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寨”谈起

2009-02-10 08:35汪梅枝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山寨

汪梅枝

提起“山寨”,大家可能普遍会想起诸如水浒、土匪、绿林好汉等关键词,不错,在《汉语大词典》中,“山寨”一词被解释为“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但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和IT产业的繁荣,“山寨”又被用在了新技术领域,并由它派生出一系列新词语,其中出现最早也是使用最频繁的当属“山寨手机”了。如:

(1)手机牌照制度的取消,使得大批山寨手机有了“漂白”转型的机会。从2008年春节开始,一连串很少为内地人所了解的手机品牌从沿海奔赴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在报纸上,网络上,甚至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电脑报》2008年7月7日)

(2)随着山寨手机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洋品牌的高度警惕。(山寨机网2008年9月18日)

有时,为了指称简便,“山寨手机”就直接用“山寨机”表达,如上文的“山寨机网”,再如:

(3)近年来,很多品牌手机厂商喊出了进入农村市场的口号。但是国庆节期间去了趟安徽某地的农村,我感受到的却是山寨机大行其道,洋品牌和国内品牌手机鲜见身影。(山寨手机网2008年10月14日)

有了“山寨手机”,随之就有了“山寨电视”“山寨碟机”“山寨电脑”“山寨显示器”“山寨MP3”“山寨U盘”“山寨网游”,等等,似乎任何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冠之以“山寨”的名称。这样,“山寨机”就不仅仅指手机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派生词语,如“山寨产品”“山寨货”“山寨网”等。

那么,什么是“山寨机”?“山寨”和“手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怎么能够一起使用呢?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给了我们启示,如:

(4)解释1:“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等,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搜狐网2008年10月3日)

所以,可以这样说,“山寨机”就是由一些小型电子加工厂模仿品牌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样式生产的产品,由于逃避政府的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成功的成本控制和分销手段的灵活,导致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机的1/2到1/3。由此,这些“山寨产品”便具有了平民化、民间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原来意义上的山中营寨有了相通之处,山寨中人多是普通百姓,组织上是一种民间势力,这样,“山寨机”就将此意义借用过来,并同时赋予“山寨”新的意义,即模仿、仿造。

正因为“山寨”具有了这一新的意义,所以,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山寨”,如:

(5)当你无聊的拿着电视机遥控器翻看某些地方电视台时,你会听到一些似曾相识,但又荒诞不经的运动鞋品牌名,比如阿迪王、锐克达斯、光速(何炅代言)、超日(保剑峰代言)……于是,犹如星星之火,山寨文化终于在2008年形成燎原之势。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IT、服装、家电甚至汽车等领域的时候,它却挤进了娱乐圈。所以,你又看到了《红苹果乐园》、东方卫视《网球王子》、黄晓明酷似RAIN的首张专辑、电影《十全九美》……山寨影视剧、山寨歌曲、山寨明星……(搜狐网2008年10月3日)

此外,还有“山寨鸟巢”“山寨美女”“山寨自行车”“山寨版五角大楼”等,真是“无山寨不销魂”,“山寨风”刮进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山寨文化”也随之成为。种时尚。对于这种“山寨”现象,人们是褒贬不一,我们对此姑且不做评价。单就这种用词现象来分析,“山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它似乎成了仿造、模仿、伪造的代名词,其词性也由原来的名词转为名词、动词兼备。如:

(6)周杰伦的脸可能是最容易被“山寨”的。(西祠胡同网)

(7)下一个谁将被“山寨”?(搜狐网)

这种旧词新用现象折射出了当今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生活、工作的态度,而“山寨文化”将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山寨
数据掺水、口碑虚造、“山寨”评选,“假”你没商量!
IS想“山寨”防空导弹,没戏