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师范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2009-02-10 08:35郭新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普通话师范生口语

郭新华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除了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之外,还要与各种人交往,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技能。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只有加强对师范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才有可能使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具有良好口语技能的教师。那么,对师范生应如何实施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

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对师范生进行口语指导,使学生说好普通话,练好口语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试想,如果我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得到教师的说话指导,引导他们都说普通话,说文明礼貌的话,那么必将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利于全民族语言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语言呢?

首先,教师带头,上下动“口”。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只要有学生在场,教师都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如找学生谈心,表扬、批评学生甚至互相见面打招呼等。各科教师这样做,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动力,为他们坚持使用普通话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学校要形成和具备一支能开展工作的较为稳固的推普骨干队伍,为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支队伍的核心是各班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监督学生说普通话,不说者扣班里积分,对于普通话基础较差者,推普员要结成一助一的学习对子。

第三,学校要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用感情移入法使学生对普通话产生兴趣。如果学校经常开展这些活动,当学生看到曾在同一起跑线的同学那么优雅、自如地运用着普通话时,就会由心底产生一种说好普通话的欲望,注意力就会被这些比赛活动所吸引,从而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

第四,制定必要的奖惩条件。例如当前师范类学校已明确规定,普通话不过关不能毕业,这与师范生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出于功利性要求,学生定会不懈地努力以图过关。当然,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条例还应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相配合,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语言,从而熟练掌握普通话。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思维的敏捷性

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义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先进行有文字凭借的训练,再进行无文字凭借的训练。例如朗读、讲故事、演讲,让学生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下面对听众侃侃而谈。当然,对于从没在大众面前说过话的同学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在大众面前说话的心理障碍呢?

首先,①告诉学生每个人一开始都会有紧张、卑怯的心理,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求好”心理的表现。想克服这些紧张、卑怯心理,先要做好充分的讲前准备。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并不完全是坏事,有时卑怯感的存在还会促使主体不断奋进,不断超越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最终获得成功。②揭示学生的上进意识。良好的情绪能使思维清晰并加速人的内部语言顺畅地转化为外部语言。③指出学生的优势,对所有学生的既成优势均有必要——指出,以激发他们的自强意识。

其次,低起点,严要求。在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有文字凭借的训练后,胆量与经验都有了长足进步,逐步进行无文字凭借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逐步脱离文稿,把自己所想、所见、所闻在只打腹稿的情况下说出来。具体训练过程是:

第一,在最开始的训练中,先让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描绘自己班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然后让其他同学根据所描绘的特征猜一下是班上的哪位同学或老师,引起学生想说的兴趣。

第二,逐步加大会话的训练量,延长训练时间,例如让学生转述一个曾经听到过的意味隽永的故事,要求5—10分钟。

第三,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例如进行适应语境训练——模拟求职应聘训练、推销产品训练、洽谈采访训练、劝说沟通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锻炼口语交际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三、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性

交际中,如果说话文明得体,有礼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们将现实生活中一些内容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景开展讨论——假如我打电话或去别人家,该怎样做才不失礼。

情景设计一:如何打邀请电话。邀请电话是指邀请对方参加自己单位、学校、班级举行的会议、宴会、晚会等活动的电话。打这类电话时,要注意适当询问,如果这样打电话:张老师,元旦晚上我们班举行联欢会,请您一定参加,我们都替您安排好了,到时候我们全班同学恭候您的光临。这样的方式就显得有些死板,不给对方任何考虑余地,也断了自己的退路。既然一切都安排好了,如果对方有事脱不开身或不想参加而拒绝,双方都会感到不舒服。

情景设计二:星期天,小王打电话到同学家,一听到有人接,马上问:“喂,你是谁呀?”对方一听不客气地说:“你是谁呀,你往我家打电话还直通通问我是谁,真没礼貌。”随即挂上电话,小王傻呼呼地拿着话筒不知所措。

情景设计三:小郭去找同学玩,见门开着,径直走进后,见有一老人坐在客厅就问:“小明呢?”老人没好气地说:“不在。”小明一扭身就走出了屋门。

学生通过对这三种口语交际的失败原因进行讨论,认识到适当的询问、称呼、说一些礼貌用语,在口语交际中发挥着巨大的润滑作用,进而对口语交际的礼仪性有了新的体验,这为学生良好交际行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四、细处入手,注意口语交际中的德育渗透

口语交际表面上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培养师范生的口语交际,需在训练中注意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因为人的道德情操,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感情,比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没有道德、情感的人,话说得再漂亮,也没有任何意义。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转述他人的一些令人感动的生活小故事,从而感染大家、激励大家。从学生们所拟的题目中就可看出其中的德育性、教育性。例如:《送别人一座天堂》《道德丢了的故事》《付出一点帮助》《请谅解》《孝心无价》《小小的善》《请多一点理解》《母爱无言》《真诚地赞赏别人》。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想真正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言为心声、话如其人,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口语交际的弱点,作为一名教师,就要首先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细节、体察人物感情,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上道德、情感的烙印,从而在口语交际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猜你喜欢
普通话师范生口语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口语对对碰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17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