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乡小学校长的大追求

2009-01-08 10:13翁还童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风华校长校园

翁还童

2009年8月底,一位山乡小学的校长被评为江西省第二届中小学优秀校长,他就是武宁县鲁溪镇中心完小校长刘风华。在2008年10月举行的武宁县首届校长论坛上,刘风华的论文《八年校长的点滴感悟》一举夺得了论坛征文比赛一等奖。由九江市教育教学专家组成的评委组对刘风华文章的评价是:办学有理想,事业有追求。刘风华是个有思想的校长,他任校长八年来矻矻终日,孜孜以求的就是办一所让孩子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正是这样一种朴实而崇高的理想,点燃了一所山乡小学的希望。在短短几年间,鲁溪中心完小从一所普通的山乡小学一跃而成为赣北幕阜山下的明星学校。近几年里,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人民满意学校”“全省安全文明学校”“全省和谐校园”等光荣称号,连续两届被九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刘风华本人先后获得江西省“两基”工作优秀校长、九江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县十佳校长等荣誉。2009年教师节,刘风华成为全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受到隆重表彰。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全力创建文明校园。刘风华于1987年7月参加工作,在农村小学摸爬滚打十余年,于2000年8月,通过竞争上岗当选为宋溪中心完小校长。2003年,刘风华从宋溪调任鲁溪中心完小校长时,学校没有学生公寓,没有师生食堂,校园基础设施落后,连一块宣传橱窗都没有。刘风华先后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2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师生食堂、教学综合楼,修建学校围墙、校园文化广场,设置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文化长廊、红领巾广播站等,绿化校园,美化教室、寝室环境,件件充满了人文关怀,处处体现了育人的匠心。刘风华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全力推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少年创建活动,成立各类文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05年至2008年,学校连续两届被九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6年、2008年,武宁县校园文明建设现场会先后两次在鲁溪中心完小召开,刘风华建设校园文明的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2008年12月,在九江市中小学校园管理星级创评活动中,鲁溪中心完小被评为“三星学校”。2009年1月,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全力创建平安校园。鲁溪中心完小位于国道旁,刘风华从2003年开始首创学生上学、放学路队制,按学生上学的路线分成16个路队,每队有教师负责,有学生做路队长,路口、过马路均设置标志。住读生分成5个路队,通车的由教师护送上车,不通车的结伴回家。在雨季、汛期,凡山区、库区的孩子由路队负责教师护送到安全地带。原先,有的家长喜欢用摩托车接送孩子,看到学校组织得这么好,再也不接送了,学生的安全隐患意识不断增强。在学生公寓管理上,刘校长主持制定了教师值班陪护制度,学生上学、放学报平安制度等。在食堂管理上坚持不对外承包,由学校组织开办,杜绝安全隐患。2008年4月,学校被省综治委、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学校”。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全力创建和谐校园。刘校长每月都要给当月过生日的教师开一个生日晚会,把温暖带给教师。平时,教师家中有什么难事,他都会尽力帮助。柯于华老师患胃溃疡住院缺钱,他知道后二话不说,主动为柯老师垫付了医药费。

刘校长关爱教师,同样关爱学生。他每个学期都要走访留守儿童,与老师们一起研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向他们嘘寒问暖。一是建立档案,把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存在困难搞清楚。二是建立队伍,以班主任为主,以任课教师和农村党员干部为骨干,建立学校、家庭、亲属和社会相结合的网络,把留守儿童置于有效监护之内。三是完善机制,建立了学校班子成员蹲班联系留守儿童制度、教师定期走访制度、班主任定期谈心制度等,还建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排扰解难。四是建立亲情通道。学校专门设置一部电话为“亲情热线”,免费让孩子们与父母联系,让孩子的父母开展“远程教育”。五是建立保障。学校公寓和食堂在节假日照常为孩子们服务,配备值班教师照看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在放假前问清孩子的去向,上学后询问有没有钱生活。许多教师自觉当起了生活管理员,为孩子们管钱管物,有时节假日还带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睡觉,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如在家,让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放心。

2007年3月,鲁溪镇召开镇、村、组干部及各界群众代表大会,通报26个单位政风行风评议结果,鲁溪中心完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人民满意学校”的奖牌。200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授予鲁溪中心完小“人民满意学校”称号。2008年9月,江西省教育厅授予该学校“江西省和谐校园”光荣称号。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全力建设师资队伍。刘风华鼓励和支持教师当名师。他认为,老师要成名,第一必须师德高,第二必须学问好。为了提高教师素质,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从2003年开始实施“二五”名师工程,即用五年时间,培养50名县级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镇中心完小授予县级教学骨干为教学明星,确保中心完小每个班和各教学点有一位教学明星,突出各自的教学特色。一是更新教育理念。针对教师年龄老化、教育理念陈旧的问题,开展现代化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确立科学的育人观,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二是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外出听教育专家李镇西、崔其升等讲课。送市级培训10人,县级培训60人,全镇集中培训半个月。新课改实施后,所有教师培训上岗。三是实施校本研究。做到每个教研组有课题、每个教师有教学随感、每月有示范课、每周有公开课,积极参加全县教学比武,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才能。目前已有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各一项。有近百人次在省、市、县教学比武和征文大赛中获奖。2009年2月,江西省教育厅授予该校“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四是建立考核制度。学校建立了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教学业绩考核制度等。考核结果与评先晋级及职称评聘挂钩,与教学津贴挂钩,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已有市、县教学明星1人,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骨干10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现代远程教育、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以及结合教学网点分散、教师负担重的特点实行零教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师的社会评价好,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

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全力推进素质教育。鲁溪这块土地,民风淳朴,群众最重视的两件事,一是建房,二是送子女读书。因此,群众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关注。鲁溪中心完小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与需求为立足点,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改革评价方式,试行素质教育手册,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成绩按等级评定,如语文、数学科考核分学习态度、书面考试、口头考试、操作考试四大块进行,品德与生活考核分认识能力、日常行为表现两部分,体育考核分为出勤表现、基础学识、体育达标水平等。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按课改要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从教懂学生转变为教会学生,按杜郎口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三是改革课外活动。以提供平台为主,以提供指导为主,以提供服务为主,让学生在文体活动和游戏中学会求学、学会做人。学校的宣传长廊、书画展板以及教室、寝室的学习园地、图书角都由学生自己管理,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的新苗广播站每天播一篇学生的作文,每月评一次奖,全部由少先队负责。校刊《新苗》是学生自己的刊物,有十多篇作文被《小星星》《摇篮》等省级杂志选登。四是教学质量突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县教研室为了解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先后两次抽查,鲁溪中心完小两次名列全县第一。2006年,该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秋,在全市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抽测中,鲁溪中心完小四(2)班被随机抽到参加测评,结果语文成绩全市第二名,数学成绩全市第一名。学校少先队组织被共青团九江市委授予“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2009年3月,该校被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教育局授予“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对刘风华校长的最好写照。刘校长认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决心带领鲁溪中心完小的师生迈步新起点,去争取更大的光荣。◆

猜你喜欢
风华校长校园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