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竞选总统风波

2009-01-13 10:16马克锋
资治文摘 2009年1期
关键词:蒋先生行政院长胡适

马克锋

蒋介石声明自己不竞选总统,暗示胡适出选总统;胡适又对记者表示“决不竞选总统”,云里雾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主要议题是选举总统、副总统,胡适作为国民大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会议期间闹出了胡适竞选总统的风波,使本来是学术明星的他,一时成为焦点人物,风头之劲,几乎盖过蒋介石。

风波初起

本来,以蒋介石当时的地位与影响,总统非他莫属,没有人能够与他竞争。据《大公报》报道,4月4日,蒋介石以总裁身份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全会,讨论总统、副总统选举提名。各中委纷纷发言,一致拥护蒋总裁为总统候选人。会间,蒋介石说:本党向来的态度是天下为公,而且以服务为目的,第一届总统不一定由本党内选出,应该选党外的人。党外的人具有下列条件可当选:忠于宪法,努力推行宪政;有民主精神;有民族国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历史有深刻认识。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国民党开临时中全会,蒋君用一篇预备好的演说辞,声明他不候选,并且提议国民党提一个无党派的人出来候选,此人须具备5种条件:守法;有民主精神;对中国文化有了解;有民族思想,爱护国家,反对叛乱;对世界局势、国际关系,有明白的了解。”胡适还说:“他始终没有说出姓名,但在场与不在场的人都猜想是我。”

消息传出,无疑像一颗重型炮弹震撼神州。接连几天,国内各大报纸纷纷以《蒋主席不竞选总统》、《竞选总统副总统,国民党不提候选人》为醒目标题加以报道。4月5日,国民大会选举主席团,胡适以21票当选。许多记者包围胡适,问他:“4日蒋主席所谈总统竞选条件,似为胡先生所设,胡先生意见如何?”胡适笑称:“我决不竞选总统,此项条件人人都具备。”记者又问:“那么胡先生你将选谁?”胡适回答:“我已提名蒋主席当选总统。”

蒋介石声明自己不竞选总统,暗示胡适出选总统;胡适又对记者表示“决不竞选总统”,云里雾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矛盾的胡适

蒋介石提出由胡适出任总统候选人,胡适其实早就知晓。

3月30日早上,蒋介石约见外交部长、胡适的老朋友王世杰,说他想请胡适作总统候选人,自己做行政院长,要王世杰去和胡适商量一下。当天,王世杰就到胡适的住处传达蒋介石的意图。据王世杰回忆说:“当时还怕走漏了消息,在家里不敢讲,在汽车上也不敢讲,一直把他(即胡适)载到中山陵旁的路上,下了车坐在草地上才把这个事告诉他的。”王世杰向胡适讲了蒋介石的意图后,胡适表示,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有些心动,但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很健康。同时又怕自己的性格不能充分和蒋的性格协调,犹豫不决,但同意考虑以后再予以答复。

3月31日早上,王世杰向蒋介石报告了昨天和胡适商谈的经过。蒋要王继续做胡的工作,消除顾虑,鼓起勇气,接受他的计划。

同一天早上8点,胡适约朋友周鲠生商议此事。下午又与周鲠生、王世杰谈了3个钟头。关于谈话结果,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敢接受,因为我真没有自信心。”

当天晚上,王世杰再次找胡适谈话。在王世杰的鼓励和劝说下,胡适表示:我接受了,只可惜我没有多大自信力。同时请王世杰转告蒋介石他的两点意思:第一,请他考虑更适当的人选。第二,如有困难,如有阻力,请他立即取消,他对我完全没有诺言的责任。王世杰当即将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蒋说:“很好,我当召集中央执委会议,由我提出。”

4月1日,胡适去找王世杰,说他昨天的决定太匆忙了,权衡再三,还是决定不干,要王世杰再向蒋介石郑重申述,“最好另觅他人”。胡适表示:“昨天是责任心逼我接受。今天还是责任心逼我取消昨天的接受。”当天晚上,蒋介石约见胡适,希望他不要多虑,做总统候选人。胡适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昨天夜里,蒋先生约我到他的官邸谈了很久。他将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里提名我为总统候选人。他说在这部宪法里,国家最高的行政实权在行政院,他这个人不能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所以愿将总统让给我,他自己当行政院长,或者由他当总统,要我担任行政院长。蒋先生的态度如此诚恳,我很感动,于是我说,‘让蒋先生决定吧。”

闹剧真相

4月4日,在讨论总统候选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蒋介石首先声明自己坚决不做总统候选人,同时提议由党外人士为总统候选人。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国民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没有通过。据《大公报》报道,蒋总裁发言后,各中委仍一致拥戴蒋总裁为总统候选人。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这会一直开到了6点多钟,绝大多数人不了解,也不赞成蒋君的话。对此,王世杰回忆说:“我与他(指胡适)商谈了3天,他认为他的身体健康不能担任这么大的责任,还是由蒋先生自己担任的好。蒋先生听了以后,再要我前往劝促,最后胡先生经过郑重考虑之后终于答应了。之后蒋先生听了胡先生的话很高兴,当即向党内同志展开说服工作。蒋先生曾为这件事作了很大的努力,但仅仅说服了吴稚晖和罗家伦两位先生。”结果,这个总统候选人还是非蒋介石不可。同时提议修宪,给予总统更大权力。于是,蒋介石不再坚持由胡适出任总统候选人。

4月5日,王世杰代表蒋介石看望胡适,顺便表达他的歉意。胡适得知消息,如释重负,说出了“我的事到今天下午才算‘得救了 ”的肺腑之言。第二天,即4月6日,胡适致电北京大学秘书长郑天挺:“连日间有关于我的许多流言,北平想亦有闻。此种风波幸已平静,乞告舍间及同人。”

4月8日,蒋介石约请胡适到主席官邸吃饭,对于胡适没有当选总统候选人表示歉意。蒋说:“我的建议是在庐山考虑的结果,不幸党内没有纪律,我的政策行不通。”胡适很诚恳地回答说:“党的最高干部敢反对总裁的主张,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蒋介石希望胡适出面组织一个政党,参与政治。胡适表示不感兴趣,回答说:“我不配组党,但有一个建议,国民党最好分化作两三个政党。”蒋介石唯恐大权不集中,哪里还能容忍党内再分化呢?

据说,蒋介石决定做总统候选人后,还有意要拉胡适和他一起竞选总统。但是,蒋中正、胡适之两个名字排在一起,意思是“蒋介石往哪里跑”?这对当时国共大决战中已处于劣势的国民党蒋介石来说,是很不吉利的。这可能也是胡适最终没有作为总统候选人的一个原因。最后与蒋介石一起参加总统竞选的,是国民党元老居正。蒋中正、居正两个名字排在一起,对于“笃信神明”的蒋介石来说,多少是个精神上的安慰。

4月19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上被选为“总统”,结束了他与胡适之间发生的这场闹剧。

在此之前,蒋介石希望胡适第二次出任驻美大使、国府委员甚至行政院长。面对这些政治诱惑,都被胡适以身体状况、学术研究与个人独立等为由婉言拒绝了。但是,面对蒋介石提议他当总统候选人,胡适确实有些心动,认为总统不过是个象征,具体事务也就是接见外国使者、接受国书、管管大印而已。因此,自始至终,胡适是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其实,蒋介石让胡适做总统候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方面是迫于美国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以退为进,借以取得更大的权力。蒋当上总统后,国民党内部酝酿行政院长人选时,蒋介石提名的两个候选人是张群和何应钦,而不是胡适。当时,有个叫黄宇仁的起立发言问道:“为什么不提胡适?”蒋介石听说此话,脸色一沉说:“书生不能办事。”胡适后来如释重负地说:“我是读书人,不会做官的。”又说:“我连私人书柜也料理不清,哪里还能搞政治。”这也确实是胡适内心的独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摘自《人民论坛》2008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蒋先生行政院长胡适
牙签扎伤手指,差点引发全身感染!
蒋氏牙科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黄侃妙试胡适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星期日
台“行政院长”否认与黑道有染
我做蒋介石“御医”四十年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