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09-02-10 08:35张莉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导语教学内容科技

张莉梅

科技文是一种反映当今人类的科技水平、科研成果和科学现象的文体,科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科技文的阅读,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科技文教学却遭遇了师生忽视,效率低下的尴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以为,在科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充分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提高科技文教学的效率。

一、披文以入情,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不是无情物,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反映。当然科技文也不例外,也是有情之物。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感情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因为只有自己被教学内容的情感打动了,才能去打动和感染学生,改变学生认为科技文枯燥无味的思维定势,提高科技文教学的效率。心理学上把情感按内容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美感是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美感,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美,然后才会体验美。翻开入选教材的科技文,我们发现美是无处不在的。科技文的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科学美

科技文以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为目的。它必须如实地反映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由此学生学好科技文的关键是正确汲取观点,收集论据,在准确、迅速地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筛选、提取出文章的重要信息。而纵观入选高中教材的科技文,是非常注意内容的科学性的。如《这个世界的音乐》一文,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反复类比,说明动物界和人类社会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不仅如此,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自称“冒昧”地为音乐的存在做出了一种宇宙学、热力学的解释,认为这个世界上的音乐有着深刻而玄妙的物理成因。这使得作者的观点不仅限于现象描述,而且有了理论根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科技文所反映的科技成果、科学知识,仔细领会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欣赏课文表述的科学美。

2结构美

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是科技文的关键,但作为文章信息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也非常重要。科技文大都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顺理成章地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文章脉络和思路非常清晰,具有条理性。如《神奇的极光》首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诗性理解,接着从外观上介绍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形态,然后探究“极光的来龙去脉”即极光的成因,最后对极光的本质作进一步论述,指出它“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还影响到一些实用技术及气候、生物学过程。整篇文章的结构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既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能给读者带来美感。教师应抓住每篇科技文结构上讲究条理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结构美。

3语言美

科技文的语言主要具有准确、简洁、生动等特征。这些都体现了语言美。准确,就是指选用恰当的词语表现客观的意思。如《物种起源》导言有这样一句:“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用词就非常准确。“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简洁就是提炼最精粹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做到惜墨如金,言简意丰。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火力发展荔枝生产,一句“盛产荔枝的地区”圈定出了有条件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范围。生动,就是形象而精美,体现了语言的新鲜感、立体感。例如《这个世界的音乐》,为了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拿外星人揣测人类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做类比,“警告的叫唤”(不太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种种猜测让人忍俊不禁,真可谓“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科技文的语言美,培养和提高同学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创设情境,完美展现教材中的情感氛围,以情促知

创设某种教学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所认知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达到以情促知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情境教学法在科技文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感气氛的感染,从而达到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在科技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创设情境:

1设计导语,引情入境

要使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学生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其中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因为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它本身就具有营造情境的作用。而学生对科技文的学习本身就具有畏难情绪,就更需要设计精彩的导语去激发兴趣。如在学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一生设计了无数著名的作品,其中尤以端庄、大方、庄严、富有民族特色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成就最高。他之所以在建筑设计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在于他学贯中西,把建筑艺术同雕塑、绘画、昔乐等艺术门类联系起来研究,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梁思成的一篇科技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起来体会他的建筑理念,感受他在建筑艺术上的不懈追求。相信这样的导语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雅科布松在《情感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情感进行称谓表达可以使人的素有情感特点和性质固定下来。人对自己情感的分析要借助词汇来实现,舍此别无他法。……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问题。”也就是说,语言是感情的外在形式,感情是语言的内在动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自己长期积累的语言功底,把感情融入教学语言中,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学生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又利于学生情感发展,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科技文因知识含量高,科技性强,内容抽象,加之学生受知识经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难点突破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严重影响了科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如果我们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加强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洁,变虚为实。因为多媒体具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呆板为生动具体的表现功能,当画面逼真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意境在他们心中自然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这样课文中那些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讲清的一些重点、难点,才能够获得突破。

猜你喜欢
导语教学内容科技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科技助我来看云
导语
科技在线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