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误区

2008-08-18 11:14方正宇
足球俱乐部 2008年14期
关键词:德国队犯规欧洲杯

方正宇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精密的统计数据开始呈现于足球比赛中。然而,当欧洲足联官方公布了本届欧洲杯的比赛统计数据后,不少球迷惊讶地发现,自己关于足球运动的一些传统观念因此遭到了颠覆。

原来,在我们脑海里,竟然还有着如此多的“欧洲杯误区”。

误区一:中场球员传球多

传球历来被视为中场球员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不看数据统计榜,恐怕大多数人都会以为领衔传球榜的会是一位中场指挥官,比如说本届欧洲杯金球奖得主哈维或者德国队队长巴拉克。但实际情况却是德国队的后卫拉姆以359次传球占据首位,西班牙右后卫拉莫斯则排名第二。除此之外,在这项排行榜的前列位置上,我们还能看到卡德维拉、梅策尔德和默特萨克等后卫的名字。

后卫贡献最多传球次数的现象,其实还与一些球队在后场经常进行倒脚有关。比如在德国队的数据统计中,梅策尔德总共65次传球给默特萨克,默特萨克则53次将球传给梅策尔德。这些出现在两名中后卫之间的传球,虽然并不具备进攻威胁,但却为他们在数据统计榜上赚取了不少分数。

误区二:进攻球员犯规少

当C·罗纳尔多习惯于闲庭信步般地回望队友们在后场拼抢时,或许有人以为进攻球员可以获得免除防守责任的特权,并且很少会惹上犯规麻烦。但是在本届欧洲杯上,进攻球员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文尔雅”——以22次犯规领衔主动犯规榜头名的,恰恰是德国队的进攻核心巴拉克。

即使非要将巴拉克归纳为侧重于防守的后腰,那么还有名列犯规榜第二位的比利亚,他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前锋,同时还是本届欧洲杯的最佳射手。除此之外,在该项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还有托雷斯、托尼、伊布拉希莫维奇以及帕夫柳琴科等优秀射手。来自葡萄牙队的边锋纳尼,更是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对瑞士队的比赛中创造了单场九次犯规的纪录。由此可见,锋线球员在积极回防的过程中担当“屠夫”,已经成为了本届欧洲杯的一大潮流,这与某些教练“从前场就开始防守”的执教理念分不开。

误区三:前锋受侵犯多

正如前锋们犯规次数之多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一样,他们受侵犯次数之少同样也出人意料。关注本届欧洲杯的受侵犯次数榜,排名第一的是同时占据犯规榜榜首的巴拉克,6场比赛总共16次被对手侵犯。如果按照场均数据来计算,那么排名榜首的是瑞士中场贝赫拉米,只参加了3场小组赛的他总共被侵犯14次,平均每场4.67次。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该项排行榜上还能看到不少来自中后场的球员,其中包括塞纳、卡拉古尼斯和因勒,甚至还有葡萄牙队的中后卫佩佩。

与此同时,锋线球员在此项排行榜上的位置普遍不高,这与人们以往那种前锋容易受到侵犯的印象大相径庭。不过仔细想来,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不足为奇:既然前锋们都开始回到后场参与防守了,那么他们又怎会成为被侵犯的对象呢?

误区四:射门越多进球越多

要想增加进球数该怎么办,多多射门?这在本届欧洲杯上并非绝对正确的答案。在射门次数的统计榜上,俄罗斯前锋帕夫柳琴科以28次占据首位,但打进三球的他并没能荣膺最佳射手。以四球赢得金靴奖的比利亚,总共才射门18次。如果计算射门次数与进球数之比,那么比利亚平均只要4.5次射门就能取得一个进球,而帕夫柳琴科则需要9.3次,整整高出了比利亚一倍还不止。

如果论及射门效率的高低,其实帕夫柳琴科和比利亚还不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在射门次数榜上位列第二的C·罗纳尔多,总共20次射门仅仅换来了一个进球,他或许是本届欧洲杯最“擅长”浪费机会的球员。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土耳其射手申蒂尔克在257分钟上场时间内射门仅8次,但却为球队带来了3个进球(每2.6次射门便换来1个进球),而且个个都是关键进球,其射门效率之高无人能敌。

误区五:弱队门将表现机会多

足坛历来存在着“弱队出门将”的说法,理由是由于弱队总是在比赛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门将可以获得更多展现身手的机会。但是在本届比赛中,这种观点却得不到多少可供支持的论据。对于以35次扑救排名榜首的阿金费耶夫,人们或许还可以勉强地将俄罗斯队称为“弱队”。但是以29次扑救出现在第二名位置上的德国门将莱曼,显然无论如何也不算是来自于“弱队”的成员。包括莱曼、范德萨以及布冯在内,这些出身豪门的优秀门将,在本届欧洲杯上获得的表现机会一点也不比其他同行少。

与此同时,当希腊队成为本届杯赛中成绩最差的球队时,该队门将尼科波利迪斯倒是在3场比赛中总共只有6次扑救。战绩仅仅稍好于希腊队的法国队,其主力门将库佩也只有8次扑救的经历,无论总数还是场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

误区六:力量型球队作风粗野

一提起以德国队为代表的力量型足球,我们有时会先入为主地产生此类球队犯规频繁的印象。毕竟对于作风硬朗的他们来说,在比赛中往往会出现更多的身体碰撞,似乎会增加犯规次数的可能性。

但是在本届欧洲杯的球队犯规榜上,德国队却仅以93次犯规排在第4。如果计算15.5次的场均数据,他们更是排在所有球队中的倒数第二位,仅仅稍高于卫冕冠军希腊队。另一方面,从黄牌数据来看,德国队6场比赛仅仅领到7张黄牌,场均1.17张的数据同样排在倒数第二。尤其在与奥地利队和土耳其队的两场比赛中,德国队整场都没有“染黄”,着实让人惊讶。

相比之下,倒是一向被认为球风偏软的西班牙队在犯规榜上却以114次的总数排名首位。至于场均犯规数的第一名,则属于22.33次的波兰队,同样是一支传统印象中并非以拼抢见长的球队。

误区七:传球成功率决定成绩

传球成功率的高低,往往被用来衡量一支球队的战术素养。毕竟一系列的进攻配合,通常都需要建立在传球到位的基础上。从结果来看,最终夺冠的西班牙队,的确也以81.33%的传球成功率雄居榜首,似乎证明该项数据应该与球队战绩成正比。

不过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例子,那就是表现令人极为失望的法国队。作为一支历来擅长传球的球队,法国队在三场小组赛中总共传球1465次,场均数据排在第4位。至于他们的传球成功率更是高达76.67%,仅次于西班牙队和荷兰队。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在传球数据方面有着不错表现的球队,仅仅在小组赛阶段收获一分,结果被挡在了八强的门槛之外。看来,随着齐达内的离去,法国队虽然继承了传球准确的传统,但还是缺少了那种“一剑封喉”的致命助攻。

误区八:意大利队只会防守反击

自从1982年世界杯之后,防守反击一度成为意大利足球留给球迷的最深刻印象。只要提起意大利队,有些球迷就会作出“龟缩后场+伺机反击”的评价。然而在本届欧洲杯上,意大利队除了在与西班牙队的淘汰赛中重返保守之外,其余三场比赛其实并没有坚决贯彻防守反击战术。尤其在对荷兰队的比赛中,他们反倒是成为了防守反击战术的“受害者”。

关于这一点,其实数据榜上也有所体现。在场均短传次数这项统计中,意大利队以122.5次高居榜首,高于西班牙队的117.5次和葡萄牙队的115.75次。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或许正是由于意大利队放弃了最拿手的战术套路、改以短传配合为主,才会导致球队没能在欧洲杯赛场上取得佳绩。

猜你喜欢
德国队犯规欧洲杯
意大利再夺欧洲杯
嘟你犯规啦!
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进攻特点分析
法国欧洲杯球场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