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

2009-01-25 08:59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交流探究

邓 妮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教学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强调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常常予广大师生以享受与启迪。它跟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但是,时下部分教师却依然片面、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走进了过于追求形似而忽略神随的误区。这种哗众取宠、只追求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是不可取的。

一、合作学习形式化成因浅探

当前部分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只走走过场,空有合作交流的“外衣”,却未能注重实际功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因素是不可忽略的:

一是重形式,轻实效。教学效果是判断一节课安排合作学习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未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就机械地安排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忙碌地讨论、汇报、操作、检查等,整个课堂从表面上看是“热热闹闹、异常活跃”,但课后一调查,学生实际上并未明悟多少。这种看似活跃的“合作”活动只是一种表象,是课堂上的一种“作秀”,其教学效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微小的。

二是布置多,指导少。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从而让自己在教学中隐身,让合作交流学习成了学生的“独幕戏”。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景的情况下,教师只布置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这使得学生茫然不已,不知如何着手。而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表现,教师也始终不置可否,造成学生的合作学习过于散漫和肤浅,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深入。这种随意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中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合作学习交流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有效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做法

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让它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合作学习活动的时机

合作学习活动虽有自身优势,但不可滥用。教师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安排学生合作。只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教师才能把握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愿望,此时是学生自然生成的合作学习要求,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最良好时机,教师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抓住这样的契机。当课文教学需要进行深入和拓展,此时往往也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机,教师应利用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将起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作用。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协调统一时,教师不要简单地帮学生下结论,而应安排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来统一彼此看法。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学生分工协作时,教师也可以合理安排,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加强指导,注重实效

1加强学生个人探究的指导。个人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个人探究越充分,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注意多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为合作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前期准备。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应按“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一培养学生学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一培育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一促进学生加强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实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不断改进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一般来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完整运作程序是按“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一教师进行评价”的顺序进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根据班级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多样地选择合适的运作程序。

4注重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示能力的机会,共同解决课堂上产生的问题,这是合作学习承载的任务。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应以本点为第一思考,不应只单营造出热闹形式和气氛,而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活动目的,继而进行更深入的引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以实际教学效果为依据,不断加强自我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蓝能波)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