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2009-01-29 06:07李海燕
关键词:熏陶阅读情感

李海燕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来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 情感 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来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下面我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向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这种绝对的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更不用说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充分关注这一点,转换教师角色,抓住课堂内一切教育资源,剖析挖掘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哲理的启发。教师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语文阅读材料中有圆润的诗歌,有优美动人的散文,有摄人心魄的小说等等,可以说,语文阅读文本的美,到处都有,而且总是千姿百态的,但这些美都必须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如果教师定调,贴上标签,学生的情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体验和升华。

二、弘扬学生主体,激活学生内心情感

阅读教学的前提与关键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是学生个体情感的体验,“为阅读而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的逐步减弱,无法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体验,有了情感的体验,阅读就不再是纯知识的文本阅读,而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学生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一千个哈姆雷特”才得以产生,植根于一千个读者关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文本文字的情感投入与知觉建构,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关于作品文字信息的产物,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质疑、释疑、推理信息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情感,引领学生在各类文本中驰骋,拓展文化视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都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展开讨论,评价文章,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在文化的“铁屋子”里扼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压灭情感的火花。

三、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情感

阅读教学要成为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首先,情感的融入离不开教师,强调学生的阅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教师本人的阅读,相反这是阅读教学的又一前提与关键,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阅读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引导和方法启迪意义重大。教师进入角色阅读,可以有效开发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外露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此产生共鸣效应。教学过程也会因为这种情感的中介力量而迅速发生质的变化。其次,要加强学生在语言文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他们的人生和经历,获得大量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真正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在身临其境中阅读、感悟生活这本大书,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探索精神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创造阅读环境,拓宽学生想象空间

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最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最有可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人,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参与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学生的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亦可带动教师的热情,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不断地产生出优秀的教师,涌现出优秀的学生,课堂会逐渐成为一个愉快的、欣欣向荣的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阅读学习共同体。具体地说,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它不是指教师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有个性有创意的阅读理解,要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来,要读出自己个性的感悟与思想来,绝不是只依靠一本“教参”,并将“教参”先入为主的替代自己的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方面,教师应是学生的示范,没有个性的教师自然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其次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对话、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产生出共鸣的火花。所以,要充分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发言权,容许学生的异口同声,并不失时机地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五、培养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阅读既是知识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的联系与共鸣,感悟语言正是上述二者的融合。把自己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喜者我喜,悲者我悲,爱之我爱,恨之我恨,达到真切而全部地投入,而不是一般地“看看”,泛泛地“读读”。这样,阅读时就会切实地把握住作品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理状态,才会从静寂的文字中听到感情波澜的咆哮,从平常的语句中看出感情火焰的燃烧。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猜你喜欢
熏陶阅读情感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情感
台上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