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中的维度问题

2009-02-10 08:35林忠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佛印消逝禅师

林忠港 朱 丽

作文立意水平是一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反映,它的提升绝不可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立意水平的提升虽然缓慢,但并不等于看不到希望。本文试从维度问题谈谈作文的立意,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来看一个中考作文题: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隋意里……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作文题)这个作文题虽然有两个“有人说”,但主要是供学生选择之用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要选择其中一种理解,或选择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因为后面有省略号),紧扣“快乐”,表现“快乐”,言之成理即可。这种作文题,立意时思维向度只有一个,我们称之为“单维度作文题”。

相比较而言,高考作文题就复杂一些了,如200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丛林问,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话题本身就包含了两个要素:“行走”和“消逝”:而且“行走”与“消逝”形成动补结构,“行走”有奋斗、变化、发展、进步等意,“消逝”指已经消失或正在逐渐消失之意,两者不是二元对立的概念,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走”应受“消逝”的影响,“消逝”也有“行走”的作用。另外,“怅惘”与“旷达”也可构成辩证关系。这种作文题,立意时思维向度有两个,我们称这种作文题为“双维度作文题”。

放眼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不管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意作文,也不管是全国卷的“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还是地方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雕刻心中的天使”等,大多属于“双维度作文题”。因此,与中考作文题相比,高考作文的立意往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

正因为存在两个维度,立意就变得复杂。正因为复杂,立意才有可能变得深刻。由于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正反关系、主次关系、应答关系等等,两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融合,就可使立意逐渐趋于透辟。因此,确定两个维度之间的火系,就成了作文立意的关键。

以2006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例,作文题为: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话题,那么火键词“人”与“路”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语法上看,“人”与“路”是一种并列关系:从内涵上看,“人”与“路”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没有了人,路也就不存在,没有了路,人也就寸步难行;从外延上看,“路”可以是现实的路,也可以是心路,如果是心路的话,那么所有的心路显然都与“人”有关。再从题意分析,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路是人走出来的”,说明“人”与“路”是统一的关系;而第二句话就较难理解了:走的人多了,怎么就没有路了呢?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许多情况会导致没有路的情况,比如路窄人多便路堵,再引申出去,很多企业因为生产同一品牌的产品造成销路不佳,大家固守同一成规而不思改革,也会举步维艰;比如屡屡折腾有路如同无路,再引申一下,可以想到路政部门修完一条新路,不久自来水公司为装水而破坏了路面,路面刚恢复,电力公司又要装电了,而后纷至沓来的是煤气公司、电信部门等等,各部门之间缺少统筹安排,使得地上本来有路,折腾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了。显然,作文题的第二句话揭示的是“人”与“路”的矛盾关系。如果将题日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联系起来看,则又构成“人与路”的两个维度,即“统一”与“矛盾”的双维度,进而可以将立意上升到辩证的高度。大凡这些令人费解的地方,往往是立意时思考的重心,因为这是一个富矿,思考透了,就可以挖到立意的黄金。

也许有人会问:有的高考作文题是一元话题,作文立意也要作“双维度”思考吗?是的,即使是一元话题,在立意时仍旧要转化成类似于二元话题的立意。比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话题是“杂”,显然是一元话题,一位考生以“水浒论杂”为题,依次写了四个人:首先是风流后生浪子燕青说杂好,各种本事都会一点,都学一些,才能从容应付各种场面,和各路人马打得来交道:其次是金枪手徐宁认为杂还是敌不过精;再次没羽箭张清赞同徐宁哥哥的看法,以为空有杂七杂八的本事没用,虽样样会却不能做到样样通,在同一个领域里倒是逊那些专于一术的人一筹:最后是小旋风柴进说各种本领有其相通之处,将某种行当的办法用于其它行当,其结果往往意想不到,举一反三,杂能使人开拓眼界。结尾是呼保义宋江作总结:杂有杂的好,但也有其弊,我认为这全因人而异,资性好的,不如杂学,资性浅的,不如精学,或是在发现杂时突出一精来。显然,作者立意的维度也有两个,即“杂”与“精”,而且将“杂”与“精”作了辩证的论述,体现了很高的思想深度。

一元性话题作文在立意时,不仅要作逆向思维,还要顾及作文的题意。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以下两个作文题:

(1)某地一个煤矿塌方,五名矿工被困在井下。他们被挤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黑暗、潮湿、空气稀薄。挺过了两天,仍然没有被搭救的迹象,他们开始绝望。一个老矿工告诉其他四位年轻矿工,自己是十多年前一次大矿难的幸存者,那次,他没有吃的,没有水,没有灯光,熬过了八天,终于被解救出来。此时四双眼睛突然闪现出光芒,他们开始平静下来,相互鼓励,企盼营救。经过几天的坚持,最终他们获救了。许多时候,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心境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请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一天苏东坡与好友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苏小妹淡起了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有什么样的心境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请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两个作文题都以“心境”为话题,表面上看只要由“心境”出发,联系其它要素,形成诸如“心境与成功”“心境与人生”“心境与救助”“心境与行动”等关系,以为建立两个维度就算高妙的立意了,殊不知这些联系终将难以符合“切题”的要求。而只有紧扣题意,抓准题意的倾向性,生成诸如“心境与困境”(题1),“心境与世界”(题2)的联系才是切合题意的。立意是有高下之别的,高低的差别往往就在准不准。

好的立意都是相似的,坏的立意各有各的坏处。只要走出“单维度”立意的圈子,走向“双维度”立意的天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一定能占领作文立意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佛印消逝禅师
妙语尝酒肉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苏东坡与佛印
佛印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
“五柳鱼”何故叫做“东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