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语文教育的现状看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2009-01-29 06:07王东华
关键词:朗读

王东华

摘要: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发展语文教育,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语文教育的基础——阅读入手去做一点分析。

关键词:阅览 朗读 语文基础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为语文教育的现状和语文教育的前景感到担忧。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我有幸接触到了中学和小学这两种不同的学生群体。正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话词不达意,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抓耳挠腮,有的学生作文写出来之后错字、别字连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呢?我觉得这是在语文的基础教育上出了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指出:“在今天的中学和小学里,语文课的教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现在有一个相当普遍的意见,认为多数青年人在学校里没把语文课学好,使用语文的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到了1978年,吕先生又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语文的教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还比较低下,这是不是和快速发展的势头相违背了呢?有的学者和老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在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确实给语文教学上了一道枷锁。比如说语文教育的目标被扭曲,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得分,导致老师讲课时多以讲解试题为主,以追求短期的回报为主,忽视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交际时的适用性,忽视了语文教学在培养人的品格方面的长期的作用。再比如说语文教学过多地偏向思想性教育,忽略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等等。身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探讨应试教育的利与弊不如研究如何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来得更实际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加强语文的基础教育,而语文基础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里的阅读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阅”,一是“读”。“阅”指阅览,要广泛涉猎;“读”指朗读,要大声地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由此,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读积极、健康、有意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读物,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处处时时可阅读,如社区的广告标语、商店的名称等等。这样使孩子能够从生活中的阅读到课堂上的阅读,不仅仅是简单局限于兴趣,还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了解了社会。当然,在阅览的过程中,老师还是要多引导学生读名著,读那些经得起推敲的文学经典。对好的文章要反复地琢磨,如果学生喜欢,就让他们背下来,让他们去模仿,去运用。这里顺便提一点,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是应该从小就让孩子们多接触的,即使他们还不能全面的理解,但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为他们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光引导学生阅览还不够,老师势必会做一些解读,希望老师们不要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要把讲课的重点放到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上来,而是应该整体把握,注重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注重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阅读说到底还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孩子个性化的解读常常会带来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孩子的个性阅读也会带来一千种不同的发言。我们不能把孩子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而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更大,培养作文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语文的其他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更是脱不了干系。前文中提到的某些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头疼的状况,就是从小缺乏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对文章理解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里又分为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自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上课时,尤其是范读文章时要饱含激情,要用自己的朗读来感染学生。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也能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还可以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有时我们会发现,当学生陶醉于老师的朗读中的时候,他们是多么惬意!更多时候我们无需再来解读文本,学生就已经知道了文章经义所在,同时他们自然就会生发出模仿之心。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通过大声的朗读,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方面也会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说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可以紧紧围绕着两小儿“辩斗”的主要内容展开朗读,通过学生自读、表演读,老师身临其境地参与学生的表演读,使课堂高潮迭起,情趣顿生,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被学生牢牢记住,而辩斗的语气把孩子们带进了真实的情境,仿佛回归古代,无需多讲,文章的意思已经在辩斗中自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通过朗读还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前文中提到的现在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还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结结巴巴,这就是和他们从小没有培养出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从基础抓起,这就好比建造一座大厦,只有根基打牢了,大厦的“防震”能力才强。否则的话,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大厦就会出现问题。而语文教育基础的核心又在阅读,正因为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落到实处,真正地把阅览和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汉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朗读
基于朗读样本的高职英语学习者个性化诊断研究
让朗读彰显无限魅力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