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感悟

2009-02-10 08:35李健秀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字作文心理

李健秀

中学写作教学处于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被动心理,缺少有素的教学引导和专题训练,以及对文字和语言的深刻感受力。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本身,本文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初中生特点,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其切入点有三:其一是探究心理、合理引导;其二是突出专题、强化训练;其三是立体感受文字、深度模仿语言。本文围绕上述三点谈谈自己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感悟。

一、探究心理,合理引导

初中生作文心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其一是畏惧心理。不容否认,从学生知道作文是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时起,作文就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分裂。在应试体制下,作文的“器用”被反复强化。可以说,许多学生都是在天性之外痛苦地耕作着这块贫瘠的田地。作文课教学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作文写作心存畏惧,如果不能及时诱导,这种畏惧心理,极有可能产生对作文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其二是应付心理。一般而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及数理化,而语文学习中最容易应付的恐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作文。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数理化作业,完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业,但却视作文为一种负担,能拖则拖,疲于应付;其三是自卑心理。这类学生一般不能在发展中看待自己的作文能力,对自身作文能力缺乏自信,喜欢盲目比较,总抱怨自己没有像别人一样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想象,没有写作的天赋。这种自卑心理,常令其觉得写好作文是遥不可及之事。其四是求美心理。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精致完美,作为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好事,但由于认知、阅历的限制,学生作文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求美心理会造成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心理焦虑,因焦虑而阻塞流畅的思路:求美心理也易使学生在文章写砸之后陷入沮丧而丧失写作兴趣。

针对这些消极心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合理引导。学生惧怕作文,大多缘于无话可说又不得不说的尴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用心灵感悟生活中的美,要摈弃过于理性或强加的主题要求以及写作技巧的单纯灌输,如何写人,如何写景,如何抒情、议论,如何提炼主题,如何安排结构等,这方面理性的认识固然重要,但过多的理论灌输其实对学生写作并无多大帮助。初中生更多地需要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外部强加的模式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是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系统;摒弃单一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讲评”模式,消除学生对作文的依赖心理。鼓励学生对命题自主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形成其作文的基本思路,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点燃心灵智慧之火。开展同学间作文互改活动,将作文的私密性公开化,发现和借鉴别人的优点。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对不同学生的写作优点适当加以激励,使个别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让学生享受成功。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自卑心理、草率心理是与其没有尝到成功、受到激励分不开的。

二、突出专题,强化训练

语文教材虽编拟了作文训练单元,但在教学中各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却并不十分明了,往往难以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好多时候,是教师想当然地出一个作文题,向学生提出写作要求,至于该次作文的目的、意义,使用并学习何种写作方法,教师惘然,学生更是莫衷一是。

要打造一枝生花妙笔,单纯局限于素材、技能等方面的积累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有计划的专题指导下,经受一定量作文实践的磨练和考验,从而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尽可能短时间里接受目标明确的指导,进行强化训练。

首先需要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一般而言,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这种专题训练往往是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这样连点成线,使作文教学往纵深方向发展。

其次,为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包括划分专题,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围绕专题写作的基本要求,首先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使学生有章可循,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在模仿与示范中写出自己的特色。在具体写作中,可以尝试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作文题,这样做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的多数被动状态,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三、立体感受文字,深度模仿语言

写作就是把所思所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具有同样或相似生活经历的人所写出来的东西却大相径庭。因此,从写作角度讲,感受文字才是写作的直接源泉。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几乎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对文字的立体感受使他们对相似的客观生活加以主观描述上的同中求异,并且可以放大主观差别,主观差别的不断放大可以使写作更多地指向自我,所以对文字的感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作文的独特价值。余秋雨在《现代人的阅读困惑》的演讲中所说:“看书要像挖井一样,只有垂直地挖才会出水。阅读完后,要长时间地体会,努力与作者的灵魂沟通,默默地寻找自己的生命在书海中的轨迹。”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力求使其精神状态与情感指向处于与文字对话状态。当然,对于文字的感受度,拥有不同心理品质、不同思想结构、不同情商与智商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去寻找能够引起自己感触的文字只能由学生自己解决,也只有学生自己能最好地解决。我们说目标只有一个,但道路却有千万条,关键在于适合自己。

虽然写作需要提倡“真实”,包括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即真实而有效的言语转换。中学生话语权的失落许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没有说话而是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说,他们没有具体的操作可以模仿。因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模仿”,在模仿中创造,通过深度现象和修辞表达,实现语言思维质的突破。

猜你喜欢
文字作文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