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思考

2009-02-10 08:35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名著初中生

姜 静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阅读的国度,“不读书,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阅读之认知,中外皆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这番富蕴哲思的经典理论生动而精确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现代大语文教学观来看,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纵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着实令人忧心:应试教育泯灭了中学生的读书激情。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提高成绩,语文学习变成了对字、词、句的琐碎分析,语文阅读变成了单一机械的技术训练,在这样的氛围中,当学生面对一篇篇经典美文时,“只能是庖丁解牛式的手术透视而不是情感投入的愉悦共鸣”。读书本是充满期待的,期待使他们激情飞扬,兴味盎然。然而,这群被繁重的作业、繁杂的练习册、繁复的测试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的中学生,他们一拿到课本,.就会条件反射,不觉滋生了读书的恐惧之感、厌恶之情。对课文尚且如此,对课外阅读就更糟糕了。要么只重情节,为消遣;要么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诸种现象表明,引导初中生了解阅读的现状、认识阅读的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构建阅读的策略,这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提高阅读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在多年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阅读的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包括阅读的情感认知策略,一方面包括阅读的方法指导策略。情感认知策略,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相机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外阅读的审美功能。阅读功能是多方面的,诸如获取信息、陶冶情操、消遣娱乐、发展智能等。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这些功能既以一种为主,又常常复合在一起,交叉出现。培根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基本功能:

1课外阅读是初中生获取知识的桥梁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知识,任何事情也做不好,任何学问也成就不了。要获取知识,就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阅读,吸收精神上的养料,充实自己的头脑。正是由于阅读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所以千百年来,读书一直是人们积累、储存和传播知识的桥梁。历史上凡有建树的学者,几乎皆是广览博学之士。一代宗师韩愈“少好学问,五氏之书未有而不求、得而不观者”;诗词泰斗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散文大家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素问》《本草》,无所不读”。可以说,伟大的成就源于知识,丰厚的知识来自博览,博览是知识大厦得以高耸的基石。

2阅读是陶冶初中生情操的熔炉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不仅给人许多知识和才智,还能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灵魂,改变人的性格,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阅读能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他们鼓起生活的风帆,让他们在事业的拼搏中永远有一股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广泛阅读,他们的情感气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他们的明辨是非的洞察力也会逐渐提高。“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艺术家们从世界的喧嚣和自我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珍贵的礼品。在阅读中,学生寻到了人类历久不衰的足迹,激起了对新生活的热爱、珍惜和力求使生活变得更充实的愿望;学生学会了思考,增添了战胜困惑的信念。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凡是优秀的作品,都能净化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渴望。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阅读是开启写作之们的钥匙

元朝学者陈端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这里指出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没有“读书破万卷”,哪得“下笔如有神”?名作家之所以能够下笔千言、文不加点,都跟他们青少年时期发奋苦读分不开。“自居易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岁哭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闲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受肘成胝。”要想写出好文章,万不可疏远书籍,怠慢阅读。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这个意思。

4课外阅读是初中生奠基终身学习的关键

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阅读具有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性的作用。大家知道,人的知识极少是从自身实践中直接取得的,多数是从书本中间接获取的,中学生的知识也一样。书本知识对人的素质培养,对人的世界观形成至关重要,一本好书对人的整体素质影响作用往往无法估量。上了年纪的人都不会忘记,在五六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著作是怎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人生!由此看来,中学生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多年以前,叶圣陶先生曾感慨:“现在一般学生不很喜欢而且不善于读课外书。”多年以后,我们才真正体味出叶老这句话说得多么切中肯綮,它前瞻性地道出了今天初中生们的课外阅读所处的无序的、无目标的、无多大收效的阅读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与蔓延,毫无疑问只能滞碍阅读的道路、扼杀阅读的灵感、窒息阅读的生命。这亟待初中课外阅读构建一种良好的阅读指导策略。我们以为,良好的阅读指导策略要以“有序”“有趣”“有方”为平台,具体来说:

1课外阅读的安排要有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涧老师说:“在独立阅读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出合理的布置安排。无序则忙,忙而无功;有序则进,事半功倍。

(一)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和阅读兴趣,并结合课内的名著阅读安排去制订计划。教师可以制订一个班级的阅读计划,在课内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再列出每学期选读的书目,并规定阅读进度、训练内容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大抵包含这学期读哪些书,每本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每周读多少,每天读多少之类的细节。

(二)定期开设阅读课

初一、初二要有充分的课外阅读积累,因为初三以后,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用来读书的时间太少了。语文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创造书香教室,要把学生自由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舍得腾出时间给学生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能每周拿出1—2节语文课,用来课外阅读或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如果能坚持不懈,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就可以得到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就不再只是

海市蜃楼。

2课外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课外阅读,首先要选好书目,既要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又要考虑到阅读的目的,要同课内的学习结合起来。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书籍报刊杂志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果不加选择,拿来就读,势必造成阅读浪费。鉴于初中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应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底线是多少?新课标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具体到每一天,每天至少阅读两千字以上。文学作品在今天仍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中外名著,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当代中外长篇小说,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报刊,让他们多读时文美文,紧跟时代,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课文引路,拓展延伸

在初中课本上,有些课文就是名著的节选,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节选自《安徒生童话》,《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等,要把它们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更深一步地去读原著。还有一些名人的作品,通过学习的契机让学生课外拓展读他们的其它作品。比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趁机让学生去读《朝花夕拾》;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就让学生读《名人传》;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就让学生读《骆驼祥子》;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就让学生读《城南旧事》……

(二)借助影视,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及《骆驼祥子》《城南旧事》《家》《阿Q正传》……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剧往往成为热门的话题,中学生无法拒绝影视作品对他们的影响,在读某部作品前,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片或电视剧片断,通过烘托、渲染,不断造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去读文本。此外,还可以借电视里有关名著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去读名著。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可引导学生去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解读“红楼”时,可引导学生读《红楼梦》……

3教师的指导要有方

(一)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老师的阅读指导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语文老师可以根据阅读任务,定好每堂课的具体目标,选好材料,材料一定要典型,要有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点拨,然后让学生独抒阅读感受,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还可以利用阅读指导课为学生朗读或介绍一些世界短篇名著,让他们看到文学的天空群星璀璨,瑰宝无穷。长期熏染,学生对这些世界文豪的崇敬之情就会与日俱增,这样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饥饿感,进而自觉向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提高审美的情趣。

(二)点拨阅读方式

教师还应教会学生读书的方式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略读、速读等。培根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需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这实际上是泛读与精读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到重点突出,做到涉猎广泛,并达到一定的量。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学生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的。

(3)培养阅读习惯

有些学生读得不少,但实际收获并不大,其原因是不会读书,不会学习和吸收知识。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地,无踪无迹,因而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名言,体现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或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例子,读后的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记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耐心指导、定期检查。

(4)创新阅读形式

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最后以答题方式考查,或开展讨论会、辩论会。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评,每两三周就举行一次班级读书笔记展,请同学观摩、品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几篇,并让获奖者介绍经验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提高;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把自己读的有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初中课外阅读风光无限,徜徉其中别有洞天。实现了课外阅读安排的有序化、引导的趣味化、指导方法的实效化,我们定能引领学生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在书香中长久地浸润、吸收,在阅读中不断地积淀、提升,我们的孩子,这群不谙世事的初中生们,他们的人生定会因阅读而精彩。

初中生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而且是一项教育工程,它关系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关系着学生的素质高低,对其气质、品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会让学生增添几分智慧,少几分愚拙:长几分书卷气,少几分乖戾气。基于此,我们提出对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思考这一课题,就有了更实际、更深远的内涵。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名著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