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2009-02-10 08:35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情感

陈 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本文即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建构一种“情境→体验→升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培养阅读的能力,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养成一种主动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发展,形成对美的判断力、完善的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作为体验前提的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情境作为学生进入心灵交流活动的前提,要为学生进入体验做好准备。进入情境的过程又可以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来完成:从感性方面来讲,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场面等来引导学生初步对课文形成感性印象,让学生与课文初步接触;从理性方面来讲,此模式下的阅读教学若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尽可能占有与课文及课文作者相关的材料。阅读是一个不断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对文中所显示出来的信息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完成接收信息这一过程。而文本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意义的实现则要靠读者通过阅读对之具体化,即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达致意义的实现。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的缺乏势必也会阻碍这一意义的完成,补充学生这两种经验不足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与课文及课文作者相关的资料,来获取间接经验,如,作者的生平资料,创作背景及关于文本的评论,种种资料展示了一个多角度解读文章的示列。其实,从学生着手准备资料开始,就已进入体验阶段。

二、闪动智慧的体验

萨特曾在其《文学是什么》中指出“写作过程作为辩证关系包括了阅读过程;这是相互关联的两类活动,因而需要进行不同活动的两类人。经过读者和作者的一致努力,具体而又虚幻的客体便呈现出来;这个客体就是精神的作品。艺术只在为他人、被他人接受的情况下才存在。……阅读似乎确是感受与创造的一种合成。”文学作品经由作者生产出来,它的结构与意义存在着诸多空白点,“只有当读者像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积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但由于个人的遗传因素、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个人独特的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体内心世界也是独特的,那么,其对文学作品理解也会各有特点,正如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的“凡有理解,就有不同”,这些不同见解由不同的感受者倾诉出来,再由另外的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倾听,并作出回应,不同的思想经过相互质疑、摩擦、论证、融合,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本模式认为“倾诉”与“倾听”是恰当的表述形式,不仅因为用语言学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倾”字带有更融洽的感情色彩。“倾听”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无差别地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文本、教师进行平等的思想沟通时,必然带有感情的流动,这种感情终以倾诉的方式表达出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气氛融洽、温馨。对于倾诉者而言,有一个好的听者,自然会觉得自己被接纳,会更加真实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下面将从倾诉者和倾听者两个小部分来分别阐述。

(一)倾诉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语文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新课程要求师生应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阅读教学,以自己积累的经验为桥梁,与文章、文章作者交流,求得思想的沟通、共鸣。这也正是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由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不理会学生独特生活经历做法的纠偏。阅读课堂上,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学生做好读书的准备,而书要靠学生们自己去读。

怎么体验?设计一个主问题,提挈全篇。“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提出的一个主问题应是基础性的有争议的问题:基础性问题不至于让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而且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信心,并积极作出回应;争议性问题,能激出智慧的火花,能由一个问题引发开去,生成许多新问题。问题提出的时间,本模式认为是在课堂上,进入体验之前。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思考他们将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带有一种争、抢的劲头,容易激起课堂活跃的气氛。

学生的倾诉过程不要随意打断,如有疑问或需要探讨的地方就立刻记录下来,等倾诉告一段落,再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进行交流。教师贸然打断学生倾诉过程或者提出疑问轻则会打断学生辛苦建立的体验系统,使学生的思路退回到起点处,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作者的精神沟通毁于一旦;重则打消学生大胆倾诉的积极性,直接导致教学模式体验部分的失败。

学生从接到问题到形成自己的思路有一个过程,这种时候通常会出现所谓的“冷场”局面,不必担心,就让它“冷”吧,因为“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特别是当面对一个非常不熟悉的主题,而且问题是用不同的学术语言表达出来时。”当学生有了情感的激荡、思想的火花自然会倾诉出来,也不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段时间学生正在努力通过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其它方面的经验去接近文本世界。

体验,很多人误以为仅仅是对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及价值情感作出自己的回应。诚然,作品在内容结构中存在诸多空白处,有待读者经过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填补作品的意义空间,达到对作品的再创造。但是作品的体裁不同,对作品的体验就要区别对待了:有些作品创造的目的是要阐述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多半是关于人与社会的思考,对这些思辨性文章的体验,重点应该是放在思想与内容的理解上;另一部分作品则着重体现的是其语言,例如,部分韵文诗词,它们要表现的是语言美,这时,体验的重点则该是语言的出色运用了。语言作为内容的载体,承担着思想感情表达的任务,因而体验语言美也是体验作品的重要部分。

(二)倾听者

体验过程中与倾诉同时进行的是倾听。交流是信息的发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倾听是信息的接收,但并非体验的结束。前文已经论述了学生个体由于经历的不同导致兴趣投向和能力培养等不同,而知识和兴趣是信息整合的决定因素,因此其对信息的接纳也是有选择性的。纵然出现了有差异的体验,但正是有了差异才促成了交流。倾听者倾听的过

程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想法对他人的倾诉内容在内心的一种点评与借鉴过程,极少全部赞同某种观点或者全盘否定他人的观点,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恰是有批判性的接收,这是本模式推广的一种方式。借鉴别人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体验,有利于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看问题的习惯,查漏补缺。此种内在对话形式最大优点是给每一个个体表达的权利,让体验平等进行。

在体验的过程中,难免有学生由于储备知识或自身经历有限,对文意或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有偏差,这时,教师有必要对倾诉做出评价,对那些偏题或倾诉时出现理解不当的想法给以提醒,防止学生在体验的偏途上愈走愈远,使其更好地完成体验过程。另外,对所有的倾诉要有一个评述,且都要指出其在体验过程中比较可取的地方,正如上述的体验过程缺乏奖励机制那样。人在内心都潜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获得别人的肯定,学生尤其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教师更是要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学生的倾诉时要注意:第一,找出每个学生倾诉中思想独特的一面,并很好地指出来,做出适当的肯定。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对每个学生的倾诉的总结尽量选择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第二,着重关注倾诉过程中沉默寡言的学生,摸清楚他们体验过程中不愿意发言的原因,在评价中,有针对性地化解学生的思想障碍,争取学生在下次体验中勇于站出来。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倾诉和倾听两板块,思想一直处于交流、碰撞状态,他们通过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与文本保持高度的融合,并不断改变着自己。

三、作为体验目标的升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本模式试图让学生经过“情境”“体验”后,达到两方面升华:一是实践操作层面的升华;二是精神品质的升华。

(一)实践操作能力的升华

实践操作层面能力,就是指使用阅读能力来获取知识。“科技进步和由于寻求更大的竞争性而造成生产过程的改变,导致人在启蒙教育期间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只在一个阶段接受教育便可以满足以后生存需要的事实已经破产,终身教育被推为21世纪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终身教育要求个体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更新、深化、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种能力在很大意义上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即学会阅读就是学会获得知识。因为阅读文本是一个调动知识和生活经验储备的过程,是将原来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反映出来,与眼前需要体验的文本发生关系,并做出自己的理解的过程,此阅读教学模式即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独自判断能力来形成知识体系,所以,体验实际就是把已有知识转化为阅读文本的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精神品质的升华

语文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既可以唤醒、引发学生作为人的规定性所必需具备的各种情感,比如:爱、同情、感激、怜悯、慈悲,甚至怨、恨、伤悲等等,并引导学生感受之、体验之,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他人的、自然、社会、生活、人类相联系,加强对自我和他人、对自然社会的关心和理解,逐渐形成与道德、审美、理智等相匹配的高级社会情感,从而使其情感世界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也是此阅读教学模式预定要达到的语文教育效果。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情感去与文本表现的情感碰撞,在交融的过程中,受到文本思想感情的浸染,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到净化。语文教学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命相关联的重要实践学科,其原生性目的应该是关注人的,然而,语文教育则把自己锁在书本之内,抑或分数之内,忽视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特征,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对这种现象,本模式坚持认为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走进文本,走进丰富的人文世界,去亲身体验、感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情感世界,“情感世界是人类精神的源头,是人文理性的始基,是健全人性之乡”,以情感世界为基点,达到人格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情感移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