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心理委员工作站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张劲东

2009-01-08 10:13王锋旗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校工作站心理咨询

王锋旗

为了加强对全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督导与管理,萍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于2008年5月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委员工作站”,全校11个系(部)也相继成立了“系心理委员工作分站”。工作站的成立,开创了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心理委员工作站的创意与产生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中的基层工作者,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助人自助”的五大职责。

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督促全校心理委员履行其职责呢?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心理委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呢?要完成全校二百多名心理委员的督导与培训、考核与评估、联络与沟通等工作,仅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两三个专职教师的力量显然不够,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为此,必须有一个专门负责心理委员工作管理的学生组织,来协助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基本上是通过两个学生组织去管理心理委员的工作:一个是校(院)学生会心理工作部,一个是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但是,由这两个学生组织管理心理委员的工作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首先来看校(院)学生会的心理部。由于这是个非独立机构,设置低、人员少,工作人员的职责笼统,缺乏明确、具体、细致的分工,往往使得管理不深入不全面。学生会跟心理咨询中心不是隶属关系,因此,不利于心理咨询中心去直接领导与指导它开展工作,这就从客观上造成学生会心理部难以获得心理学专业老师经常性的业务指导,难免造成工作上的不科学性和不规范性。相对其他班委委员而言,心理委员工作更多,要求更高,责任更重,专业性更强,因此,依靠学生会的心理部去管理他们,困难重重。

其次来看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该组织是由全校爱好心理学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社团,具有“民间性”。而心理委员是班委成员之一,属于学生干部编制,属于“行政职务”。由一个学生社团去管理心理委员这个学生干部队伍,显然不够妥当,缺乏权威性。而且,心理协会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并非担负管理工作的职能组织,其会员具有广泛性和非固定性。

既然以上两个学生组织都不宜担当管理心理委员的重任,那么,能不能组建一个新型组织来担当此任呢?在广泛调查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该校决定筹建一个新型的学生组织,就这样,“大学生心理委员工作站”应运而生。

学校将工作站的性质定位为:在学生工作处的统一管理下,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直接领导与指导下,专门负责全校心理委员工作管理的学生组织。宗旨为:督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增强助人自助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危机事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心理委员工作站的设置与组建

在心理委员工作站的内部设置以下五个职能部门:

办公室:负责工作站的文件起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组织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

信息部:负责收集、了解、报告各班心理动态和心理活动信息,并向同学们提供有关心理服务的各种信息;加强与班级心理委员的联系,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同学,并及时推介到校心理咨询中心,及早预防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

培训部:负责举办心理委员培训班、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开展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聘请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主讲和指导;定期举行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工作专题研讨会。

测试部: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负责进行各种简易的、应用性的、非诊断性的心理测试;协助心理咨询中心搞好每年一度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

考评部:负责考查、考核、评估心理委员的工作表现与业绩;协助心理咨询中心搞好全校心理委员的年度评优表彰工作;协助各系(部)辅导员和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每年新生班级心理委员的竞选、考核与聘任工作。

组建心理委员工作站分四步走。第一步,制定“工作站章程”。有了章程,就有了组织建设的蓝图,有了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站章程的条款内容包括:工作站的性质,工作站的宗旨、任务,内部机构设置与职能;工作站干部的任职条件、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等。在章程草案出台后,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反复修订,臻于完善。

第二步,宣传动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方式与手段大力宣传心理委员工作站章程,以及成立工作站的重大意义。通过大造舆论和声势,一方面扩大了工作站的影响,提高了工作站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也为下一步选拔工作站干部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选拔干部。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公开竞聘→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公示)→择优试用→正式聘任。在选拔工作站干部的过程中,该校自始至终严格执行本站章程中规定的五个项任职条件不放松。

第四步,召开成立大会。组建工作全部完成后,隆重举行心理委员工作站成立大会。请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学工处负责人讲话,安排工作站站长发表就职演说和心理委员代表发言,目的在于增强工作站干部和心理委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与使命感。

心理委员工作站的创建成效与体会

萍乡高专心理委员工作站的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了心理委员制度的组织管理建设,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开创了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第二,心理委员工作站成为心理咨询中心的得力助手。一年来,该工作站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了心理咨询中心制定的三项重要制度:一是心理健康信息报告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和心理健康信息月报告制度,对于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二是心理委员工作例会制度。坚持以系为单位每两周召开一次心理委员例会,由系(部)心理委员工作分站主持,议程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布置、工作研讨等。三是心理委员业务学习制度。全校心理委员参加,每月一次,由校心理委员工作总站主持。

第三,心理委员工作站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心理委员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与使命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各班心理委员在本系心理委员工作分站的组织下,竞相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开展“读心理教育书,帮心理困扰生”和“讲励志故事,写心理感言”活动,举行“心情故事报告会”“心理诗歌朗诵会”“幽默笑话大赛”“心理箴言征集评选”等等活动,犹如山花烂漫,争奇斗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心理委员工作站人员有以下工作体会:

学校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为工作站提供经费支持,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不断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站的管理,确立其学生干部组织的地位,赋予其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认真搞好年终总结评比奖优工作,可以有力地激励其积极性。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使工作站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

加强培训与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站干部的认识,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可以使他们的工作行为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各系(部)建立心理委员工作分站,其内部机构设置与校工作总站相对应。各系工作分站设一名总辅导员为指导老师,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心理委员工作站与心理协会之间的关系,二者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现在,心理委员工作站针对学生在学习、就业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稳定日常的情绪,就能为他们将来自我发展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准备。◆

猜你喜欢
全校工作站心理咨询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开会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趴 下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全校动员 全力以赴:以一流的建设成绩保证评估合格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