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 快乐学习

2009-01-20 02:30马玲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圆锥长方体思维

马玲玲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尽量为学生多创造有利的条件,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习与创造,做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从而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和谐氛围

课堂是属于全体学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想说却又不敢说。所以,教师就应起着积极的作用,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自由向上的氛围,使得人人参与,乐于参与。

在数学课堂中,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主线。那就是情感的对流主线,即教师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因此,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努力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悦、宽松、和谐的气氛所吸引和感染,从而抛弃紧张,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在上课时,如果心情宽松愉悦,那么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就特别灵敏,记忆力就会得到增强,联想就会丰富,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那么如何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呢?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循循善诱;设计的各个部分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尽自己的所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教师要谨记,不要因为学生划短了一个等于号,写错了一个错别字而严厉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要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多表扬、多激励,不断树立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调动多感官全方位参与

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的多感觉、多知觉器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 多观察。观察是教学中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感知,通过观察可以为学生发现规律、获取新知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认识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征时,教师先出示长方体的框架,指导学生按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观察每一组棱,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每组棱长度都相等,从而得出“长方体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特征。

2. 多操作。小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这一矛盾,动手多操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可以分小组,每组发一套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及一盆沙,让学生拿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通过操作,可以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这样,学生对这个数学知识的印象非常深刻。

3. 多思考。我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动脑思索,真正理解其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 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指导学生有条有理地表述数学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发挥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分地发言机会,以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计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法则;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重视引导探索的过程

所有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曲折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对这样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反映或者反映得很少。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应该适当体现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身临于数学问题情境之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家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从中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其探索精神,提高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圆的知识”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先玩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排成两列队伍,在两列队伍中间画上一个点,比一比谁能将手中的沙包准确地扔在这一点上。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站在队伍两头的同学显然吃亏。这时候,我就让展开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展成圆形最公平,因为每人离中间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实质上揭示了圆的概念。那么,怎样才能在操场上展成圆形的队伍呢?学生经过分组实践,发现圆的方法及其他有关圆的知识。学生不仅在“做”中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在“做”中加深了对圆的知识的认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发展的个体,在新课程践行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应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快乐的学习。

猜你喜欢
圆锥长方体思维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学包圆锥粽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