军也难掩勒夫的平庸。在克林斯曼留下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球员配备离开后,勒夫成为了德国队的新主导者,他以精细的准备帮助德国队从预选赛中顺利胜出。之后,勒夫有了足够实践他的新想法的空间,前德国队前锋里德勒说:“勒夫很幸运,因为他现在可以充分的按照他的想法锻炼改造队伍,从而以最佳阵容迎接欧洲杯。”

在开赛前一个月时,能够赢得媒体众口一词的称赞,在德国这种批评不断的足球强国实属罕见,勒夫和他的团队用了更多的心思在媒体公关而不是在战术执行上。结果便是乱弹琴般地几场排兵布阵,并最终在老练的西班牙队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勒夫试图从拜仁身上找到灵感,使用双后腰战术,但是德国没有里贝里这样的球员。波多尔斯基表现不错,但这是建立在右路弗里茨这位只知道跑直线的工兵完全丧失了攻击力的基础上,而且波多尔斯基的进球能力被极大限制了。此外,拉姆和弗里茨在自己不熟悉的位置上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在皇马基本被废掉的梅策尔德被委以重任,其结果就是拉姆和梅策尔德一起为托雷斯的进球买单,这一失败的根源,无非在于勒夫优柔不定的布阵和换人。

本届杯赛最令人失望的球队毫无疑问是世界杯亚军法国队。你听说过能力出众的特雷泽盖和西塞,但认识圣艾蒂安的23岁少年戈米吗?多梅内克的选择就是“没有不意外,只有更意外”。后场的选择更让人匪夷所思,主力右后卫萨尼奥尔上赛季只参加了八场联赛,迪亚拉在预选赛时证明自己可以打这个位置,但最终却是克莱尔。被信任的图拉姆更是法国队的最失望之处,36岁的他在巴塞罗那的比赛中看上去比桑蒂尼用英语说话还慢,表现稳定的罗马队中卫梅克斯却无法入选。这一选择效果明显:三场比赛失六球,进一球。

多梅内克有勇气来作出这样的选择,但缺乏对这一选择的偏执。在与意大利队的生死战中,谨慎的多梅内克以守代攻,战术思路甚至不如罗马尼亚。即使处于理论上的进攻状态,法国也在后场保留了六名球员,马克莱莱和图拉朗只想补防,更令人吃惊的是,法国落后时多梅内克还换下纳斯里,换上布姆松,以便法国队继续在球门前累积沙包。这种让人抓狂的指挥惹得法国媒体只好出来调侃:“多梅内克的脑子里在想什么?也许他在考虑买什么款式的结婚戒指吧。”

完胜多梅内克,不代表多纳多尼技高一筹,只是说他比对手多了一点决断力,但这远不够。比照米兰队的打法在世界杯上取得成功后,里皮的战术被多纳多尼改良,后者使用“433”战术在客场击败苏格兰,赢得预选赛的同时,也让媒体宣称“多纳多尼走出里皮阴影,这是最成功的新老换代”。他也固执地坚持打法,比如对皮尔洛的更加器重,对边锋战术的狂热喜好——后者是导致英扎吉无缘欧洲杯的最大原因,当意大利队希望在反击中击溃西班牙时,英扎吉正在电视前满怀心思。

多纳多尼的字符,让他的球队在对阵荷兰时就暴露出缺陷,两个边锋的使用,让中路完全暴露,荷兰人对托尼和皮尔洛的围剿,直接锁死了意大利的命门。中前场脱节,而托蒂和内斯塔的缺席,更让意大利队的整体水准下降了一个层次。即便还有伟大的左后卫格罗索,但是边锋战术已经让这些人被废掉,与此一起被废掉的,还有意大利队的晋级希望,所以多纳多尼的下课顺理成章。

主帅告别国家队

库恩(瑞士):2001年从阿根廷人特洛塞罗手中接过教鞭,终结了瑞士国家队15年来由外籍主帅执教的历史,在他的率领下,瑞士队先后打进了2004年欧洲杯、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欧洲杯决赛阶段。

阿拉贡内斯(西班牙):2004年7月,西班牙在欧洲杯上惨败不久,塞斯辞职,阿拉贡内斯接任。率队打入德国世界杯八强,夺得本届欧洲杯冠军。

斯科拉里(葡萄牙):2002年12月,葡萄牙足协宣布斯科拉里为球队新任主帅。之后他率队夺得了2004年欧洲杯亚军,2006年世界杯进入四强,2008年欧洲杯进入八强。

布吕克纳(捷克):2001年从国青队主帅位置接掌国家队,率队打入2004年欧洲杯半决赛,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欧洲杯均小组赛被淘汰。

希克斯贝格(奥地利):2008年1月接任国家队主帅。此前曾于1987年~1990年执教奥地利,率队参加过1990年世界杯。

范巴斯滕(荷兰):2004年7月,荷兰足协宣布范巴斯滕接替阿德沃卡特出任荷兰国家队主教练。他率队闯入2006年世界杯16强,2008年欧洲杯进入八强。

多纳多尼(意大利):2006年7月,多纳多尼接替里皮成为国家队主帅,今年欧洲杯结束后,里皮成了接替他的人。

猜你喜欢
勒夫内斯欧洲杯
忘却歌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意大利再夺欧洲杯
凯文·勒夫感动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法国欧洲杯球场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