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

2009-02-10 08:35姚国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写字识字

姚国平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时间最长,语文所用课时最多,但语文教学效率一直很低。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们的语文教学搞得很烦琐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这里笔者仅就字词教学来加以说明。

一、识字教学

根据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顺序,小学生一上学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给人的感觉是汉语拼音教学被看成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我们许多教材编写者认为,汉语的知识体系首先是拼音,然后是字、词、句、篇、章,所以小学生一上学就应该学习拼音,一些老师也认为:不学汉语拼音学生怎么识字呢?

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些大学生,问他们识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说他们识字主要是老师教的,而不是通过汉语拼音来识字的,只有极少数汉字是通过汉语拼音学习的,由此可见汉语拼音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九五八年才公布的,公布之前我们的老一辈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汉字的?出生在解放前的老人说他们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读熟了,背熟了,老师让抄写,上面的字慢慢就认识了。现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没有汉语拼音,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并不比我们差,可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一上学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语拼音。

这样说不是反对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在现代社会里汉语拼音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可以用拼音来查字典,到了较高的年级还要用汉语拼音向计算机输入汉字。但小学生一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确实有严重的弊端。首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时时处处见到的都是汉字,随便拿起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或者在街上广告、电视屏幕上看到的都是汉字,而不是拼音,我们让小学生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实际上是丢掉了这个环境。其次,我们的汉字是很容易引起联想的,比如“山”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山的形状;上面“小”,下面“大”,就知道这是个“尖”字;“刀”字再加一点就知道“刃”是指刀口。小学生刚上学时,他们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汉字正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符,学起来更容易,而汉语拼音是英文字符,是一个一个的抽象符号,不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学起来很困难。至于说写汉语拼音,小学生刚上学时手部肌肉还很不发达,要写那些弯弯拐拐的汉语拼音非常困难,而汉字是横平竖直,写起来就容易得多。学了汉语拼音,老是写不好,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一种打击。再次汉语拼音是一门工具,只要不影响小学生查字典和用计算机输入汉字,这门工具什么时候掌握都无关紧要。所以笔者认为先学一定数量的汉字再学汉语拼音,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

有的老师可能会问:“教材安排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学汉字,叫我们怎么办呢?”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要具有课程再生能力,只要不违背课程标准,老师有权对教材进行调整,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前面的章节调到后面来学习。有的老师又会问:“我们学校每到一定时期就要对学生进行汉语拼音能力考试,那我们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建议我们的教研部门、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不要始终把考试这个所谓的宝刀架在老师和学生脖子上,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我们可以用拼音来学汉字,为什么不可以用汉字来学拼音呢?比如“j”完全可以用“鸡”来学习,因为小学生学习“鸡”比学习“j”容易得多,而且很多小学生在上学之前早就学会“鸡、鸭、狗、猫”这些字了,这样学习就可以降低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也不至于使学生丧失学习汉字的兴趣。事实上许多小学生是用汉字来学习汉语拼音的。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认为笔者汉语拼音学得不错,有一次让看拼音识字,上面是拼音,下面是汉字,其它的字笔者都拼对了,只有一个字拼错了,把“学习”的“学”拼成了“xio”。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笔者是四川人,四川方言就是把“学”读成“xio”的。由此可以看出笔者是先识汉字,再根据字音来拼音的。拼音既然是一门识字的工具,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掌握这个工具都可以,何必一定要放在识字之前来学习呢?

二、写字教学

小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从认识事物的角度看,小学生是从整体来认识事物的,因此有些字笔画多,比较复杂,但是小学生反而容易认识,比如“猫”“狗”等。而有些字看来比较简单,笔画也比较少,但小学生认起来倒反而比较难,比如“而”“乃”等。但是写字的规律就完全相反了,写字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一笔一画,然后到整个字,所以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学生写起来就容易一些,而笔画多的字,学生写起来就困难一些。再有,识字是为了阅读,而写字是为了写作,作为进行阅读的识字和作为写作所需要的字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据统计小学生只需两千个左右汉字就可全面进入写作了,而小学生全面进入阅读就需要认识三千个左右的汉字。不仅需要的量是不同的,而且作为阅读的识字和作为写作所需要的字也是不同的,比如“克隆”“潜水艇”等经常在儿童读物中出现,但有些小孩子在作文时就从来没有用到过这些字。另外小学生刚上学时手部肌肉还不发达,一上学就让小学生写字,对他们来说是有比较大的困难的。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小学语文教材是把要认的字和会写的字按照不同系列来构建的。有些教材非常清楚地注明了哪些字是要求会写的,哪些字只要能认就行了,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后面的练习中列了“我会认”和“我会写”两个栏目。“我会认”一栏中的生字,只要能认识就行了。可有些老师不理解教材编写者这一意图,“我会认”一栏中的字既要求学生会认,也要求学生会写,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无端地增加了学生负担,同时这样做也对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聪明识字始”是说小孩子认字多了,进入了阅读,就走出了自己那个狭小的生活圈子,见识广了,也就变聪明了。可老师说:“你认识这个字,就非得要写得来。”实际就是要求学生识写同步,结果只有识字等写字,小学生识字量始终增加不起来,影响他们阅读,也就影响了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实际上古人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识字和写字就是分开的,古人识字是读的《三字经》《百家姓》,而写的是“尔小生、孔乙己”。

我们有些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的老方法,让学生看一个合成字的左边部分占这个字的几分之几,右边占这个字的几分之几,或者上面部分占这个字的几分之几,下面部分占这个字的几分之几,把学生脑袋都听大了。实际上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见到一个生字先让他描红,再把课本拿远一点,进行仿写,我们古人就是这样学习写字的。每一个搞书法的人都是这样:先描红,再仿写,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可我们现在写字教学搞得这么烦琐!

学生负担重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写字这一块。君不见老师布置的作业:这课生字每个写十遍。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写二十遍,当然学生的任务就重了。许多老师幼稚地认为学生写字遍数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笔

者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写生字时,写前两三遍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可是写后几遍时,学生根本就没把注意力放在写字上,只是在那里机械地画,甚至有些学生边写字边同身边的人谈话。所以不一定非得每一个生字一次就要写十遍,甚至二十遍。让学生一个生字写三到五遍,写完了以后,如果还有充足的时间,再每一个生字写三到五遍,这样做比一次就写十遍或二十遍效果好得多。

三、词语教学

曾几何时,老师要教词语,就要进行词语注释,并且让学生把词语的注释背下来。殊不知,有些词语的注释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而且词语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显现准确的意义,所以不管你有多高的水平,也难以准确注释词语。小学生学习词语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只要他们能够准确地把词语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可以认定他们对这个词理解了。比如有个小孩子拜了一对夫妇为干爹干妈,干爹干妈是夫妻两地分居,小孩三岁的时候到干妈家里去玩,问干妈:“干妈,你怎么一个人在家里呢?”干妈问:“一个人在家怎么啦?”过了一会儿小孩子说:“好寂寞哟。”我们试想,小孩子能够把这个词准确地用在这个地方,说明他对这个词语已基本理解了,如果要叫这个小孩子把寂寞注释出来,恐怕他就不行了。有些小孩子虽然记住了词语的注释,但是不一定用得来,比如一位老师在教“而且”这个词语的时候,告诉学生“而且”就是“进一步”的意思。造句的时候老师发现问题了。有个学生是这样造句的:“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向前三步走,于是我们就而且,而且,再而且。”虽然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他们仍不会使用这个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毫无作用,我们让学生记住词语注释又何苦呢?没有记住词语的注释,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记住了词语的注释,也并不能说明他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能否运用才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根本标准。

组词造句是现在很多老师进行词语教学的手段。现在很多老师不但课堂上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组词造句练习,而且每天还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组词造句的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语文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组词造句只是理解字词的一种方法,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其中阅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语文特级教师姚湘仁提出了阅读“转注说”理论,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章的时候,字与字、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篇章与篇章之间自动地互相注释,互相参证,互相补充,互相说明,使他们对语言文字和各种理法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升华,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不断积累,语文能力便由此而得。试想一想一个句子里面有多少个词语,一篇文章中有多少词语,有多少个句子。如果把一个句子读熟了,可以组多少个词,一篇文章读熟了,里面有多少个句子。还用得着我们大量地组词造句吗?当然我们并不是绝对反对组词造句,但这种方法现在用得太多太滥了。而且在日常语文运用中,词、句都不是我们的直接运用对象,我们的运用对象是语言。

1997年美国搞了一个阅读挑战行动计划,他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的小孩子到八岁左右要全面进入阅读。为了实现这个行动计划,美国政府不但采取了各种措施,还出巨资支持。为什么他们要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认为要使美国在21世纪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就要提高他们民族的智力,而阅读正是提高民族智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当世界语文教育正在转向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还沉浸于拼音、组词、造句和背词语注释,划分课文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哪有时间阅读呢?有人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还不及欧美国家的八分之一。由此可见,那些烦琐的语文教育浪费了中小学生多少时间。而且,由于大量的烦琐的拼音教学、组词、造句、背词语注释,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喜欢文学,但不喜欢语文课。教育部曾经作过调查,发现语文课是中小学生极不喜欢的一门学科,不喜欢的程度仅次于思想品德课。

我们古人的语文教育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适当地加以点拨,点拨以后不懂也没有关系,读多了自然就懂了。别看他们语文教育这么简单,但古人的文学成就比我们现在还大,唐诗宋词明清的小说在全世界上出名,唐诗被翻译成几百种文字,四大名著被拍成电视剧以后在世界上赚了很多的钱,就可以说明一切。

总之,要提高中国语文教学效率,应该删繁就简。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写字识字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识字
识字儿歌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