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策略

2009-01-25 08:59黄晓燕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语言

黄晓燕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无言可传,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是不能言传,学生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是语言不准确,不生动。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运用教材积累素材

1积累名作家事迹。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学生结识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记住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从李白、杜甫到鲁迅、朱自清等,每一个作家都有许多故事,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这些名家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们的奋斗经历等。

2品味经典文学形象。教师在课堂上可对经典文学形象作深入的鉴赏,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或对他们的评析恰当地用于作文中。

(二)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并不枯燥:捕鱼捉虾、烧水做饭、爬树摘果都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农村还有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且故事性很强,小学生也能经常听到。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的变化,把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每天都要写日记,无话短说,长话多说,不强调形式,这样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每天的日记我都审阅,并加上批语,有时我的批语比学生的日记还长。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开拓了思路,积累了大量词汇、语言素材。写作文时对这些材料进行选择使用,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三)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积累,不能“为读而读”。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写作的语言材料大部分来自读,如果只是粗略地读,不重视语言的积累,那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积累的目的。语言积累不是为积累而积累,而是为写而积累,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表达,为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服务。

教师可要求学生勤做摘记,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利用笔记进行摘记的语言积累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学生有所感动的或生活中遇到的良言妙语,要及时记录,并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摘抄其中的美句妙言,并记下点评之心语。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可根据这两种形式要求学生每学期准备两个语言材料积累本,每个笔记本均要求这样布局:第一页留下作序言用,第二和第三页留下编目录用,第四页开始为语言材料积累的正文。阅读启示笔记中,还要注名摘录内容的出处。学期结束后,要写个小结妥善收藏。从而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抓住课文的聚焦点,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让阅读与练笔良性互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美文的示范作用在模仿中更能充分发挥出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仿一仿,练一练。如课文《鸟的天堂》有一段文字描写了茂盛的大榕树的树叶。我们学校正好有一棵大榕树,学了这段文字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夏天是榕树最茂盛的时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连着一簇,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可爱,绿得鲜亮,让人心里充满希望。”学生说在没有学课文之前,他们每天都看着这棵榕树,每天都在树下活动,但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怎么去描写,学习这一课后,经我一点拨,就知道怎样去描写了。

(五)让学生解放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积极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我每周都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可自拟题目,自主选择内容和表达形式,字数不限。这样学生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也会把对事物的见解写出来。我把写得好,反映真情实感的文章贴到学习园地上,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可以供其他学生欣赏。如一名学生的作文《妈妈,我们很好》其内容是写他的妈妈病了,准备做手术时,还担心他的姐姐的学费、生活费和他的学习成绩。当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范文让学生点评时,全班学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我立即指出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呼唤家庭重视写作教育

教师可要求家长晚上打开电视,和学生一起看新闻,并谈谈对一些新闻事件的看法。家长外出打工的,希望他们多和学生进行书信来往,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机会,家长也可以从学生的书信中,看到子女的不足和进步,并激励他们,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获得提高。

总之,只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他们积累生活语言,倾注真情实感,发挥想象,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获得提高。

(责编郝勋)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