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四”生活

2009-01-08 10:13幸昌盛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高四排座位下学期

幸昌盛

那是1994年,高考结束后,我连分数也不敢去看。家人催我去学校看分数,我却在野外的荷塘边徘徊。太阳好辣,我只好摘片荷叶当“盖头”。那荷塘里居然没有花,只有朵朵青荷,或许还有深埋于淤泥的莲藕吧。其实我也一样,读书十几年,无花无果,或许只有一丝不屈与希望埋藏于心底。

终于决定要复读了,因为我没有别的选择。可是,到了重点高中补习班的报名处,我又有些茫然了。

“才400多分啊,复读一年想考取大学难度很大啊。”虽然报名处的老师没有丝毫嘲讽之意,但一种莫名的自卑感还是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既然来了,我还是决定试试,希望能创造奇迹。

学校是不安排复读生食宿的,所以我先要租房。房东是我外公的旧友,他安排我住在他家那栋老房子的阁楼上。这间阁楼十平方米左右,75元钱一学期,不算贵。一共有20个学生租住在他家,伙食由老房东的儿媳妇提供。老房东那白白胖胖的女儿经常靠在摇椅里打着哈欠,冷冷地看着我们这些怀揣“大学梦”的毛头小伙子。

学校就在租住房的旁边,我的“高四”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老班是教化学的,50岁左右,额头挺亮,头发不多。他把我带到教室后门靠墙的位置叫我坐下。我说:“老师,我眼睛近视,个子又矮,我看不清黑板啊。”“这里是按成绩排座位的。你这成绩,也就只能坐这。”老班严肃地说。后来,我知道,他最起码是公正的。因为,到了下学期,我的座位挪到了第二排。我也知道,他其实也挺无奈,因为所有的班级都这样排座位。那个年代,成绩就是唯一的尺度。

现在我参加工作十年了,我还一直很感念补习时教过我的那些老师。

语文老师是个女的,声音很尖。记得她第一次看我的作文,就毫不吝啬地鼓励我,说我将来或许能在写作上有所作为。那是可以让我感动一生的评语,那本作文本我珍藏至今。个子不高稍稍发胖的是数学老师,我还记得她姓花。要知道,我1994年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才67分(总分150分)。复读一个学期后,期末考试时,我的数学成绩便提高到了120分。为此,我足足兴奋了一个星期。新学期一开学,花老师居然让我做了数学课代表。英语老师高高瘦瘦的,戴一副黑边大眼镜。我最喜欢听他的课。物理老师的眼睛常是看着天花板的,不时冷哼一声:“哼,这样的题也会错!”没办法,他是某重点班的班主任。

复读的下学期,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十位。或许是有点自我陶醉吧,我喜欢看小说的毛病又犯了。记得那一段时间,我经常背着书包到街上去租书。什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一次就租一书包回来,有时忍不住上课也看。有一次被老班抓了个正着。我现在还记得他愤怒的表情。他把我叫到教室外,一只手紧握着拳头,我当时有点担心他会揍我。他质问我:“你能有今天的进步,你认为容易吗?”我的心似乎被锤子敲了一下:是啊,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我该醒醒了。

离高考大约半个月的时候,老天爷却和我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这个玩笑几乎把我击倒。正逢梅雨季节,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觉得头很沉很沉,人似乎要倒下了……

我的一位好兄弟冒雨把我送到附近的一家诊所。我发高烧,40.3摄氏度。那时我身上只有几块钱的伙食费,我的那位好兄弟只好四处帮我借钱。后来我想,或许我在那一天倒下去就再也不会起来了,那应该是上苍对我的考验吧(这件事我的家人一直不知道)!我已经明白,珍爱生命其实不是让你去苟延残喘,而是要你在倒下去之前的那一刻,仍然去奋斗。

天一直下着雨,心灵也好像受潮了。将近一星期后,我的身体才完全恢复。我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高考已经来临,除了勇敢地迎上去,我别无选择。

我对父母说:“我考试的时候你们不要来学校,我会尽力的。”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们充满期待和疑虑的眼神。可是,我的母亲忍不住还是来了。7月7日的中午,她提着一钵子鸡汤,站在我的面前。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喘不过气来,但我不可以生气。面对辛劳的母亲,我应该理解。我说:“妈,您回去吧!您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三天高考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我知道自己考得并不理想,但我真的尽力了,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十几年了,回首“高四”那段岁月,依旧清晰。那或许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吧,虽没有精彩的结局,却有厚重的收获。因为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了不屈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初中)

猜你喜欢
高四排座位下学期
破茧成蝶的“高四”
破茧成蝶的“高四”
我的“高四”恩师
我的 “高四”恩师
小座位中蕴含的大道理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B)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A)
坐公交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