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

2009-01-08 10:13刘善泽孙艳坤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家长

刘善泽 孙艳坤

目前,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比如农村中学较普遍存在的辍学问题,不乏家庭生活困难、家长难以承受等原因,但绝大多数辍学现象的成因都与学生缺乏意志力、盲目趋同等心理问题有关。农村初中特殊的环境与条件,产生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求。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适合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所谓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由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并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我们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行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优化教师心理素质为突破点,培养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骨干先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不够充裕,但我们仍然添置了有关心理教育报刊、书籍、光盘等四百余种(册)供全体教师借阅学习,请河北师大、省市教科所专家辅导,并积极选送心理辅导教师到北京、石家庄等地接受系统培训,观摩先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疏导。通过座谈知道农村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压力过大,收入较低;环境封闭,视野不宽,与外界缺乏有效交流;由于职称评聘、晋级、评优评奖受指标限制,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紧张等。教师有心理问题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教师带着忧郁、厌烦、愤懑等不良心态授课,课堂上肯定会出现思路阻塞、思维凝滞等现象。教师整天满脸愁云,学生就会惊恐,生怕被教师的“无名火”烧及。如果说教师的不良心理平时还能够靠理智来抑制的话,一旦学生出现违规违纪、不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等现象,其不良情绪便控制不住,会直逼宣泄的“火山口”。长期在这样的不良氛围中学习、生活,学生的智慧火花就会被窒息,就会出现心理异常。教师不理智的过激的“心灵施暴”行为,是学生失掉自尊、自信,产生逆反,最终走上厌学弃学道路的主要原因。

全员培训。假期定内容、定题目,由心理教师、学校领导、课题组骨干教师主讲,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上下互动。如开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主题研讨活动,开展“新年话心声”教师代表座谈。

二、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活动课正面辅导。教导处把活动课列入课表,每周一节,每节课都由政教主任审阅活动设计,检查教案,共同听课、评课,以实验班为龙头带动其他班级。

“悄悄话信箱”个别交流。一些胆小或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敢和班主任或心理教师面对面交流,则可通过信箱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几年来收到上千封学生来信,心理辅导教师协同班主任通过书面及时地解答每封信提出的问题,或利用午休、放学后的业余时间当面辅导。

心理沟通。心理辅导教师利用每周一次的书面交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诱因,切合实际地写出带有鼓励、信任、开导、帮助等内容的评语,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班主任家访,调查解决实际问题。

个案追踪研究。对于表现特殊、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学生,课题组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家访调查,分析研究,实施辅导,同时建立追踪档案,进行周期考察,记录变化过程,检验教育效果。

群体综合评价。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学困生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这也是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学校建立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特长活动小组,理化生兴趣实验组,社会实践组,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参加不同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环境整体优化。为使学校成为高品位的精神家园,教学楼楼道、教室墙壁等处都张贴了有关心理健康的短语、名人名言、教师激励用语、教师忌语等。每班教室都有激励学生上进的条幅、心理活动专刊,校门口设有心理教育宣传橱窗。每天开放图书室。团总支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午间播音台,伴随着快乐的音乐,知心的话语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难点,建立家校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如果学校只顾闭门造车,不与家长沟通,就很难真实、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创办《学校家庭相通桥》《学校与家庭》等期刊发给全体家长,使家长能及时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我们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育子知识辅导讲座。根据居住区域划分活动小组,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农忙时课题组成员分为几个巡回辅导小组,到各村的家长辅导站去辅导、座谈、沟通、交流。实验班每次开展大型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亲子一起活动,进行感情沟通。我们的家长学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家长学校。

四、以学科教学为主线,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智育与心育相辅佐。教导处把心理教育纳入常规教导工作,强调备课要备心理教育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把心理教育工作列为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教师都有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追踪记录、分析、对策、反思,并定期进行交流。

心育与德育相辅助。注重心理品质对道德品质的影响,正确识别和对待心理问题,防止把心理问题定性为品质问题,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开展好德育工作。

“二课”活动与心理活动相交融。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活动自愿、自由、灵活、便捷,深受学生欢迎。课外活动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外体育活动、春季郊游、秋季登山活动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以团体辅导和个案追踪辅导为两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团体辅导。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选材既有系统性、针对性,又有教育性,可解决班级、年级的阶段性实际问题。

个案追踪辅导。心理辅导教师有目的地和有某方面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起听课,一块游戏,一同交谈,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找到消除其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六、研究的效果

经过五年多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我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优化了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系统心理活动课的开设,使学生置身于精心设计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强化了正确的心理倾向,明确了错误心理倾向的危害性和原因,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二是德育效果明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也相应提高,打架、骂人现象几乎销声匿迹,尤其是解决了学生动不动就辍学的老大难问题。

三是教师心态平和,敬业乐业、无私奉献蔚然成风,再也看不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了。老师们感慨地说:“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比任何招术都灵,学生从心眼里佩服老师。”“老师看学生越来越顺眼了,哪还有火可发?”

四是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们破解了“孩子不领情”等困惑,找到了清晰的出路,自觉运用心理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管教孩子。

五是学校品位有了提升。在实施心理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作用,研究风气越来越浓,过去写论文多带任务性或功利性,现在都比较积极主动地撰写论文,全校30多篇心理教育和德育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或获奖,学校也被评为承德市科研先导示范校。◆(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西地中心校)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