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的几点备课建议

2009-02-10 08:35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理科班文科班笔者

仇 爱

备课,这一环节无疑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充分地备课就谈不上好上课,更别说上好课了。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前充分地作好准备,一个求创新求进步的教师面对曾经教授过的文章也一定会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补缺补差,求新求变,而不会年年翻“老唱本”。而作为刚走上讲台的教学“生”手,更是应该充分备课,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备课效率较低,教学效果较差。笔者从教之初也有这样的困扰,或拿到课文无从下手,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盲目死板套用现成教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终于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步,如今面对新文本已经能够迅速形成教学思路,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完成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设计。由一位教学“生”手逐渐成长,虽谈不上成为了教学能手,但至少也是一名教学“熟”手了。这其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给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一点小小的帮助。

备课,首备文本。文本是备课和上课的依据,只有反复阅读才能让自己对其有体会有认识,这样在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时才能判断优劣便于选择。(当然这种优劣的评价是很带个人情感色彩的,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体现教师不同教学个性的学科)此外,对文本熟悉也便于在课堂上具体操作,不至于难以很快找到学生突然提出的文句,甚至连自己要找的文句一时都找不着,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海阔天空云言八方之前,首先应该是能对课文里的语句信口拈来,特别是那些要求学生背诵的语段,教师要能做到在引用时是流利地背出来的而不是捧着课本读出来的,比如笔者在教授《琵琶行》《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过秦论》时都可以完全脱离课本,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深情绵邈,或痛心疾首。语言的自然流淌,让情感释放得更真实畅快,不仅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感染力,学生能情动于衷,也就自然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学习效果也就出来了。

备课,次背教师教学用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很多权威的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每一课它都指出了教学目标和重点,这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至于全盘通杀。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文本,每一篇都是精品,每一篇都是典范,每一篇都有许多值得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的地方。但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大增,可教学课时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没必要面面俱到。笔者在刚教学时,生怕自己有遗漏,生怕自己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全面,因此每次备课都准备很多教学资料,将每篇课文都讲解得全面而通透。结果是笔者和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而如今,笔者在备课时是紧紧扣住教参的教学要求,抓住其提出的目标和重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不至于被众多资料弄得头晕,学生在学习时也学得少而精、少而透。在人教版必修二的散文单元中,笔者根据教参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重点让学生在《荷塘月色》中学会鉴赏手法多样语言精美的写景散文,在《故都的秋》中学会鉴赏文字简洁平实的写景散文,而在《囚绿记》中获得了全新的写景方法。三篇与景有关的散文给了学生三种不同的收获,有限的文本,教学者去同就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最亮的点,交给学生作为引路的灯,照亮远方前进的路。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准绳,一课一得两得,已经是笔者目前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备课,三各学生。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师们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备课也是笔者在备课时很注重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各个班级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也是各有差异的。教师备课如果千篇一律,不把学生的特点考虑进去,那么在上课时就很有可能唱独角戏,或者是对“牛”弹琴。笔者目前教授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文科班以女生居多,学生文字理解能力较强,自觉性也教高,理科班则反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授古文时,文科班学生回家自读原文,不能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提问,教师当堂解答再强调重难点,而理科班学生则全是在课堂上完成课文的口头逐句翻译。这样文科班学生课堂上节约出来的翻译时间用以进行其他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用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理科班则较扎实地完成了古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备课,四各自己。教学,既应有共性,也应有个性,教学内容如此,教学方式也应如此。在备课设计教案时,教学手段就应是自己得心应手的,善于朗诵的就多范读,善于写作的就多写例文,电脑高手就多设计多媒体课。笔者擅长朗诵,曾低声吟读《祭十二郎文》,让学生潸然泪下,也擅长模仿,在上选修课《语言文字运用》方言篇时,曾把七大方言的代表方言说得有模有样,赢得满堂喝彩。笔者还擅长唱歌,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时,先播放邓丽君所演唱的该词,然后告诉学生邓丽君没有笔者本人唱得好,因为她没有老师对这首词理解得深透。学生带着深深的悬念和期待,认真学完该词。当最后笔者投入地清唱一曲之后,获得大家诚恳地认同,虽然音色没有歌星甜美,但老师确实比歌星唱得更悲婉动人。(当然以上这些方法也只能是课堂上的辅助手段)老师选择自己擅长的,在课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声情并茂。教师做得精彩,做得出色,学生才能深受感染,才能投入地去学。一旦投入了,还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达不到呢?

最后,教师还得备课外资料。这种“备”,不仅仅是针对即将要上的课文临时翻阅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日常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多方面知识积累。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在他们心中,我们应该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纵谈八方,能学贯中西。其实这种期望并不过分。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充实起来,想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跟在我们身后活跃起来,探求起来,我们首先得让自己丰富起来,博大起来。而这不是一日之功,它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毕生的努力和追求。

兵家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师也不上无准备之课。士兵作战有战略,教师备课有“抓”手——抓住文本扎实地备课,抓住教参有目标地备课,抓住学生有针对地备课,抓住自己有自信地备课,抓住天下有远见地备课。相信有了这些“抓”手,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课堂这块阵地上一定能迅速成长成一名成熟的指挥官。

猜你喜欢
理科班文科班笔者
韩国高中日益“重理轻文”
老师,别走……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高二理科班导言课的实践与思考
文科班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