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一流品牌 育创新人才

2009-01-08 10:13陈光辉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区级市级骨干教师

育新学校是在当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邵式平、方志纯等革命前辈的亲切关怀下诞生的。经过几代育新人的艰苦创业,育新学校已成为南昌市建校早、规模大、设备齐、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为一体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花园、学园、乐园”的美誉更让育新学校成为一所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交流的窗口学校,教育科研创新发展,成果辉煌。

科研兴校促发展。1992年,作为江西省首个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学校,育新学校承担了全国“八五”重点课题子课题《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及应用》的实验研究,由此正式走上了“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在17年里连续参与国家级“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省级课题3项。

创新人才常涌现。历经17年的探索,该校的教育科研呈现出学科覆盖多样、科研骨干快速成长的喜人局面。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爱科研、会科研、善科研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有江西省特级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名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名师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

学校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集思广益,开展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创新实践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卫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纷纷播出了学校彰显个性的“六一”欢庆活动。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由该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互动对话节目——“共同成长”。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培育出了一批全面发展、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如校友赵曼丽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电台记者兼CCTV-5“体育英语”节目主持人,刘浩宁在英国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从事电子光学软件设计工作。

在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该校学生同样展示了突出的创新才能。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年以来学生获国家级奖38人次、省级奖145人次、市级奖1103人次、区级奖258人次。

创新之光广辐射。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育新学校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学校以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树立学校品牌形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开展了以“牵手童心、展现自我”为主题的课余总动员活动。在国内交流方面,学校承担着各级对外公开课接待活动,每年听课人数达200余人。2000年以来,校领导先后十余次带领骨干教师50余名前往广西、无锡、遂川、新建县三联村、吉安、景德镇等地送教。在对外交流方面,1978年3月,育新学校被列入南昌市对外开放单位。同年6月、9月接待了来自瑞典、美国、加拿大的客人近百名。 1988年5月,66国大使及夫人由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带队,原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蒋祝平陪同来育新学校参观访问。1992年起,学校与日本弦打小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两校实现互访六次,极大地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创新发展结硕果。1998年,育新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千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同年12月,被评为全国电教先进单位。从2000年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德育示范校、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校、江西省教育厅中小学实验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南昌市首批十大名校之一、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学校等称号,并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

时代的潮水滚滚东流,育新人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办成全省一流、国内有影响、国际上有交往的名校,为培育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陈光辉)

猜你喜欢
区级市级骨干教师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